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智者乐水仁者乐山_10000字
文章摘要:高三作文10000字:怎么写好我读智者乐水仁者乐山10000字作文?10月8日下午,在温州图书馆听一讲座《中西哲学的苦乐观》。座中的张乘健先生,语到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八字。以为这八字精髓,须世人深切体味。读懂了这八字,才能读懂论语。如此云云,我也以为然。张先生,读这乐字,也是音为傲。以下是唐红兵写的《我读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范文;
- 作者:唐红兵
- 班级:高中高三
- 字数:10000字作文
- 体裁:
- 段落:分127段叙写
- 更新:2024年02月22日 03时06分
10月8日下午,在温州图书馆听一讲座《中西哲学的苦乐观》。座中的张乘健先生,语到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八字。以为这八字精髓,须世人深切体味。读懂了这八字,才能读懂论语。如此云云,我也以为然。张先生,读这乐字,也是音为傲。又前几日,在温州博客看到,两位同宗的金先生见仁见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于是,有疑惑更有兴致。提问。张先生的回答也是语焉不详。窃以为,论语是微言大义,有些更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张先生答道,陆九渊的我心即宇宙,反之则宇宙即我心。
讲座一毕,赶紧上三楼,去查阅这八字的注释。最常见最流行的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所以泽雅水库的大坝上干脆就写成智者爱水,仁者爱山。
如此解释,最早见之于朱熹老师的《论语集注》。这样解释一个最大的优势是,既然聪明人是喜爱水,仁者是喜爱山,反之,喜爱谁也将会变得聪明,喜爱山也会变仁德起来。
如此看来,生活出美德,生活出智慧。在中国传统中,“仁”与“智”是高度相关的元素。多品青山,多赏秀水,就能修得美德与聪明,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为朱熹老师鼓掌。如果有补充的话,似乎应作互文来看的。
但注释还在继续。智者的快乐,像水一样流动,仁者的快乐,像山一样厚重。这一种解释,似乎更符合孔子的本义。儒者积极进取提倡的是天人合一。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仁者的境界是要高于智者,而智者高于勇者。孔子鼓励人更要追求仁者的境界。最好是智勇仁三合一,那将是圣人的境界。
孔子老师自评自己智勇仁三者都不具备,而孔子的同学们认为老师是智勇仁三者都具备的。后人,就干脆直呼孔子为圣人了。
孔子老师是要说没有一个人是能完全做到圣人的境界的,这点连尧舜也概莫能外。
如此,所谓仁者寿,解释为仁者是长命的,似乎过于俗气了,应该译为永恒的快乐!
翻看几多注释。以为有分歧,有争议。想起一句话:“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话也是陆九渊老师说的。孔子老师也强调说,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其实我们是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注释这些经典的。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以为体味这句关键是这么几处。林则徐大人的名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苏轼大人观水,得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而柳宗元大人却写有《愚溪诗序》,偏将水和愚联系在一起了。说溪水“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台湾高山族有首民歌《阿里山》,唱到“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唉...。”。王观诗人写“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诗人曹操阿瞞,写《观沧海》,所说,山岛耸峙,洪波涌起。
风水先生看山水,也是迥然不同。最近在温州的书店,得一风水与建筑的书。读之颇受启发。风水上说,背后有靠,不受干扰,升官有靠,门前有水,利于启迪智慧(乐水)。怪不得温州市府建在原来是烂头山现在叫秀山的前面,对门是一条小河。
山孕水,山长草木,故能生万物。颐和园有仁寿堂、万寿山,就是以“仁者寿”来命名的,以此理念来修的园林。
关键之二是乐这个字。现在看来有四五种读音了。其实论语当中乐出没比较频繁的。有一读音,乐字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我们温州人应该是很好理解的,温州话里保留了很多古音,“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朱熹是福建人,也许福建话也是如此吧!
第三个关键是仁和智。有成语见仁见智。孔子老师的仁字是其思想的核心。他甚至提出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后世的谭嗣同倒真的做到杀身成仁。谭嗣同解释: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
孔子的第二代继承者曾子,是我的同宗,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吧。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将它作QQ的座右铭了
第三代是孟子,是亚圣。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我们凡夫俗子懵懵懂懂,应该好好修身养性,也许将来也能齐家治国平天10月8日下午,在温州图书馆听一讲座《中西哲学的苦乐观》。座中的张乘健先生,语到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八字。以为这八字精髓,须世人深切体味。读懂了这八字,才能读懂论语。如此云云,我也以为然。张先生,读这乐字,也是音为傲。又前几日,在温州博客看到,两位同宗的金先生见仁见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于是,有疑惑更有兴致。提问。张先生的回答也是语焉不详。窃以为,论语是微言大义,有些更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张先生答道,陆九渊的我心即宇宙,反之则宇宙即我心。讲座一毕,赶紧上三楼,去查阅这八字的注释。最常见最流行的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所以泽雅水库的大坝上干脆就写成智者爱水,仁者爱山。
如此解释,最早见之于朱熹老师的《论语集注》。这样解释一个最大的优势是,既然聪明人是喜爱水,仁者是喜爱山,反之,喜爱谁也将会变得聪明,喜爱山也会变仁德起来。
如此看来,生活出美德,生活出智慧。在中国传统中,“仁”与“智”是高度相关的元素。多品青山,多赏秀水,就能修得美德与聪明,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为朱熹老师鼓掌。如果有补充的话,似乎应作互文来看的。
但注释还在继续。智者的快乐,像水一样流动,仁者的快乐,像山一样厚重。这一种解释,似乎更符合孔子的本义。儒者积极进取提倡的是天人合一。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仁者的境界是要高于智者,而智者高于勇者。孔子鼓励人更要追求仁者的境界。最好是智勇仁三合一,那将是圣人的境界。
孔子老师自评自己智勇仁三者都不具备,而孔子的同学们认为老师是智勇仁三者都具备的。后人,就干脆直呼孔子为圣人了。
孔子老师是要说没有一个人是能完全做到圣人的境界的,这点连尧舜也概莫能外。
如此,所谓仁者寿,解释为仁者是长命的,似乎过于俗气了,应该译为永恒的快乐!
翻看几多注释。以为有分歧,有争议。想起一句话:“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话也是陆九渊老师说的。孔子老师也强调说,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其实我们是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注释这些经典的。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以为体味这句关键是这么几处。林则徐大人的名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苏轼大人观水,得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而柳宗元大人却写有《愚溪诗序》,偏将水和愚联系在一起了。说溪水“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台湾高山族有首民歌《阿里山》,唱到“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唉...。”。王观诗人写“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诗人曹操阿瞞,写《观沧海》,所说,山岛耸峙,洪波涌起。
风水先生看山水,也是迥然不同。最近在温州的书店,得一风水与建筑的书。读之颇受启发。风水上说,背后有靠,不受干扰,升官有靠,门前有水,利于启迪智慧(乐水)。怪不得温州市府建在原来是烂头山现在叫秀山的前面,对门是一条小河。
山孕水,山长草木,故能生万物。颐和园有仁寿堂、万寿山,就是以“仁者寿”来命名的,以此理念来修的园林。
关键之二是乐这个字。现在看来有四五种读音了。其实论语当中乐出没比较频繁的。有一读音,乐字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我们温州人应该是很好理解的,温州话里保留了很多古音,“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朱熹是福建人,也许福建话也是如此吧!
第三个关键是仁和智。有成语见仁见智。孔子老师的仁字是其思想的核心。他甚至提出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后世的谭嗣同倒真的做到杀身成仁。谭嗣同解释: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
孔子的第二代继承者曾子,是我的同宗,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吧。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将它作QQ的座右铭了
第三代是孟子,是亚圣。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我们凡夫俗子懵懵懂懂,应该好好修身养性,也许将来也能齐家治国平天10月8日下午,在温州图书馆听一讲座《中西哲学的苦乐观》。座中的张乘健先生,语到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八字。以为这八字精髓,须世人深切体味。读懂了这八字,才能读懂论语。如此云云,我也以为然。张先生,读这乐字,也是音为傲。又前几日,在温州博客看到,两位同宗的金先生见仁见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于是,有疑惑更有兴致。提问。张先生的回答也是语焉不详。窃以为,论语是微言大义,有些更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张先生答道,陆九渊的我心即宇宙,反之则宇宙即我心。讲座一毕,赶紧上三楼,去查阅这八字的注释。最常见最流行的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所以泽雅水库的大坝上干脆就写成智者爱水,仁者爱山。
如此解释,最早见之于朱熹老师的《论语集注》。这样解释一个最大的优势是,既然聪明人是喜爱水,仁者是喜爱山,反之,喜爱谁也将会变得聪明,喜爱山也会变仁德起来。
如此看来,生活出美德,生活出智慧。在中国传统中,“仁”与“智”是高度相关的元素。多品青山,多赏秀水,就能修得美德与聪明,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为朱熹老师鼓掌。如果有补充的话,似乎应作互文来看的。
但注释还在继续。智者的快乐,像水一样流动,仁者的快乐,像山一样厚重。这一种解释,似乎更符合孔子的本义。儒者积极进取提倡的是天人合一。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仁者的境界是要高于智者,而智者高于勇者。孔子鼓励人更要追求仁者的境界。最好是智勇仁三合一,那将是圣人的境界。
孔子老师自评自己智勇仁三者都不具备,而孔子的同学们认为老师是智勇仁三者都具备的。后人,就干脆直呼孔子为圣人了。
孔子老师是要说没有一个人是能完全做到圣人的境界的,这点连尧舜也概莫能外。
如此,所谓仁者寿,解释为仁者是长命的,似乎过于俗气了,应该译为永恒的快乐!
翻看几多注释。以为有分歧,有争议。想起一句话:“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话也是陆九渊老师说的。孔子老师也强调说,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其实我们是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注释这些经典的。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以为体味这句关键是这么几处。关键之一是山水。山水能彰显人内在的美德与智慧。
林则徐大人的名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苏轼大人观水,得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而柳宗元大人却写有《愚溪诗序》,偏将水和愚联系在一起了。说溪水“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台湾高山族有首民歌《阿里山》,唱到“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唉...。”。王观诗人写“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诗人曹操阿瞞,写《观沧海》,所说,山岛耸峙,洪波涌起。
风水先生看山水,也是迥然不同。最近在温州的书店,得一风水与建筑的书。读之颇受启发。风水上说,背后有靠,不受干扰,升官有靠,门前有水,利于启迪智慧(乐水)。怪不得温州市府建在原来是烂头山现在叫秀山的前面,对门是一条小河。
山孕水,山长草木,故能生万物。颐和园有仁寿堂、万寿山,就是以“仁者寿”来命名的,以此理念来修的园林。
关键之二是乐这个字。现在看来有四五种读音了。其实论语当中乐出没比较频繁的。有一读音,乐字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我们温州人应该是很好理解的,温州话里保留了很多古音,“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朱熹是福建人,也许福建话也是如此吧!
第三个关键是仁和智。有成语见仁见智。孔子老师的仁字是其思想的核心。他甚至提出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后世的谭嗣同倒真的做到杀身成仁。谭嗣同解释: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
孔子的第二代继承者曾子,是我的同宗,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吧。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将它作QQ的座右铭了
第三代是孟子,是亚圣。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我们凡夫俗子懵懵懂懂,应该好好修身养性,也许将来也能齐家治国平天10月8日下午,在温州图书馆听一讲座《中西哲学的苦乐观》。座中的张乘健先生,语到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八字。以为这八字精髓,须世人深切体味。读懂了这八字,才能读懂论语。如此云云,我也以为然。张先生,读这乐字,也是音为傲。又前几日,在温州博客看到,两位同宗的金先生见仁见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于是,有疑惑更有兴致。提问。张先生的回答也是语焉不详。窃以为,论语是微言大义,有些更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张先生答道,陆九渊的我心即宇宙,反之则宇宙即我心。讲座一毕,赶紧上三楼,去查阅这八字的注释。最常见最流行的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所以泽雅水库的大坝上干脆就写成智者爱水,仁者爱山。
如此解释,最早见之于朱熹老师的《论语集注》。这样解释一个最大的优势是,既然聪明人是喜爱水,仁者是喜爱山,反之,喜爱谁也将会变得聪明,喜爱山也会变仁德起来。
如此看来,生活出美德,生活出智慧。在中国传统中,“仁”与“智”是高度相关的元素。多品青山,多赏秀水,就能修得美德与聪明,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为朱熹老师鼓掌。如果有补充的话,似乎应作互文来看的。
但注释还在继续。智者的快乐,像水一样流动,仁者的快乐,像山一样厚重。这一种解释,似乎更符合孔子的本义。儒者积极进取提倡的是天人合一。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仁者的境界是要高于智者,而智者高于勇者。孔子鼓励人更要追求仁者的境界。最好是智勇仁三合一,那将是圣人的境界。
孔子老师自评自己智勇仁三者都不具备,而孔子的同学们认为老师是智勇仁三者都具备的。后人,就干脆直呼孔子为圣人了。
孔子老师是要说没有一个人是能完全做到圣人的境界的,这点连尧舜也概莫能外。
如此,所谓仁者寿,解释为仁者是长命的,似乎过于俗气了,应该译为永恒的快乐!
翻看几多注释。以为有分歧,有争议。想起一句话:“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话也是陆九渊老师说的。孔子老师也强调说,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其实我们是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注释这些经典的。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以为体味这句关键是这么几处。林则徐大人的名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苏轼大人观水,得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而柳宗元大人却写有《愚溪诗序》,偏将水和愚联系在一起了。说溪水“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台湾高山族有首民歌《阿里山》,唱到“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唉...。”。王观诗人写“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诗人曹操阿瞞,写《观沧海》,所说,山岛耸峙,洪波涌起。
风水先生看山水,也是迥然不同。最近在温州的书店,得一风水与建筑的书。读之颇受启发。风水上说,背后有靠,不受干扰,升官有靠,门前有水,利于启迪智慧(乐水)。怪不得温州市府建在原来是烂头山现在叫秀山的前面,对门是一条小河。
山孕水,山长草木,故能生万物。颐和园有仁寿堂、万寿山,就是以“仁者寿”来命名的,以此理念来修的园林。
关键之二是乐这个字。现在看来有四五种读音了。其实论语当中乐出没比较频繁的。有一读音,乐字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我们温州人应该是很好理解的,温州话里保留了很多古音,“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朱熹是福建人,也许福建话也是如此吧!
第三个关键是仁和智。有成语见仁见智。孔子老师的仁字是其思想的核心。他甚至提出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后世的谭嗣同倒真的做到杀身成仁。谭嗣同解释: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
孔子的第二代继承者曾子,是我的同宗,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吧。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将它作QQ的座右铭了
第三代是孟子,是亚圣。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我们凡夫俗子懵懵懂懂,应该好好修身养性,也许将来也能齐家治国平天10月8日下午,在温州图书馆听一讲座《中西哲学的苦乐观》。座中的张乘健先生,语到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八字。以为这八字精髓,须世人深切体味。读懂了这八字,才能读懂论语。如此云云,我也以为然。张先生,读这乐字,也是音为傲。又前几日,在温州博客看到,两位同宗的金先生见仁见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于是,有疑惑更有兴致。提问。张先生的回答也是语焉不详。窃以为,论语是微言大义,有些更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张先生答道,陆九渊的我心即宇宙,反之则宇宙即我心。讲座一毕,赶紧上三楼,去查阅这八字的注释。最常见最流行的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所以泽雅水库的大坝上干脆就写成智者爱水,仁者爱山。
如此解释,最早见之于朱熹老师的《论语集注》。这样解释一个最大的优势是,既然聪明人是喜爱水,仁者是喜爱山,反之,喜爱谁也将会变得聪明,喜爱山也会变仁德起来。
如此看来,生活出美德,生活出智慧。在中国传统中,“仁”与“智”是高度相关的元素。多品青山,多赏秀水,就能修得美德与聪明,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为朱熹老师鼓掌。如果有补充的话,似乎应作互文来看的。
但注释还在继续。智者的快乐,像水一样流动,仁者的快乐,像山一样厚重。这一种解释,似乎更符合孔子的本义。儒者积极进取提倡的是天人合一。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仁者的境界是要高于智者,而智者高于勇者。孔子鼓励人更要追求仁者的境界。最好是智勇仁三合一,那将是圣人的境界。
孔子老师自评自己智勇仁三者都不具备,而孔子的同学们认为老师是智勇仁三者都具备的。后人,就干脆直呼孔子为圣人了。
孔子老师是要说没有一个人是能完全做到圣人的境界的,这点连尧舜也概莫能外。
如此,所谓仁者寿,解释为仁者是长命的,似乎过于俗气了,应该译为永恒的快乐!
翻看几多注释。以为有分歧,有争议。想起一句话:“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话也是陆九渊老师说的。孔子老师也强调说,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其实我们是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注释这些经典的。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以为体味这句关键是这么几处。关键之一是山水。山水能彰显人内在的美德与智慧。
林则徐大人的名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苏轼大人观水,得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而柳宗元大人却写有《愚溪诗序》,偏将水和愚联系在一起了。说溪水“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台湾高山族有首民歌《阿里山》,唱到“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唉...。”。王观诗人写“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诗人曹操阿瞞,写《观沧海》,所说,山岛耸峙,洪波涌起。
风水先生看山水,也是迥然不同。最近在温州的书店,得一风水与建筑的书。读之颇受启发。风水上说,背后有靠,不受干扰,升官有靠,门前有水,利于启迪智慧(乐水)。怪不得温州市府建在原来是烂头山现在叫秀山的前面,对门是一条小河。
山孕水,山长草木,故能生万物。颐和园有仁寿堂、万寿山,就是以“仁者寿”来命名的,以此理念来修的园林。
关键之二是乐这个字。现在看来有四五种读音了。其实论语当中乐出没比较频繁的。有一读音,乐字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我们温州人应该是很好理解的,温州话里保留了很多古音,“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朱熹是福建人,也许福建话也是如此吧!
第三个关键是仁和智。有成语见仁见智。孔子老师的仁字是其思想的核心。他甚至提出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后世的谭嗣同倒真的做到杀身成仁。谭嗣同解释: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
孔子的第二代继承者曾子,是我的同宗,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吧。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将它作QQ的座右铭了
第三代是孟子,是亚圣。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我们凡夫俗子懵懵懂懂,应该好好修身养性,也许将来也能齐家治国平天10月8日下午,在温州图书馆听一讲座《中西哲学的苦乐观》。座中的张乘健先生,语到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八字。以为这八字精髓,须世人深切体味。读懂了这八字,才能读懂论语。如此云云,我也以为然。张先生,读这乐字,也是音为傲。又前几日,在温州博客看到,两位同宗的金先生见仁见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于是,有疑惑更有兴致。提问。张先生的回答也是语焉不详。窃以为,论语是微言大义,有些更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张先生答道,陆九渊的我心即宇宙,反之则宇宙即我心。讲座一毕,赶紧上三楼,去查阅这八字的注释。最常见最流行的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所以泽雅水库的大坝上干脆就写成智者爱水,仁者爱山。
如此解释,最早见之于朱熹老师的《论语集注》。这样解释一个最大的优势是,既然聪明人是喜爱水,仁者是喜爱山,反之,喜爱谁也将会变得聪明,喜爱山也会变仁德起来。
如此看来,生活出美德,生活出智慧。在中国传统中,“仁”与“智”是高度相关的元素。多品青山,多赏秀水,就能修得美德与聪明,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为朱熹老师鼓掌。如果有补充的话,似乎应作互文来看的。
但注释还在继续。智者的快乐,像水一样流动,仁者的快乐,像山一样厚重。这一种解释,似乎更符合孔子的本义。儒者积极进取提倡的是天人合一。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仁者的境界是要高于智者,而智者高于勇者。孔子鼓励人更要追求仁者的境界。最好是智勇仁三合一,那将是圣人的境界。
孔子老师自评自己智勇仁三者都不具备,而孔子的同学们认为老师是智勇仁三者都具备的。后人,就干脆直呼孔子为圣人了。
孔子老师是要说没有一个人是能完全做到圣人的境界的,这点连尧舜也概莫能外。
如此,所谓仁者寿,解释为仁者是长命的,似乎过于俗气了,应该译为永恒的快乐!
翻看几多注释。以为有分歧,有争议。想起一句话:“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话也是陆九渊老师说的。孔子老师也强调说,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其实我们是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注释这些经典的。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以为体味这句关键是这么几处。关键之一是山水。山水能彰显人内在的美德与智慧。
林则徐大人的名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苏轼大人观水,得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而柳宗元大人却写有《愚溪诗序》,偏将水和愚联系在一起了。说溪水“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台湾高山族有首民歌《阿里山》,唱到“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唉...。”。王观诗人写“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诗人曹操阿瞞,写《观沧海》,所说,山岛耸峙,洪波涌起。
风水先生看山水,也是迥然不同。最近在温州的书店,得一风水与建筑的书。读之颇受启发。风水上说,背后有靠,不受干扰,升官有靠,门前有水,利于启迪智慧(乐水)。怪不得温州市府建在原来是烂头山现在叫秀山的前面,对门是一条小河。
山孕水,山长草木,故能生万物。颐和园有仁寿堂、万寿山,就是以“仁者寿”来命名的,以此理念来修的园林。
关键之二是乐这个字。现在看来有四五种读音了。其实论语当中乐出没比较频繁的。有一读音,乐字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我们温州人应该是很好理解的,温州话里保留了很多古音,“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朱熹是福建人,也许福建话也是如此吧!
第三个关键是仁和智。有成语见仁见智。孔子老师的仁字是其思想的核心。他甚至提出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后世的谭嗣同倒真的做到杀身成仁。谭嗣同解释: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
孔子的第二代继承者曾子,是我的同宗,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吧。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将它作QQ的座右铭了
第三代是孟子,是亚圣。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我们凡夫俗子懵懵懂懂,应该好好修身养性,也许将来也能齐家治国平天10月8日下午,在温州图书馆听一讲座《中西哲学的苦乐观》。座中的张乘健先生,语到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八字。以为这八字精髓,须世人深切体味。读懂了这八字,才能读懂论语。如此云云,我也以为然。张先生,读这乐字,也是音为傲。又前几日,在温州博客看到,两位同宗的金先生见仁见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于是,有疑惑更有兴致。提问。张先生的回答也是语焉不详。窃以为,论语是微言大义,有些更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张先生答道,陆九渊的我心即宇宙,反之则宇宙即我心。讲座一毕,赶紧上三楼,去查阅这八字的注释。最常见最流行的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所以泽雅水库的大坝上干脆就写成智者爱水,仁者爱山。
如此解释,最早见之于朱熹老师的《论语集注》。这样解释一个最大的优势是,既然聪明人是喜爱水,仁者是喜爱山,反之,喜爱谁也将会变得聪明,喜爱山也会变仁德起来。
如此看来,生活出美德,生活出智慧。在中国传统中,“仁”与“智”是高度相关的元素。多品青山,多赏秀水,就能修得美德与聪明,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为朱熹老师鼓掌。如果有补充的话,似乎应作互文来看的。
但注释还在继续。智者的快乐,像水一样流动,仁者的快乐,像山一样厚重。这一种解释,似乎更符合孔子的本义。儒者积极进取提倡的是天人合一。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仁者的境界是要高于智者,而智者高于勇者。孔子鼓励人更要追求仁者的境界。最好是智勇仁三合一,那将是圣人的境界。
孔子老师自评自己智勇仁三者都不具备,而孔子的同学们认为老师是智勇仁三者都具备的。后人,就干脆直呼孔子为圣人了。
孔子老师是要说没有一个人是能完全做到圣人的境界的,这点连尧舜也概莫能外。
如此,所谓仁者寿,解释为仁者是长命的,似乎过于俗气了,应该译为永恒的快乐!
翻看几多注释。以为有分歧,有争议。想起一句话:“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话也是陆九渊老师说的。孔子老师也强调说,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其实我们是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注释这些经典的。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以为体味这句关键是这么几处。林则徐大人的名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苏轼大人观水,得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而柳宗元大人却写有《愚溪诗序》,偏将水和愚联系在一起了。说溪水“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台湾高山族有首民歌《阿里山》,唱到“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唉...。”。王观诗人写“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诗人曹操阿瞞,写《观沧海》,所说,山岛耸峙,洪波涌起。
风水先生看山水,也是迥然不同。最近在温州的书店,得一风水与建筑的书。读之颇受启发。风水上说,背后有靠,不受干扰,升官有靠,门前有水,利于启迪智慧(乐水)。怪不得温州市府建在原来是烂头山现在叫秀山的前面,对门是一条小河。
山孕水,山长草木,故能生万物。颐和园有仁寿堂、万寿山,就是以“仁者寿”来命名的,以此理念来修的园林。
关键之二是乐这个字。现在看来有四五种读音了。其实论语当中乐出没比较频繁的。有一读音,乐字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我们温州人应该是很好理解的,温州话里保留了很多古音,“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朱熹是福建人,也许福建话也是如此吧!
第三个关键是仁和智。有成语见仁见智。孔子老师的仁字是其思想的核心。他甚至提出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后世的谭嗣同倒真的做到杀身成仁。谭嗣同解释: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
孔子的第二代继承者曾子,是我的同宗,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吧。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将它作QQ的座右铭了
第三代是孟子,是亚圣。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我们凡夫俗子懵懵懂懂,应该好好修身养性,也许将来也能齐家治国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