汶溪人过年_10000字
文章摘要:过年作文10000字:怎么写好汶溪人过年10000字作文?距凤城东面60里,有一个灵山秀水的地方叫汶溪,至于它的悠久历史,你翻阅《天柱县志》便知。其它暂且不说,单说汶溪人过年,就叫你大开眼界,大饱眼福。你想真正感受汶溪人过年的气氛,那么耳闻不如目睹,目睹不如体验,过年时你只要去汶溪看一看,走一走,去亲身体验体验,就能真正感受到汶溪人过年的快乐和幸福。以下是刘学文写的《汶溪人过年》范文;
- 作者:刘学文
- 班级:高中高三
- 字数:10000字作文
- 体裁:
- 段落:分35段叙写
- 更新:2022年04月25日 04时54分
距凤城东面60里,有一个灵山秀水的地方叫汶溪,至于它的悠久历史,你翻阅《天柱县志》便知。其它暂且不说,单说汶溪人过年,就叫你大开眼界,大饱眼福。你想真正感受汶溪人过年的气氛,那么耳闻不如目睹,目睹不如体验,过年时你只要去汶溪看一看,走一走,去亲身体验体验,就能真正感受到汶溪人过年的快乐和幸福。你会由衷地说,汶溪人过年,那才真的叫过年。一到岁末,累了一年的汶溪人本该停下手中的活儿歇一歇,可他们却为张罗过年的事更忙得不亦乐乎!
汶溪人过年先要杀年猪,但汶溪人很图吉利,忌讳“杀”字,过年时汶溪人不叫杀猪,叫放猪。汶溪人放猪也要翻翻皇历,挑选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这天,女人们早早起来,把准备好的柴火塞进灶堂里,烧起红红的灶火,把一大锅水烧开后,就请来屠户,找块宽敞的平地,摆上一条结实的长凳,喊来五个有力气的庄稼大汉,把300多斤的大肥猪从圈里慢慢赶出来,然后五个汉子一起上,逮耳朵的逮耳朵,捉脚的捉脚步,捏尾巴的捏尾巴,大家齐使劲,把猪抬起来,放翻在长凳上,猪就一阵嚎叫,拼命挣扎,毕竟被五个大汉死死擒住,动弹不得,只好任人摆布。这时,屠户靠上去,双手紧紧捏住猪的长嘴,捏牢后,腾出右手,抄起亮晃晃的刀子,对准猪脖子的凹处刺进去,刀尖直达心脏。于是,屠户便喊:“放好血盆!”接猪血的人便将盆子端过来,屠户把刀一抽,噗的一声,鲜红的猪血像射箭一样喷出来,哗哗地直喷向血盆,喷得接血的人满脸是冒热气的猪血,人见人笑。放猪的日子,也是屠户最累的日子,一天放十多个猪,累得腰酸背疼,为了大家过年快乐,值!放了年猪的汶溪,空气里就弥漫着炸肉的浓浓的香味,家家户户的炕头上就挂满了一块块腊肉和一串串香肠。汶溪人的日子就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充满了诗情画意。
糍粑是要打的。汶溪人过年不打糍粑就不算过年。汶溪人过去打糍粑是用双手挥舞着笨重的粑棒在粑槽里咚咚地捶,捶得大汗淋漓,浑身酸痛,可现在不是这样了,汶溪人讲究的是“吃主意,不吃瞎力”,现在是用机子打。女人先把打糍粑的糯米挑到村前的小河或屋后的水渠里淘,淘得糯米雪白耀眼后才挑回家,倒入大木盆里,用清纯的井水泡胀后再放入杉木甑子里蒸。糯米饭蒸熟后,用脸盆盛着倒入打粑机里,打开电源,随着机子呜呜的叫声,糯米饭就变成了柔软细腻的粑从机子里吐出来,再将粑团往擦足了蜂蜡和茶油的粑板上一放,女人们就用灵巧的双手趁热捏出一个个一样大的粑坨坨整齐地摆在粑板上。捏完后,在上面压上一块门板,叫娃们上去一踩,粑坨坨就被压扁,压到一定的厚度,再把门板抬起来,粑板上便是又圆又白的糍粑了。糍粑,就成了汶溪人走亲访友的礼品了。接下来就写春联。汶溪人写春联是很讲究的。按当地的俗语说:“渡马的斗,汶溪的口。”汶溪人的两块嘴皮子最会翻,四言八句,出口成章,只要是能识字的,都能随口说出对子来。你瞧,浓黑的墨,鲜红的纸,大笔一挥,似行云流水,写出了汶溪人对旧岁的回味和赞美,写出了汶溪人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写对联大多是年轻人,也不太讲究平仄和对仗,只要通俗易懂就行。一家主人在吃“大锅饭”的年代曾讨过饭,他称自己叫“苦水码子”,现在富裕了,年轻人就给他写了一副“过去是苦水码子,现在成富裕人家”的对联,满寨的人都来看。汶溪人就这样,不喜欢去集市上买那种印刷的对联,就喜欢自拟自写的对联,他们觉得这样的对联才实在才贴心。家家户户,鲜红的对联一贴,就给整个山村增添了几多喜庆,几多祥和,几多亮色,几多灵气。村寨里的老学究们总不耐闲,便邀约起来,走村串寨,一家一家地去欣赏对联,看哪家的对联拟得最有趣味,哪家的书法写得最见功底。每到一家,主人便热情地端来浓茶,每人一杯,老学究们捧着香气四溢的热茶,一边品茶,一边叙情,话当年的收成,谈来年的美景,夸年轻人的才气,说对联拟得棒,书法写得赖,年轻人真了不起!
大年三十,是汶溪人最开心最幸福的日子。在城里干事的儿子媳妇们归来了,在广东打工的儿女们归来了,在大学读书的娃们归来了,老人乐得眉开眼笑。大家齐动手,有的酥肉,有的煎鱼,有的炖鸡,有的炸圆子,有的炖猪脚棒棒,有的蒸粉蒸,人人大显烹调手艺,个个成了拿手厨师,把大年三十搞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大年三十,汶溪人还要敬天地神灵,祭列祖列宗。他们把煮过的大猪头,放在红色茶盆里,摆在堂屋的桌上,插几炷香,烧一把纸,放一挂鞭炮,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年夜饭,家家围着火炉,美距凤城东面60里,有一个灵山秀水的地方叫汶溪,至于它的悠久历史,你翻阅《天柱县志》便知。其它暂且不说,单说汶溪人过年,就叫你大开眼界,大饱眼福。你想真正感受汶溪人过年的气氛,那么耳闻不如目睹,目睹不如体验,过年时你只要去汶溪看一看,走一走,去亲身体验,就能真正感受到汶溪人过年的快乐和幸福。你会由衷地说,汶溪人过年,那才真的叫过年。一到岁末,累了一年的汶溪人本该停下手中的活儿歇一歇,可他们却为张罗过年的事更忙得不亦乐乎!
汶溪人过年先要杀年猪,但汶溪人很图吉利,忌讳“杀”字,过年时汶溪人不叫杀猪,叫放猪。汶溪人放猪也要翻翻皇历,挑选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这天,女人们早早起来,把准备好的柴火塞进灶堂里,烧起红红的灶火,把一大锅水烧开后,就请来屠户,找块宽敞的平地,摆上一条结实的长凳,喊来五个有力气的庄稼大汉,把300多斤的大肥猪从圈里慢慢赶出来,然后五个汉子一起上,逮耳朵的逮耳朵,捉脚的捉脚步,捏尾巴的捏尾巴,大家齐使劲,把猪抬起来,放翻在长凳上,猪就一阵嚎叫,拼命挣扎,毕竟被五个大汉死死擒住,动弹不得,只好任人摆布。这时,屠户靠上去,双手紧紧捏住猪的长嘴,捏牢后,腾出右手,抄起亮晃晃的刀子,对准猪脖子的凹处刺进去,刀尖直达心脏。于是,屠户便喊:“放好血盆!”接猪血的人便将盆子端过来,屠户把刀一抽,噗的一声,鲜红的猪血像射箭一样喷出来,哗哗地直喷向血盆,喷得接血的人满脸是冒热气的猪血,人见人笑。放猪的日子,也是屠户最累的日子,一天放十多个猪,累得腰酸背疼,为了大家过年快乐,值!放了年猪的汶溪,空气里就弥漫着炸肉的浓浓的香味,家家户户的炕头上就挂满了一块块腊肉和一串串香肠。汶溪人的日子就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充满了诗情画意。
糍粑是要打的。汶溪人过年不打糍粑就不算过年。汶溪人过去打糍粑是用双手挥舞着笨重的粑棒在粑槽里咚咚地捶,捶得大汗淋漓,浑身酸痛,可现在不是这样了,汶溪人讲究的是“吃主意,不吃瞎力”,现在是用机子打。女人先把打糍粑的糯米挑到村前的小河或屋后的水渠里淘,淘得糯米雪白耀眼后才挑回家,倒入大木盆里,用清纯的井水泡胀后再放入杉木甑子里蒸。糯米饭蒸熟后,用脸盆盛着倒入打粑机里,打开电源,随着机子呜呜的叫声,糯米饭就变成了柔软细腻的粑从机子里吐出来,再将粑团往擦足了蜂蜡和茶油的粑板上一放,女人们就用灵巧的双手趁热捏出一个个一样大的粑坨坨整齐地摆在粑板上。捏完后,在上面压上一块门板,叫娃们上去一踩,粑坨坨就被压扁,压到一定的厚度,再把门板抬起来,粑板上便是又圆又白的糍粑了。糍粑,就成了汶溪人走亲访友的礼品了。接下来就写春联。汶溪人写春联是很讲究的。按当地的俗语说:“渡马的斗,汶溪的口。”汶溪人的两块嘴皮子最会翻,四言八句,出口成章,只要是能识字的,都能随口说出对子来。你瞧,浓黑的墨,鲜红的纸,大笔一挥,似行云流水,写出了汶溪人对旧岁的回味和赞美,写出了汶溪人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写对联大多是年轻人,也不太讲究平仄和对仗,只要通俗易懂就行。一家主人在吃“大锅饭”的年代曾讨过饭,他称自己叫“苦水码子”,现在富裕了,年轻人就给他写了一副“过去是苦水码子,现在成富裕人家”的对联,满寨的人都来看。汶溪人就这样,不喜欢去集市上买那种印刷的对联,就喜欢自拟自写的对联,他们觉得这样的对联才实在才贴心。家家户户,鲜红的对联一贴,就给整个山村增添了几多喜庆,几多祥和,几多亮色,几多灵气。村寨里的老学究们总不耐闲,便邀约起来,走村串寨,一家一家地去欣赏对联,看哪家的对联拟得最有趣味,哪家的书法写得最见功底。每到一家,主人便热情地端来浓茶,每人一杯,老学究们捧着香气四溢的热茶,一边品茶,一边叙情,话当年的收成,谈来年的美景,夸年轻人的才气,说对联拟得棒,书法写得赖,年轻人真了不起!
大年三十,是汶溪人最开心最幸福的日子。在城里干事的儿子媳妇们归来了,在广东打工的儿女们归来了,在大学读书的娃们归来了,老人乐得眉开眼笑。大家齐动手,有的酥肉,有的煎鱼,有的炖鸡,有的炸圆子,有的炖猪脚棒棒,有的蒸粉蒸,人人大显烹调手艺,个个成了拿手厨师,把大年三十搞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大年三十,汶溪人还要敬天地神灵,祭列祖列宗。他们把煮过的大猪头,放在红色茶盆里,摆在堂屋的桌上,插几炷香,烧一把纸,放一挂鞭炮,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年夜饭,家家围着火炉,美距凤城东面60里,有一个灵山秀水的地方叫汶溪,至于它的悠久历史,你翻阅《天柱县志》便知。其它暂且不说,单说汶溪人过年,就叫你大开眼界,大饱眼福。你想真正感受汶溪人过年的气氛,那么耳闻不如目睹,目睹不如体验,过年时你只要去汶溪看一看,走一走,去亲身体验,就能真正感受到汶溪人过年的快乐和幸福。你会由衷地说,汶溪人过年,那才真的叫过年。一到岁末,累了一年的汶溪人本该停下手中的活儿歇一歇,可他们却为张罗过年的事更忙得不亦乐乎!
汶溪人过年先要杀年猪,但汶溪人很图吉利,忌讳“杀”字,过年时汶溪人不叫杀猪,叫放猪。汶溪人放猪也要翻翻皇历,挑选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这天,女人们早早起来,把准备好的柴火塞进灶堂里,烧起红红的灶火,把一大锅水烧开后,就请来屠户,找块宽敞的平地,摆上一条结实的长凳,喊来五个有力气的庄稼大汉,把300多斤的大肥猪从圈里慢慢赶出来,然后五个汉子一起上,逮耳朵的逮耳朵,捉脚的捉脚步,捏尾巴的捏尾巴,大家齐使劲,把猪抬起来,放翻在长凳上,猪就一阵嚎叫,拼命挣扎,毕竟被五个大汉死死擒住,动弹不得,只好任人摆布。这时,屠户靠上去,双手紧紧捏住猪的长嘴,捏牢后,腾出右手,抄起亮晃晃的刀子,对准猪脖子的凹处刺进去,刀尖直达心脏。于是,屠户便喊:“放好血盆!”接猪血的人便将盆子端过来,屠户把刀一抽,噗的一声,鲜红的猪血像射箭一样喷出来,哗哗地直喷向血盆,喷得接血的人满脸是冒热气的猪血,人见人笑。放猪的日子,也是屠户最累的日子,一天放十多个猪,累得腰酸背疼,为了大家过年快乐,值!放了年猪的汶溪,空气里就弥漫着炸肉的浓浓的香味,家家户户的炕头上就挂满了一块块腊肉和一串串香肠。汶溪人的日子就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充满了诗情画意。
糍粑是要打的。汶溪人过年不打糍粑就不算过年。汶溪人过去打糍粑是用双手挥舞着笨重的粑棒在粑槽里咚咚地捶,捶得大汗淋漓,浑身酸痛,可现在不是这样了,汶溪人讲究的是“吃主意,不吃瞎力”,现在是用机子打。女人先把打糍粑的糯米挑到村前的小河或屋后的水渠里淘,淘得糯米雪白耀眼后才挑回家,倒入大木盆里,用清纯的井水泡胀后再放入杉木甑子里蒸。糯米饭蒸熟后,用脸盆盛着倒入打粑机里,打开电源,随着机子呜呜的叫声,糯米饭就变成了柔软细腻的粑从机子里吐出来,再将粑团往擦足了蜂蜡和茶油的粑板上一放,女人们就用灵巧的双手趁热捏出一个个一样大的粑坨坨整齐地摆在粑板上。捏完后,在上面压上一块门板,叫娃们上去一踩,粑坨坨就被压扁,压到一定的厚度,再把门板抬起来,粑板上便是又圆又白的糍粑了。糍粑,就成了汶溪人走亲访友的礼品了。接下来就写春联。汶溪人写春联是很讲究的。按当地的俗语说:“渡马的斗,汶溪的口。”汶溪人的两块嘴皮子最会翻,四言八句,出口成章,只要是能识字的,都能随口说出对子来。你瞧,浓黑的墨,鲜红的纸,大笔一挥,似行云流水,写出了汶溪人对旧岁的回味和赞美,写出了汶溪人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写对联大多是年轻人,也不太讲究平仄和对仗,只要通俗易懂就行。一家主人在吃“大锅饭”的年代曾讨过饭,他称自己叫“苦水码子”,现在富裕了,年轻人就给他写了一副“过去是苦水码子,现在成富裕人家”的对联,满寨的人都来看。汶溪人就这样,不喜欢去集市上买那种印刷的对联,就喜欢自拟自写的对联,他们觉得这样的对联才实在才贴心。家家户户,鲜红的对联一贴,就给整个山村增添了几多喜庆,几多祥和,几多亮色,几多灵气。村寨里的老学究们总不耐闲,便邀约起来,走村串寨,一家一家地去欣赏对联,看哪家的对联拟得最有趣味,哪家的书法写得最见功底。每到一家,主人便热情地端来浓茶,每人一杯,老学究们捧着香气四溢的热茶,一边品茶,一边叙情,话当年的收成,谈来年的美景,夸年轻人的才气,说对联拟得棒,书法写得赖,年轻人真了不起!
大年三十,是汶溪人最开心最幸福的日子。在城里干事的儿子媳妇们归来了,在广东打工的儿女们归来了,在大学读书的娃们归来了,老人乐得眉开眼笑。大家齐动手,有的酥肉,有的煎鱼,有的炖鸡,有的炸圆子,有的炖猪脚棒棒,有的蒸粉蒸,人人大显烹调手艺,个个成了拿手厨师,把大年三十搞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大年三十,汶溪人还要敬天地神灵,祭列祖列宗。他们把煮过的大猪头,放在红色茶盆里,摆在堂屋的桌上,插几炷香,烧一把纸,放一挂鞭炮,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年夜饭,家家围着火炉,美距凤城东面60里,有一个灵山秀水的地方叫汶溪,至于它的悠久历史,你翻阅《天柱县志》便知。其它暂且不说,单说汶溪人过年,就叫你大开眼界,大饱眼福。你想真正感受汶溪人过年的气氛,那么耳闻不如目睹,目睹不如体验,过年时你只要去汶溪看一看,走一走,去亲身体验,就能真正感受到汶溪人过年的快乐和幸福。你会由衷地说,汶溪人过年,那才真的叫过年。一到岁末,累了一年的汶溪人本该停下手中的活儿歇一歇,可他们却为张罗过年的事更忙得不亦乐乎!
汶溪人过年先要杀年猪,但汶溪人很图吉利,忌讳“杀”字,过年时汶溪人不叫杀猪,叫放猪。汶溪人放猪也要翻翻皇历,挑选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这天,女人们早早起来,把准备好的柴火塞进灶堂里,烧起红红的灶火,把一大锅水烧开后,就请来屠户,找块宽敞的平地,摆上一条结实的长凳,喊来五个有力气的庄稼大汉,把300多斤的大肥猪从圈里慢慢赶出来,然后五个汉子一起上,逮耳朵的逮耳朵,捉脚的捉脚步,捏尾巴的捏尾巴,大家齐使劲,把猪抬起来,放翻在长凳上,猪就一阵嚎叫,拼命挣扎,毕竟被五个大汉死死擒住,动弹不得,只好任人摆布。这时,屠户靠上去,双手紧紧捏住猪的长嘴,捏牢后,腾出右手,抄起亮晃晃的刀子,对准猪脖子的凹处刺进去,刀尖直达心脏。于是,屠户便喊:“放好血盆!”接猪血的人便将盆子端过来,屠户把刀一抽,噗的一声,鲜红的猪血像射箭一样喷出来,哗哗地直喷向血盆,喷得接血的人满脸是冒热气的猪血,人见人笑。放猪的日子,也是屠户最累的日子,一天放十多个猪,累得腰酸背疼,为了大家过年快乐,值!放了年猪的汶溪,空气里就弥漫着炸肉的浓浓的香味,家家户户的炕头上就挂满了一块块腊肉和一串串香肠。汶溪人的日子就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充满了诗情画意。
糍粑是要打的。汶溪人过年不打糍粑就不算过年。汶溪人过去打糍粑是用双手挥舞着笨重的粑棒在粑槽里咚咚地捶,捶得大汗淋漓,浑身酸痛,可现在不是这样了,汶溪人讲究的是“吃主意,不吃瞎力”,现在是用机子打。女人先把打糍粑的糯米挑到村前的小河或屋后的水渠里淘,淘得糯米雪白耀眼后才挑回家,倒入大木盆里,用清纯的井水泡胀后再放入杉木甑子里蒸。糯米饭蒸熟后,用脸盆盛着倒入打粑机里,打开电源,随着机子呜呜的叫声,糯米饭就变成了柔软细腻的粑从机子里吐出来,再将粑团往擦足了蜂蜡和茶油的粑板上一放,女人们就用灵巧的双手趁热捏出一个个一样大的粑坨坨整齐地摆在粑板上。捏完后,在上面压上一块门板,叫娃们上去一踩,粑坨坨就被压扁,压到一定的厚度,再把门板抬起来,粑板上便是又圆又白的糍粑了。糍粑,就成了汶溪人走亲访友的礼品了。接下来就写春联。汶溪人写春联是很讲究的。按当地的俗语说:“渡马的斗,汶溪的口。”汶溪人的两块嘴皮子最会翻,四言八句,出口成章,只要是能识字的,都能随口说出对子来。你瞧,浓黑的墨,鲜红的纸,大笔一挥,似行云流水,写出了汶溪人对旧岁的回味和赞美,写出了汶溪人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写对联大多是年轻人,也不太讲究平仄和对仗,只要通俗易懂就行。一家主人在吃“大锅饭”的年代曾讨过饭,他称自己叫“苦水码子”,现在富裕了,年轻人就给他写了一副“过去是苦水码子,现在成富裕人家”的对联,满寨的人都来看。汶溪人就这样,不喜欢去集市上买那种印刷的对联,就喜欢自拟自写的对联,他们觉得这样的对联才实在才贴心。家家户户,鲜红的对联一贴,就给整个山村增添了几多喜庆,几多祥和,几多亮色,几多灵气。村寨里的老学究们总不耐闲,便邀约起来,走村串寨,一家一家地去欣赏对联,看哪家的对联拟得最有趣味,哪家的书法写得最见功底。每到一家,主人便热情地端来浓茶,每人一杯,老学究们捧着香气四溢的热茶,一边品茶,一边叙情,话当年的收成,谈来年的美景,夸年轻人的才气,说对联拟得棒,书法写得赖,年轻人真了不起!
大年三十,是汶溪人最开心最幸福的日子。在城里干事的儿子媳妇们归来了,在广东打工的儿女们归来了,在大学读书的娃们归来了,老人乐得眉开眼笑。大家齐动手,有的酥肉,有的煎鱼,有的炖鸡,有的炸圆子,有的炖猪脚棒棒,有的蒸粉蒸,人人大显烹调手艺,个个成了拿手厨师,把大年三十搞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大年三十,汶溪人还要敬天地神灵,祭列祖列宗。他们把煮过的大猪头,放在红色茶盆里,摆在堂屋的桌上,插几炷香,烧一把纸,放一挂鞭炮,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年夜饭,家家围着火炉,美距凤城东面60里,有一个灵山秀水的地方叫汶溪,至于它的悠久历史,你翻阅《天柱县志》便知。其它暂且不说,单说汶溪人过年,就叫你大开眼界,大饱眼福。你想真正感受汶溪人过年的气氛,那么耳闻不如目睹,目睹不如体验,过年时你只要去汶溪看一看,走一走,去亲身体验,就能真正感受到汶溪人过年的快乐和幸福。你会由衷地说,汶溪人过年,那才真的叫过年。一到岁末,累了一年的汶溪人本该停下手中的活儿歇一歇,可他们却为张罗过年的事更忙得不亦乐乎!
汶溪人过年先要杀年猪,但汶溪人很图吉利,忌讳“杀”字,过年时汶溪人不叫杀猪,叫放猪。汶溪人放猪也要翻翻皇历,挑选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这天,女人们早早起来,把准备好的柴火塞进灶堂里,烧起红红的灶火,把一大锅水烧开后,就请来屠户,找块宽敞的平地,摆上一条结实的长凳,喊来五个有力气的庄稼大汉,把300多斤的大肥猪从圈里慢慢赶出来,然后五个汉子一起上,逮耳朵的逮耳朵,捉脚的捉脚步,捏尾巴的捏尾巴,大家齐使劲,把猪抬起来,放翻在长凳上,猪就一阵嚎叫,拼命挣扎,毕竟被五个大汉死死擒住,动弹不得,只好任人摆布。这时,屠户靠上去,双手紧紧捏住猪的长嘴,捏牢后,腾出右手,抄起亮晃晃的刀子,对准猪脖子的凹处刺进去,刀尖直达心脏。于是,屠户便喊:“放好血盆!”接猪血的人便将盆子端过来,屠户把刀一抽,噗的一声,鲜红的猪血像射箭一样喷出来,哗哗地直喷向血盆,喷得接血的人满脸是冒热气的猪血,人见人笑。放猪的日子,也是屠户最累的日子,一天放十多个猪,累得腰酸背疼,为了大家过年快乐,值!放了年猪的汶溪,空气里就弥漫着炸肉的浓浓的香味,家家户户的炕头上就挂满了一块块腊肉和一串串香肠。汶溪人的日子就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充满了诗情画意。
糍粑是要打的。汶溪人过年不打糍粑就不算过年。汶溪人过去打糍粑是用双手挥舞着笨重的粑棒在粑槽里咚咚地捶,捶得大汗淋漓,浑身酸痛,可现在不是这样了,汶溪人讲究的是“吃主意,不吃瞎力”,现在是用机子打。女人先把打糍粑的糯米挑到村前的小河或屋后的水渠里淘,淘得糯米雪白耀眼后才挑回家,倒入大木盆里,用清纯的井水泡胀后再放入杉木甑子里蒸。糯米饭蒸熟后,用脸盆盛着倒入打粑机里,打开电源,随着机子呜呜的叫声,糯米饭就变成了柔软细腻的粑从机子里吐出来,再将粑团往擦足了蜂蜡和茶油的粑板上一放,女人们就用灵巧的双手趁热捏出一个个一样大的粑坨坨整齐地摆在粑板上。捏完后,在上面压上一块门板,叫娃们上去一踩,粑坨坨就被压扁,压到一定的厚度,再把门板抬起来,粑板上便是又圆又白的糍粑了。糍粑,就成了汶溪人走亲访友的礼品了。接下来就写春联。汶溪人写春联是很讲究的。按当地的俗语说:“渡马的斗,汶溪的口。”汶溪人的两块嘴皮子最会翻,四言八句,出口成章,只要是能识字的,都能随口说出对子来。你瞧,浓黑的墨,鲜红的纸,大笔一挥,似行云流水,写出了汶溪人对旧岁的回味和赞美,写出了汶溪人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写对联大多是年轻人,也不太讲究平仄和对仗,只要通俗易懂就行。一家主人在吃“大锅饭”的年代曾讨过饭,他称自己叫“苦水码子”,现在富裕了,年轻人就给他写了一副“过去是苦水码子,现在成富裕人家”的对联,满寨的人都来看。汶溪人就这样,不喜欢去集市上买那种印刷的对联,就喜欢自拟自写的对联,他们觉得这样的对联才实在才贴心。家家户户,鲜红的对联一贴,就给整个山村增添了几多喜庆,几多祥和,几多亮色,几多灵气。村寨里的老学究们总不耐闲,便邀约起来,走村串寨,一家一家地去欣赏对联,看哪家的对联拟得最有趣味,哪家的书法写得最见功底。每到一家,主人便热情地端来浓茶,每人一杯,老学究们捧着香气四溢的热茶,一边品茶,一边叙情,话当年的收成,谈来年的美景,夸年轻人的才气,说对联拟得棒,书法写得赖,年轻人真了不起!
大年三十,是汶溪人最开心最幸福的日子。在城里干事的儿子媳妇们归来了,在广东打工的儿女们归来了,在大学读书的娃们归来了,老人乐得眉开眼笑。大家齐动手,有的酥肉,有的煎鱼,有的炖鸡,有的炸圆子,有的炖猪脚棒棒,有的蒸粉蒸,人人大显烹调手艺,个个成了拿手厨师,把大年三十搞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大年三十,汶溪人还要敬天地神灵,祭列祖列宗。他们把煮过的大猪头,放在红色茶盆里,摆在堂屋的桌上,插几炷香,烧一把纸,放一挂鞭炮,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年夜饭,家家围着火炉,美距凤城东面60里,有一个灵山秀水的地方叫汶溪,至于它的悠久历史,你翻阅《天柱县志》便知。其它暂且不说,单说汶溪人过年,就叫你大开眼界,大饱眼福。你想真正感受汶溪人过年的气氛,那么耳闻不如目睹,目睹不如体验,过年时你只要去汶溪看一看,走一走,去亲身体验,就能真正感受到汶溪人过年的快乐和幸福。你会由衷地说,汶溪人过年,那才真的叫过年。一到岁末,累了一年的汶溪人本该停下手中的活儿歇一歇,可他们却为张罗过年的事更忙得不亦乐乎!
汶溪人过年先要杀年猪,但汶溪人很图吉利,忌讳“杀”字,过年时汶溪人不叫杀猪,叫放猪。汶溪人放猪也要翻翻皇历,挑选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这天,女人们早早起来,把准备好的柴火塞进灶堂里,烧起红红的灶火,把一大锅水烧开后,就请来屠户,找块宽敞的平地,摆上一条结实的长凳,喊来五个有力气的庄稼大汉,把300多斤的大肥猪从圈里慢慢赶出来,然后五个汉子一起上,逮耳朵的逮耳朵,捉脚的捉脚步,捏尾巴的捏尾巴,大家齐使劲,把猪抬起来,放翻在长凳上,猪就一阵嚎叫,拼命挣扎,毕竟被五个大汉死死擒住,动弹不得,只好任人摆布。这时,屠户靠上去,双手紧紧捏住猪的长嘴,捏牢后,腾出右手,抄起亮晃晃的刀子,对准猪脖子的凹处刺进去,刀尖直达心脏。于是,屠户便喊:“放好血盆!”接猪血的人便将盆子端过来,屠户把刀一抽,噗的一声,鲜红的猪血像射箭一样喷出来,哗哗地直喷向血盆,喷得接血的人满脸是冒热气的猪血,人见人笑。放猪的日子,也是屠户最累的日子,一天放十多个猪,累得腰酸背疼,为了大家过年快乐,值!放了年猪的汶溪,空气里就弥漫着炸肉的浓浓的香味,家家户户的炕头上就挂满了一块块腊肉和一串串香肠。汶溪人的日子就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充满了诗情画意。
糍粑是要打的。汶溪人过年不打糍粑就不算过年。汶溪人过去打糍粑是用双手挥舞着笨重的粑棒在粑槽里咚咚地捶,捶得大汗淋漓,浑身酸痛,可现在不是这样了,汶溪人讲究的是“吃主意,不吃瞎力”,现在是用机子打。女人先把打糍粑的糯米挑到村前的小河或屋后的水渠里淘,淘得糯米雪白耀眼后才挑回家,倒入大木盆里,用清纯的井水泡胀后再放入杉木甑子里蒸。糯米饭蒸熟后,用脸盆盛着倒入打粑机里,打开电源,随着机子呜呜的叫声,糯米饭就变成了柔软细腻的粑从机子里吐出来,再将粑团往擦足了蜂蜡和茶油的粑板上一放,女人们就用灵巧的双手趁热捏出一个个一样大的粑坨坨整齐地摆在粑板上。捏完后,在上面压上一块门板,叫娃们上去一踩,粑坨坨就被压扁,压到一定的厚度,再把门板抬起来,粑板上便是又圆又白的糍粑了。糍粑,就成了汶溪人走亲访友的礼品了。接下来就写春联。汶溪人写春联是很讲究的。按当地的俗语说:“渡马的斗,汶溪的口。”汶溪人的两块嘴皮子最会翻,四言八句,出口成章,只要是能识字的,都能随口说出对子来。你瞧,浓黑的墨,鲜红的纸,大笔一挥,似行云流水,写出了汶溪人对旧岁的回味和赞美,写出了汶溪人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写对联大多是年轻人,也不太讲究平仄和对仗,只要通俗易懂就行。一家主人在吃“大锅饭”的年代曾讨过饭,他称自己叫“苦水码子”,现在富裕了,年轻人就给他写了一副“过去是苦水码子,现在成富裕人家”的对联,满寨的人都来看。汶溪人就这样,不喜欢去集市上买那种印刷的对联,就喜欢自拟自写的对联,他们觉得这样的对联才实在才贴心。家家户户,鲜红的对联一贴,就给整个山村增添了几多喜庆,几多祥和,几多亮色,几多灵气。村寨里的老学究们总不耐闲,便邀约起来,走村串寨,一家一家地去欣赏对联,看哪家的对联拟得最有趣味,哪家的书法写得最见功底。每到一家,主人便热情地端来浓茶,每人一杯,老学究们捧着香气四溢的热茶,一边品茶,一边叙情,话当年的收成,谈来年的美景,夸年轻人的才气,说对联拟得棒,书法写得赖,年轻人真了不起!
大年三十,是汶溪人最开心最幸福的日子。在城里干事的儿子媳妇们归来了,在广东打工的儿女们归来了,在大学读书的娃们归来了,老人乐得眉开眼笑。大家齐动手,有的酥肉,有的煎鱼,有的炖鸡,有的炸圆子,有的炖猪脚棒棒,有的蒸粉蒸,人人大显烹调手艺,个个成了拿手厨师,把大年三十搞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大年三十,汶溪人还要敬天地神灵,祭列祖列宗。他们把煮过的大猪头,放在红色茶盆里,摆在堂屋的桌上,插几炷香,烧一把纸,放一挂鞭炮,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年夜饭,家家围着火炉,美距凤城东面60里,有一个灵山秀水的地方叫汶溪,至于它的悠久历史,你翻阅《天柱县志》便知。其它暂且不说,单说汶溪人过年,就叫你大开眼界,大饱眼福。你想真正感受汶溪人过年的气氛,那么耳闻不如目睹,目睹不如体验,过年时你只要去汶溪看一看,走一走,去亲身体验,就能真正感受到汶溪人过年的快乐和幸福。你会由衷地说,汶溪人过年,那才真的叫过年。一到岁末,累了一年的汶溪人本该停下手中的活儿歇一歇,可他们却为张罗过年的事更忙得不亦乐乎!
汶溪人过年先要杀年猪,但汶溪人很图吉利,忌讳“杀”字,过年时汶溪人不叫杀猪,叫放猪。汶溪人放猪也要翻翻皇历,挑选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这天,女人们早早起来,把准备好的柴火塞进灶堂里,烧起红红的灶火,把一大锅水烧开后,就请来屠户,找块宽敞的平地,摆上一条结实的长凳,喊来五个有力气的庄稼大汉,把300多斤的大肥猪从圈里慢慢赶出来,然后五个汉子一起上,逮耳朵的逮耳朵,捉脚的捉脚步,捏尾巴的捏尾巴,大家齐使劲,把猪抬起来,放翻在长凳上,猪就一阵嚎叫,拼命挣扎,毕竟被五个大汉死死擒住,动弹不得,只好任人摆布。这时,屠户靠上去,双手紧紧捏住猪的长嘴,捏牢后,腾出右手,抄起亮晃晃的刀子,对准猪脖子的凹处刺进去,刀尖直达心脏。于是,屠户便喊:“放好血盆!”接猪血的人便将盆子端过来,屠户把刀一抽,噗的一声,鲜红的猪血像射箭一样喷出来,哗哗地直喷向血盆,喷得接血的人满脸是冒热气的猪血,人见人笑。放猪的日子,也是屠户最累的日子,一天放十多个猪,累得腰酸背疼,为了大家过年快乐,值!放了年猪的汶溪,空气里就弥漫着炸肉的浓浓的香味,家家户户的炕头上就挂满了一块块腊肉和一串串香肠。汶溪人的日子就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充满了诗情画意。
糍粑是要打的。汶溪人过年不打糍粑就不算过年。汶溪人过去打糍粑是用双手挥舞着笨重的粑棒在粑槽里咚咚地捶,捶得大汗淋漓,浑身酸痛,可现在不是这样了,汶溪人讲究的是“吃主意,不吃瞎力”,现在是用机子打。女人先把打糍粑的糯米挑到村前的小河或屋后的水渠里淘,淘得糯米雪白耀眼后才挑回家,倒入大木盆里,用清纯的井水泡胀后再放入杉木甑子里蒸。糯米饭蒸熟后,用脸盆盛着倒入打粑机里,打开电源,随着机子呜呜的叫声,糯米饭就变成了柔软细腻的粑从机子里吐出来,再将粑团往擦足了蜂蜡和茶油的粑板上一放,女人们就用灵巧的双手趁热捏出一个个一样大的粑坨坨整齐地摆在粑板上。捏完后,在上面压上一块门板,叫娃们上去一踩,粑坨坨就被压扁,压到一定的厚度,再把门板抬起来,粑板上便是又圆又白的糍粑了。糍粑,就成了汶溪人走亲访友的礼品了。接下来就写春联。汶溪人写春联是很讲究的。按当地的俗语说:“渡马的斗,汶溪的口。”汶溪人的两块嘴皮子最会翻,四言八句,出口成章,只要是能识字的,都能随口说出对子来。你瞧,浓黑的墨,鲜红的纸,大笔一挥,似行云流水,写出了汶溪人对旧岁的回味和赞美,写出了汶溪人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写对联大多是年轻人,也不太讲究平仄和对仗,只要通俗易懂就行。一家主人在吃“大锅饭”的年代曾讨过饭,他称自己叫“苦水码子”,现在富裕了,年轻人就给他写了一副“过去是苦水码子,现在成富裕人家”的对联,满寨的人都来看。汶溪人就这样,不喜欢去集市上买那种印刷的对联,就喜欢自拟自写的对联,他们觉得这样的对联才实在才贴心。家家户户,鲜红的对联一贴,就给整个山村增添了几多喜庆,几多祥和,几多亮色,几多灵气。村寨里的老学究们总不耐闲,便邀约起来,走村串寨,一家一家地去欣赏对联,看哪家的对联拟得最有趣味,哪家的书法写得最见功底。每到一家,主人便热情地端来浓茶,每人一杯,老学究们捧着香气四溢的热茶,一边品茶,一边叙情,话当年的收成,谈来年的美景,夸年轻人的才气,说对联拟得棒,书法写得赖,年轻人真了不起!
大年三十,是汶溪人最开心最幸福的日子。在城里干事的儿子媳妇们归来了,在广东打工的儿女们归来了,在大学读书的娃们归来了,老人乐得眉开眼笑。大家齐动手,有的酥肉,有的煎鱼,有的炖鸡,有的炸圆子,有的炖猪脚棒棒,有的蒸粉蒸,人人大显烹调手艺,个个成了拿手厨师,把大年三十搞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大年三十,汶溪人还要敬天地神灵,祭列祖列宗。他们把煮过的大猪头,放在红色茶盆里,摆在堂屋的桌上,插几炷香,烧一把纸,放一挂鞭炮,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年夜饭,家家围着火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