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10000字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 > 10000字作文 > 正文

梦里的花开花落_10000字

文章摘要:高三作文10000字:怎么写好梦里的花开花落10000字作文?过去的日子犹如虚幻的梦境,梦醒后就如沙子追溯最初的平地,一点一点地破碎,脆弱得不能挽留。——题记写完“落”的时候,我在想,梦里的花是否真的要凋谢。而这些文字的出现是否这朵花生命消逝之前的回光返照。而我是否在向曾经的日子作最后的告别。以下是袁树芳写的《梦里的花开花落》范文;

  • 作者:袁树芳
  • 班级:高中高三
  • 字数10000字作文
  • 体裁
  • 段落:分64段叙写
  • 更新:2024年10月29日 03时43分

过去的日子犹如虚幻的梦境,梦醒后就如沙子追溯最初的平地,一点一点地破碎,脆弱得不能挽留。

——题记

写完“落”的时候,我在想,梦里的花是否真的要凋谢?而这些文字的出现是否这朵花生命消逝之前的回光返照?而我是否在向曾经的日子作最后的告别

从小我就很讨厌写作文,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我总有身处清朝写八股文的感觉。或许我是个比较神经质的人,从小就讨厌老师教的那套行文方式:开头以开门见山为主,直接了当;而行文内容无非就是举些例子,列些数据,或引经据典,顺便蹂躏一下比喻、排比、拟人之类的修辞,内容写完后必须装模作样地评论一番,发表一下个人意见,这样就可以结尾了。而结尾通常都是首尾呼应,顺便的话就喊一两句“我们要向社会奉献一份爱心”之类的口号。

写这样的作文跟玩拼图一样,构好框架依照模板,一点一点地拼凑起来就可以了。可我却觉得那比玩拼图沉闷得多,而且让人感到异常的恶心。这样的作文简直是糟蹋中华民族优美灵动的文字,可这样的东西偏偏得到了高得离谱的分数,通常老师还会在后面加上一句“结构严谨”之类的评语。

我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人,性格过于叛逆,我的作文也常常是写得随心所欲,离经叛道。而我的作文本上也都写满了“行文异想天开或是混乱不堪”之类的评语,运气好的话能看见老师勉强写上一句“还算紧扣中心”的话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中。上了高中后,我终于厌倦了,也无法再忍受了,于是打定注意,再也不写恶心自己也恶心别人的作文了。可高一的语文老师却是个不依不饶的主儿。当她看到我空白的作文本时,气得硬是挺了个大肚子(快当妈妈了)站在讲台上批评了我半天。而我实在懒得理她,自己一个人站在座位上看着窗外发呆。老师看到我满不在乎的样子,更是气得两眼翻白。我不经意瞄到了这一幕,吓了一大跳,心想,这身怀六甲的老师不会真的就这样两眼一翻双腿一蹬挂了吧,这可是一尸两命的事儿啊。由于事态严重,于是我赶紧将飘洋过海到美国的灵魂再飘洋过海地拉回来,并做出一副聆听教诲的样子。而我这个乖孩子的模样让我在下课前30秒得到了“坐下”的指示。后来实践证明,老师的谆谆教诲如泥沉大海,投到我身上毫无反应。我的作文本依然空白得一塌糊涂,而用以理科的草稿纸却越来越中文化。

曾经在语文周报上看过一句话:作文要是充斥着虚情假意那只是一场令人恶心的文字游戏。作文课上老师也曾多次强调:写作文要融入自己真情实感。

安妮宝贝笔下的青春异常华丽,却充满绝望,读她的作品犹如抚摸着一道道透明的伤痕,自己的心不由自主地跟着悲伤难过起来;看郭敬明的散文,每次看着看着就会有一种置身于暮春夕阳下看樱花最惨烈的飘零与飞逝的那种绝望;而读巴金的作品常常能感受到作为“20世纪文学的良心”的他对社会的负责,对后代的负责,更是对文学的负责。可是看大多数同学的作文,我唯一的表情是没有表情,唯一的感觉是没有感觉,而唯一令我心动的是那个在我的作文本上从未出现过的高分。当我写到这里,我突然难过起来,因为我发现,我可以很讨厌死板的作文,可我不能摆脱分数的枷锁。

这学期的期中考试,我的作文写得特另类。考语文的时候,我可能还没睡醒,做基础题慢得不行,基础题搞定后才发现只剩下30分钟的时间了,即是说我只有30分钟的时间写作文了。于是我紧张起来,可是灵感这东西任性得跟小孩子似的,在我满世界找它的时候和我玩起了躲猫猫,不知跑到哪个角落去了。形势所逼之下,我无奈地放弃了一贯的作风,老老实实回到了清朝,写起了八股文。讽刺的是这一次的作文分比哪一次的都高,老师还一个劲的夸我开窍了。

后来我很认真的想,我还是无法像郭敬明那样在写作与理科之间左右逢源,抛开了文字可以一头扎进理科,厌倦了理科又可以操起笔来快乐地往前冲;我也无法像韩寒那样用一支笔撑起七八盏红灯照样活得有滋有味。我想,我没本事靠文字混饭吃,更别说养家糊口了。所以我只能有一种选择,那即使抛开文字选择理科,为将来能找个好工作打好基础。于是我忍着胃里翻江倒海的恶心感玩那场令人恶心的文字游戏,同时无视溺水窒息时恐惧的感觉义无返顾地往理化题海跳。因为我还得靠它过去的日子犹如虚幻的梦境,梦醒后就如沙子追溯最初的平地,一点一点地破碎,脆弱得不能挽留。

——题记

写完“落”的时候,我在想,梦里的花是否真的要凋谢?而这些文字的出现是否这朵花生命消逝之前的回光返照?而我是否在向曾经的日子作最后的告别

从小我就很讨厌写作文,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我总有身处清朝写八股文的感觉。或许我是个比较神经质的人,从小就讨厌老师教的那套行文方式:开头以开门见山为主,直接了当;而行文内容无非就是举些例子,列些数据,或引经据典,顺便蹂躏一下比喻、排比、拟人之类的修辞,内容写完后必须装模作样地评论一番,发表一下个人意见,这样就可以结尾了。而结尾通常都是首尾呼应,顺便的话就喊一两句“我们要向社会奉献一份爱心”之类的口号。

写这样的作文跟玩拼图一样,构好框架依照模板,一点一点地拼凑起来就可以了。可我却觉得那比玩拼图沉闷得多,而且让人感到异常的恶心。这样的作文简直是糟蹋中华民族优美灵动的文字,可这样的东西偏偏得到了高得离谱的分数,通常老师还会在后面加上一句“结构严谨”之类的评语。

我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人,性格过于叛逆,我的作文也常常是写得随心所欲,离经叛道。而我的作文本上也都写满了“行文异想天开或是混乱不堪”之类的评语,运气好的话能看见老师勉强写上一句“还算紧扣中心”的话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中。上了高中后,我终于厌倦了,也无法再忍受了,于是打定注意,再也不写恶心自己也恶心别人的作文了。可高一的语文老师却是个不依不饶的主儿。当她看到我空白的作文本时,气得硬是挺了个大肚子(快当妈妈了)站在讲台上批评了我半天。而我实在懒得理她,自己一个人站在座位上看着窗外发呆。老师看到我满不在乎的样子,更是气得两眼翻白。我不经意瞄到了这一幕,吓了一大跳,心想,这身怀六甲的老师不会真的就这样两眼一翻双腿一蹬挂了吧,这可是一尸两命的事儿啊。由于事态严重,于是我赶紧将飘洋过海到美国的灵魂再飘洋过海地拉回来,并做出一副聆听教诲的样子。而我这个乖孩子的模样让我在下课前30秒得到了“坐下”的指示。后来实践证明,老师的谆谆教诲如泥沉大海,投到我身上毫无反应。我的作文本依然空白得一塌糊涂,而用以理科的草稿纸却越来越中文化。

曾经在语文周报上看过一句话:作文要是充斥着虚情假意那只是一场令人恶心的文字游戏。作文课上老师也曾多次强调:写作文要融入自己真情实感。

安妮宝贝笔下的青春异常华丽,却充满绝望,读她的作品犹如抚摸着一道道透明的伤痕,自己的心不由自主地跟着悲伤难过起来;看郭敬明的散文,每次看着看着就会有一种置身于暮春夕阳下看樱花最惨烈的飘零与飞逝的那种绝望;而读巴金的作品常常能感受到作为“20世纪文学的良心”的他对社会的负责,对后代的负责,更是对文学的负责。可是看大多数同学的作文,我唯一的表情是没有表情,唯一的感觉是没有感觉,而唯一令我心动的是那个在我的作文本上从未出现过的高分。当我写到这里,我突然难过起来,因为我发现,我可以很讨厌死板的作文,可我不能摆脱分数的枷锁。

这学期的期中考试,我的作文写得特另类。考语文的时候,我可能还没睡醒,做基础题慢得不行,基础题搞定后才发现只剩下30分钟的时间了,即是说我只有30分钟的时间写作文了。于是我紧张起来,可是灵感这东西任性得跟小孩子似的,在我满世界找它的时候和我玩起了躲猫猫,不知跑到哪个角落去了。形势所逼之下,我无奈地放弃了一贯的作风,老老实实回到了清朝,写起了八股文。讽刺的是这一次的作文分比哪一次的都高,老师还一个劲的夸我开窍了。

后来我很认真的想,我还是无法像郭敬明那样在写作与理科之间左右逢源,抛开了文字可以一头扎进理科,厌倦了理科又可以操起笔来快乐地往前冲;我也无法像韩寒那样用一支笔撑起七八盏红灯照样活得有滋有味。我想,我没本事靠文字混饭吃,更别说养家糊口了。所以我只能有一种选择,那即使抛开文字选择理科,为将来能找个好工作打好基础。于是我忍着胃里翻江倒海的恶心感玩那场令人恶心的文字游戏,同时无视溺水窒息时恐惧的感觉义无返顾地往理化题海跳。因为我还得靠它过去的日子犹如虚幻的梦境,梦醒后就如沙子追溯最初的平地,一点一点地破碎,脆弱得不能挽留。

——题记

写完“落”的时候,我在想,梦里的花是否真的要凋谢?而这些文字的出现是否这朵花生命消逝之前的回光返照?而我是否在向曾经的日子作最后的告别

从小我就很讨厌写作文,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我总有身处清朝写八股文的感觉。或许我是个比较神经质的人,从小就讨厌老师教的那套行文方式:开头以开门见山为主,直接了当;而行文内容无非就是举些例子,列些数据,或引经据典,顺便蹂躏一下比喻、排比、拟人之类的修辞,内容写完后必须装模作样地评论一番,发表一下个人意见,这样就可以结尾了。而结尾通常都是首尾呼应,顺便的话就喊一两句“我们要向社会奉献一份爱心”之类的口号。

写这样的作文跟玩拼图一样,构好框架依照模板,一点一点地拼凑起来就可以了。可我却觉得那比玩拼图沉闷得多,而且让人感到异常的恶心。这样的作文简直是糟蹋中华民族优美灵动的文字,可这样的东西偏偏得到了高得离谱的分数,通常老师还会在后面加上一句“结构严谨”之类的评语。

我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人,性格过于叛逆,我的作文也常常是写得随心所欲,离经叛道。而我的作文本上也都写满了“行文异想天开或是混乱不堪”之类的评语,运气好的话能看见老师勉强写上一句“还算紧扣中心”的话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中。上了高中后,我终于厌倦了,也无法再忍受了,于是打定注意,再也不写恶心自己也恶心别人的作文了。可高一的语文老师却是个不依不饶的主儿。当她看到我空白的作文本时,气得硬是挺了个大肚子(快当妈妈了)站在讲台上批评了我半天。而我实在懒得理她,自己一个人站在座位上看着窗外发呆。老师看到我满不在乎的样子,更是气得两眼翻白。我不经意瞄到了这一幕,吓了一大跳,心想,这身怀六甲的老师不会真的就这样两眼一翻双腿一蹬挂了吧,这可是一尸两命的事儿啊。由于事态严重,于是我赶紧将飘洋过海到美国的灵魂再飘洋过海地拉回来,并做出一副聆听教诲的样子。而我这个乖孩子的模样让我在下课前30秒得到了“坐下”的指示。后来实践证明,老师的谆谆教诲如泥沉大海,投到我身上毫无反应。我的作文本依然空白得一塌糊涂,而用以理科的草稿纸却越来越中文化。

曾经在语文周报上看过一句话:作文要是充斥着虚情假意那只是一场令人恶心的文字游戏。作文课上老师也曾多次强调:写作文要融入自己真情实感。

安妮宝贝笔下的青春异常华丽,却充满绝望,读她的作品犹如抚摸着一道道透明的伤痕,自己的心不由自主地跟着悲伤难过起来;看郭敬明的散文,每次看着看着就会有一种置身于暮春夕阳下看樱花最惨烈的飘零与飞逝的那种绝望;而读巴金的作品常常能感受到作为“20世纪文学的良心”的他对社会的负责,对后代的负责,更是对文学的负责。可是看大多数同学的作文,我唯一的表情是没有表情,唯一的感觉是没有感觉,而唯一令我心动的是那个在我的作文本上从未出现过的高分。当我写到这里,我突然难过起来,因为我发现,我可以很讨厌死板的作文,可我不能摆脱分数的枷锁。

这学期的期中考试,我的作文写得特另类。考语文的时候,我可能还没睡醒,做基础题慢得不行,基础题搞定后才发现只剩下30分钟的时间了,即是说我只有30分钟的时间写作文了。于是我紧张起来,可是灵感这东西任性得跟小孩子似的,在我满世界找它的时候和我玩起了躲猫猫,不知跑到哪个角落去了。形势所逼之下,我无奈地放弃了一贯的作风,老老实实回到了清朝,写起了八股文。讽刺的是这一次的作文分比哪一次的都高,老师还一个劲的夸我开窍了。

后来我很认真的想,我还是无法像郭敬明那样在写作与理科之间左右逢源,抛开了文字可以一头扎进理科,厌倦了理科又可以操起笔来快乐地往前冲;我也无法像韩寒那样用一支笔撑起七八盏红灯照样活得有滋有味。我想,我没本事靠文字混饭吃,更别说养家糊口了。所以我只能有一种选择,那即使抛开文字选择理科,为将来能找个好工作打好基础。于是我忍着胃里翻江倒海的恶心感玩那场令人恶心的文字游戏,同时无视溺水窒息时恐惧的感觉义无返顾地往理化题海跳。因为我还得靠它过去的日子犹如虚幻的梦境,梦醒后就如沙子追溯最初的平地,一点一点地破碎,脆弱得不能挽留。

——题记

写完“落”的时候,我在想,梦里的花是否真的要凋谢?而这些文字的出现是否这朵花生命消逝之前的回光返照?而我是否在向曾经的日子作最后的告别

从小我就很讨厌写作文,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我总有身处清朝写八股文的感觉。或许我是个比较神经质的人,从小就讨厌老师教的那套行文方式:开头以开门见山为主,直接了当;而行文内容无非就是举些例子,列些数据,或引经据典,顺便蹂躏一下比喻、排比、拟人之类的修辞,内容写完后必须装模作样地评论一番,发表一下个人意见,这样就可以结尾了。而结尾通常都是首尾呼应,顺便的话就喊一两句“我们要向社会奉献一份爱心”之类的口号。

写这样的作文跟玩拼图一样,构好框架依照模板,一点一点地拼凑起来就可以了。可我却觉得那比玩拼图沉闷得多,而且让人感到异常的恶心。这样的作文简直是糟蹋中华民族优美灵动的文字,可这样的东西偏偏得到了高得离谱的分数,通常老师还会在后面加上一句“结构严谨”之类的评语。

我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人,性格过于叛逆,我的作文也常常是写得随心所欲,离经叛道。而我的作文本上也都写满了“行文异想天开或是混乱不堪”之类的评语,运气好的话能看见老师勉强写上一句“还算紧扣中心”的话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中。上了高中后,我终于厌倦了,也无法再忍受了,于是打定注意,再也不写恶心自己也恶心别人的作文了。可高一的语文老师却是个不依不饶的主儿。当她看到我空白的作文本时,气得硬是挺了个大肚子(快当妈妈了)站在讲台上批评了我半天。而我实在懒得理她,自己一个人站在座位上看着窗外发呆。老师看到我满不在乎的样子,更是气得两眼翻白。我不经意瞄到了这一幕,吓了一大跳,心想,这身怀六甲的老师不会真的就这样两眼一翻双腿一蹬挂了吧,这可是一尸两命的事儿啊。由于事态严重,于是我赶紧将飘洋过海到美国的灵魂再飘洋过海地拉回来,并做出一副聆听教诲的样子。而我这个乖孩子的模样让我在下课前30秒得到了“坐下”的指示。后来实践证明,老师的谆谆教诲如泥沉大海,投到我身上毫无反应。我的作文本依然空白得一塌糊涂,而用以理科的草稿纸却越来越中文化。

曾经在语文周报上看过一句话:作文要是充斥着虚情假意那只是一场令人恶心的文字游戏。作文课上老师也曾多次强调:写作文要融入自己真情实感。

安妮宝贝笔下的青春异常华丽,却充满绝望,读她的作品犹如抚摸着一道道透明的伤痕,自己的心不由自主地跟着悲伤难过起来;看郭敬明的散文,每次看着看着就会有一种置身于暮春夕阳下看樱花最惨烈的飘零与飞逝的那种绝望;而读巴金的作品常常能感受到作为“20世纪文学的良心”的他对社会的负责,对后代的负责,更是对文学的负责。可是看大多数同学的作文,我唯一的表情是没有表情,唯一的感觉是没有感觉,而唯一令我心动的是那个在我的作文本上从未出现过的高分。当我写到这里,我突然难过起来,因为我发现,我可以很讨厌死板的作文,可我不能摆脱分数的枷锁。

这学期的期中考试,我的作文写得特另类。考语文的时候,我可能还没睡醒,做基础题慢得不行,基础题搞定后才发现只剩下30分钟的时间了,即是说我只有30分钟的时间写作文了。于是我紧张起来,可是灵感这东西任性得跟小孩子似的,在我满世界找它的时候和我玩起了躲猫猫,不知跑到哪个角落去了。形势所逼之下,我无奈地放弃了一贯的作风,老老实实回到了清朝,写起了八股文。讽刺的是这一次的作文分比哪一次的都高,老师还一个劲的夸我开窍了。

后来我很认真的想,我还是无法像郭敬明那样在写作与理科之间左右逢源,抛开了文字可以一头扎进理科,厌倦了理科又可以操起笔来快乐地往前冲;我也无法像韩寒那样用一支笔撑起七八盏红灯照样活得有滋有味。我想,我没本事靠文字混饭吃,更别说养家糊口了。所以我只能有一种选择,那即使抛开文字选择理科,为将来能找个好工作打好基础。于是我忍着胃里翻江倒海的恶心感玩那场令人恶心的文字游戏,同时无视溺水窒息时恐惧的感觉义无返顾地往理化题海跳。因为我还得靠它过去的日子犹如虚幻的梦境,梦醒后就如沙子追溯最初的平地,一点一点地破碎,脆弱得不能挽留。

——题记

写完“落”的时候,我在想,梦里的花是否真的要凋谢?而这些文字的出现是否这朵花生命消逝之前的回光返照?而我是否在向曾经的日子作最后的告别

从小我就很讨厌写作文,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我总有身处清朝写八股文的感觉。或许我是个比较神经质的人,从小就讨厌老师教的那套行文方式:开头以开门见山为主,直接了当;而行文内容无非就是举些例子,列些数据,或引经据典,顺便蹂躏一下比喻、排比、拟人之类的修辞,内容写完后必须装模作样地评论一番,发表一下个人意见,这样就可以结尾了。而结尾通常都是首尾呼应,顺便的话就喊一两句“我们要向社会奉献一份爱心”之类的口号。

写这样的作文跟玩拼图一样,构好框架依照模板,一点一点地拼凑起来就可以了。可我却觉得那比玩拼图沉闷得多,而且让人感到异常的恶心。这样的作文简直是糟蹋中华民族优美灵动的文字,可这样的东西偏偏得到了高得离谱的分数,通常老师还会在后面加上一句“结构严谨”之类的评语。

我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人,性格过于叛逆,我的作文也常常是写得随心所欲,离经叛道。而我的作文本上也都写满了“行文异想天开或是混乱不堪”之类的评语,运气好的话能看见老师勉强写上一句“还算紧扣中心”的话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中。上了高中后,我终于厌倦了,也无法再忍受了,于是打定注意,再也不写恶心自己也恶心别人的作文了。可高一的语文老师却是个不依不饶的主儿。当她看到我空白的作文本时,气得硬是挺了个大肚子(快当妈妈了)站在讲台上批评了我半天。而我实在懒得理她,自己一个人站在座位上看着窗外发呆。老师看到我满不在乎的样子,更是气得两眼翻白。我不经意瞄到了这一幕,吓了一大跳,心想,这身怀六甲的老师不会真的就这样两眼一翻双腿一蹬挂了吧,这可是一尸两命的事儿啊。由于事态严重,于是我赶紧将飘洋过海到美国的灵魂再飘洋过海地拉回来,并做出一副聆听教诲的样子。而我这个乖孩子的模样让我在下课前30秒得到了“坐下”的指示。后来实践证明,老师的谆谆教诲如泥沉大海,投到我身上毫无反应。我的作文本依然空白得一塌糊涂,而用以理科的草稿纸却越来越中文化。

曾经在语文周报上看过一句话:作文要是充斥着虚情假意那只是一场令人恶心的文字游戏。作文课上老师也曾多次强调:写作文要融入自己真情实感。

安妮宝贝笔下的青春异常华丽,却充满绝望,读她的作品犹如抚摸着一道道透明的伤痕,自己的心不由自主地跟着悲伤难过起来;看郭敬明的散文,每次看着看着就会有一种置身于暮春夕阳下看樱花最惨烈的飘零与飞逝的那种绝望;而读巴金的作品常常能感受到作为“20世纪文学的良心”的他对社会的负责,对后代的负责,更是对文学的负责。可是看大多数同学的作文,我唯一的表情是没有表情,唯一的感觉是没有感觉,而唯一令我心动的是那个在我的作文本上从未出现过的高分。当我写到这里,我突然难过起来,因为我发现,我可以很讨厌死板的作文,可我不能摆脱分数的枷锁。

这学期的期中考试,我的作文写得特另类。考语文的时候,我可能还没睡醒,做基础题慢得不行,基础题搞定后才发现只剩下30分钟的时间了,即是说我只有30分钟的时间写作文了。于是我紧张起来,可是灵感这东西任性得跟小孩子似的,在我满世界找它的时候和我玩起了躲猫猫,不知跑到哪个角落去了。形势所逼之下,我无奈地放弃了一贯的作风,老老实实回到了清朝,写起了八股文。讽刺的是这一次的作文分比哪一次的都高,老师还一个劲的夸我开窍了。

后来我很认真的想,我还是无法像郭敬明那样在写作与理科之间左右逢源,抛开了文字可以一头扎进理科,厌倦了理科又可以操起笔来快乐地往前冲;我也无法像韩寒那样用一支笔撑起七八盏红灯照样活得有滋有味。我想,我没本事靠文字混饭吃,更别说养家糊口了。所以我只能有一种选择,那即使抛开文字选择理科,为将来能找个好工作打好基础。于是我忍着胃里翻江倒海的恶心感玩那场令人恶心的文字游戏,同时无视溺水窒息时恐惧的感觉义无返顾地往理化题海跳。因为我还得靠它过去的日子犹如虚幻的梦境,梦醒后就如沙子追溯最初的平地,一点一点地破碎,脆弱得不能挽留。

——题记

写完“落”的时候,我在想,梦里的花是否真的要凋谢?而这些文字的出现是否这朵花生命消逝之前的回光返照?而我是否在向曾经的日子作最后的告别

从小我就很讨厌写作文,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我总有身处清朝写八股文的感觉。或许我是个比较神经质的人,从小就讨厌老师教的那套行文方式:开头以开门见山为主,直接了当;而行文内容无非就是举些例子,列些数据,或引经据典,顺便蹂躏一下比喻、排比、拟人之类的修辞,内容写完后必须装模作样地评论一番,发表一下个人意见,这样就可以结尾了。而结尾通常都是首尾呼应,顺便的话就喊一两句“我们要向社会奉献一份爱心”之类的口号。

写这样的作文跟玩拼图一样,构好框架依照模板,一点一点地拼凑起来就可以了。可我却觉得那比玩拼图沉闷得多,而且让人感到异常的恶心。这样的作文简直是糟蹋中华民族优美灵动的文字,可这样的东西偏偏得到了高得离谱的分数,通常老师还会在后面加上一句“结构严谨”之类的评语。

我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人,性格过于叛逆,我的作文也常常是写得随心所欲,离经叛道。而我的作文本上也都写满了“行文异想天开或是混乱不堪”之类的评语,运气好的话能看见老师勉强写上一句“还算紧扣中心”的话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中。上了高中后,我终于厌倦了,也无法再忍受了,于是打定注意,再也不写恶心自己也恶心别人的作文了。可高一的语文老师却是个不依不饶的主儿。当她看到我空白的作文本时,气得硬是挺了个大肚子(快当妈妈了)站在讲台上批评了我半天。而我实在懒得理她,自己一个人站在座位上看着窗外发呆。老师看到我满不在乎的样子,更是气得两眼翻白。我不经意瞄到了这一幕,吓了一大跳,心想,这身怀六甲的老师不会真的就这样两眼一翻双腿一蹬挂了吧,这可是一尸两命的事儿啊。由于事态严重,于是我赶紧将飘洋过海到美国的灵魂再飘洋过海地拉回来,并做出一副聆听教诲的样子。而我这个乖孩子的模样让我在下课前30秒得到了“坐下”的指示。后来实践证明,老师的谆谆教诲如泥沉大海,投到我身上毫无反应。我的作文本依然空白得一塌糊涂,而用以理科的草稿纸却越来越中文化。

曾经在语文周报上看过一句话:作文要是充斥着虚情假意那只是一场令人恶心的文字游戏。作文课上老师也曾多次强调:写作文要融入自己真情实感。

安妮宝贝笔下的青春异常华丽,却充满绝望,读她的作品犹如抚摸着一道道透明的伤痕,自己的心不由自主地跟着悲伤难过起来;看郭敬明的散文,每次看着看着就会有一种置身于暮春夕阳下看樱花最惨烈的飘零与飞逝的那种绝望;而读巴金的作品常常能感受到作为“20世纪文学的良心”的他对社会的负责,对后代的负责,更是对文学的负责。可是看大多数同学的作文,我唯一的表情是没有表情,唯一的感觉是没有感觉,而唯一令我心动的是那个在我的作文本上从未出现过的高分。当我写到这里,我突然难过起来,因为我发现,我可以很讨厌死板的作文,可我不能摆脱分数的枷锁。

这学期的期中考试,我的作文写得特另类。考语文的时候,我可能还没睡醒,做基础题慢得不行,基础题搞定后才发现只剩下30分钟的时间了,即是说我只有30分钟的时间写作文了。于是我紧张起来,可是灵感这东西任性得跟小孩子似的,在我满世界找它的时候和我玩起了躲猫猫,不知跑到哪个角落去了。形势所逼之下,我无奈地放弃了一贯的作风,老老实实回到了清朝,写起了八股文。讽刺的是这一次的作文分比哪一次的都高,老师还一个劲的夸我开窍了。

后来我很认真的想,我还是无法像郭敬明那样在写作与理科之间左右逢源,抛开了文字可以一头扎进理科,厌倦了理科又可以操起笔来快乐地往前冲;我也无法像韩寒那样用一支笔撑起七八盏红灯照样活得有滋有味。我想,我没本事靠文字混饭吃,更别说养家糊口了。所以我只能有一种选择,那即使抛开文字选择理科,为将来能找个好工作打好基础。于是我忍着胃里翻江倒海的恶心感玩那场令人恶心的文字游戏,同时无视溺水窒息时恐惧的感觉义无返顾地往理化题海跳。因为我还得靠它过去的日子犹如虚幻的梦境,梦醒后就如沙子追溯最初的平地,一点一点地破碎,脆弱得不能挽留。

——题记

写完“落”的时候,我在想,梦里的花是否真的要凋谢?而这些文字的出现是否这朵花生命消逝之前的回光返照?而我是否在向曾经的日子作最后的告别

从小我就很讨厌写作文,每次写作文的时候我总有身处清朝写八股文的感觉。或许我是个比较神经质的人,从小就讨厌老师教的那套行文方式:开头以开门见山为主,直接了当;而行文内容无非就是举些例子,列些数据,或引经据典,顺便蹂躏一下比喻、排比、拟人之类的修辞,内容写完后必须装模作样地评论一番,发表一下个人意见,这样就可以结尾了。而结尾通常都是首尾呼应,顺便的话就喊一两句“我们要向社会奉献一份爱心”之类的口号。

写这样的作文跟玩拼图一样,构好框架依照模板,一点一点地拼凑起来就可以了。可我却觉得那比玩拼图沉闷得多,而且让人感到异常的恶心。这样的作文简直是糟蹋中华民族优美灵动的文字,可这样的东西偏偏得到了高得离谱的分数,通常老师还会在后面加上一句“结构严谨”之类的评语。

我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人,性格过于叛逆,我的作文也常常是写得随心所欲,离经叛道。而我的作文本上也都写满了“行文异想天开或是混乱不堪”之类的评语,运气好的话能看见老师勉强写上一句“还算紧扣中心”的话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中。上了高中后,我终于厌倦了,也无法再忍受了,于是打定注意,再也不写恶心自己也恶心别人的作文了。可高一的语文老师却是个不依不饶的主儿。当她看到我空白的作文本时,气得硬是挺了个大肚子(快当妈妈了)站在讲台上批评了我半天。而我实在懒得理她,自己一个人站在座位上看着窗外发呆。老师看到我满不在乎的样子,更是气得两眼翻白。我不经意瞄到了这一幕,吓了一大跳,心想,这身怀六甲的老师不会真的就这样两眼一翻双腿一蹬挂了吧,这可是一尸两命的事儿啊。由于事态严重,于是我赶紧将飘洋过海到美国的灵魂再飘洋过海地拉回来,并做出一副聆听教诲的样子。而我这个乖孩子的模样让我在下课前30秒得到了“坐下”的指示。后来实践证明,老师的谆谆教诲如泥沉大海,投到我身上毫无反应。我的作文本依然空白得一塌糊涂,而用以理科的草稿纸却越来越中文化。

曾经在语文周报上看过一句话:作文要是充斥着虚情假意那只是一场令人恶心的文字游戏。作文课上老师也曾多次强调:写作文要融入自己真情实感。

安妮宝贝笔下的青春异常华丽,却充满绝望,读她的作品犹如抚摸着一道道透明的伤痕,自己的心不由自主地跟着悲伤难过起来;看郭敬明的散文,每次看着看着就会有一种置身于暮春夕阳下看樱花最惨烈的飘零与飞逝的那种绝望;而读巴金的作品常常能感受到作为“20世纪文学的良心”的他对社会的负责,对后代的负责,更是对文学的负责。可是看大多数同学的作文,我唯一的表情是没有表情,唯一的感觉是没有感觉,而唯一令我心动的是那个在我的作文本上从未出现过的高分。当我写到这里,我突然难过起来,因为我发现,我可以很讨厌死板的作文,可我不能摆脱分数的枷锁。

这学期的期中考试,我的作文写得特另类。考语文的时候,我可能还没睡醒,做基础题慢得不行,基础题搞定后才发现只剩下30分钟的时间了,即是说我只有30分钟的时间写作文了。于是我紧张起来,可是灵感这东西任性得跟小孩子似的,在我满世界找它的时候和我玩起了躲猫猫,不知跑到哪个角落去了。形势所逼之下,我无奈地放弃了一贯的作风,老老实实回到了清朝,写起了八股文。讽刺的是这一次的作文分比哪一次的都高,老师还一个劲的夸我开窍了。

后来我很认真的想,我还是无法像郭敬明那样在写作与理科之间左右逢源,抛开了文字可以一头扎进理科,厌倦了理科又可以操起笔来快乐地往前冲;我也无法像韩寒那样用一支笔撑起七八盏红灯照样活得有滋有味。我想,我没本事靠文字混饭吃,更别说养家糊口了。所以我只能有一种选择,那即使抛开文字选择理科,为将来能找个好工作打好基础。于是我忍着胃里翻江倒海的恶心感玩那场令人恶心的文字游戏,同时无视溺水窒息时恐惧的感觉义无返顾地往理化题海跳。因为我还得靠它

查看:18946   时间:2024-10-29 03:43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网址:
https://m.98zw.com/10000zizuowen/818502.html

作者:高中高三学生(7)班 袁树芳

相关10000字作文

大家正在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