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10000字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 > 10000字作文 > 正文

主流之外_10000字

文章摘要:高三作文10000字:怎么写好主流之外10000字作文?我们张扬着自己走在主流之外,心中盛开着主流之内的世界。——题记十七岁生日那天,我走在街上,笑着对身边的朋友们说,我长大了。他们停下脚步看着我,没有说话,然后我们都笑了。我接着说,还差一年就成年了,有点不甘心呢。以下是孙潇颖写的《主流之外》范文;

  • 作者:孙潇颖
  • 班级:高中高三
  • 字数10000字作文
  • 体裁
  • 段落:分126段叙写
  • 更新:2022年11月12日 04时30分

我们张扬着自己走在主流之外,心中盛开着主流之内的世界。

——题记

十七岁生日那天,我走在街上,笑着对身边的朋友们说,我长大了。他们停下脚步看着我,没有说话,然后我们都笑了。我接着说,还差一年就成年了,有点不甘心呢。他们轻轻地点了点头,依旧没有说话,但我知道,他们想说,我们都不愿长大

90后”,这个只属于我们的名词开始在这个世界走俏了。以前,当我们还在阳光手拉手玩游戏时,一个叫做“80后”的名词充斥着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的我们不明白什么叫做“垮掉的一代”,我们只关心手里的棒棒糖,以及奥特曼到底怎么样才能打败怪兽。

后来,“80后”这个词的人气渐渐向“90后”漫溯,那些本属于“80后”的词汇,开始被一点点地强加到我们的头上。从“迷惘的一代”“愤青”“垮掉的一代”,到现在的“新新人类”,那些很遥远的词开始在我们“90后”的天空显露痕迹

我总是很好奇为什么人们老爱对我们喋喋不休,是因为我们用了“火星文”么?是因为我们开始“非主流”了么?还是说,他们终于发现了我们的存在,发现了我们骨子里的叛逆以及对世界淡淡的抗拒?

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我们“90后”并不是“80后”,我们有自己生活,自己的青春

关于寂寞与忧伤

他们说“90后”的孩子们荒唐地继承了“80后”的无病呻吟,他们说小孩子知道什么忧伤!“90后”的文字大多是忧伤而寂寞的,这来自于我们内心的那座空空的城。我一直觉得寂寞与忧伤是主流之外的一类情感,它们让人想逃避却又容易让人产生依赖。我们从小就生活在繁华的“水泥森林”里,妈妈很早就告诉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所以,童年时的我们总喜欢爬上安着铁护栏的阳台,小小的身躯在风中瑟瑟发抖。我们好奇地看着自己脚下那些行人与车流,既兴奋又害怕。我想,从那一刻起,我们心里就种下了一粒叫做寂寞的种子,那种寂寞不是麦当劳或者凯蒂猫就可以驱散得了的。

长大后,这份寂寞仍旧挥之不去,可我们却无法排遣,我们无法像大人般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于是我们只能将自己的寂寞化为那些忧伤的文字,然后再一次面对别人“无病呻吟”的指责。

关于自由梦想

我们有着最为纯净的梦想和最为美好渴望。我们在内心深处描绘着世界,并为它的美丽而感到欣喜。长大后,我们渐渐明白了什么是“人情世故”,知道了什么叫“圆滑”。原来世界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个样子,它真实得让人害怕。那些最初的梦想,开始渐渐变得支离破碎。我们不能把音乐画画当做梦想,但我们必须学会这些“特长”,这样大人们就可以拿我们去炫耀了。我们要去挤考试的单行道,大家彼此“厮杀”,明争暗斗。我们有过很多很多的梦,但在高考这场战役中,所有的梦都已经夭折。

但还有个梦想一直在我们心中,那就是自由。我们不想在名利场上看着人们挑选不得不戴的面具,我们不想虚伪地将自己掩埋,我们想逃离张扬的城市、喧嚣的人群,我们想过一种我们的父母从不敢奢望的生活,那就是我们“90后”所追求的自由。

关于“非主流”

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什么是“非主流”了。寂寞、忧伤、自由、梦想,它们构成了“90后”的“非主流”世界。你们看到的是那些怪异的灰黑图片、“火星文”、过分渲染忧伤的文字、叛逆的孩子。你们看不到的是其中躲藏的自由与梦想。

我有一个朋友,他总是夜不归宿,生活放纵。他有着“非主流”的着装和红色的头发,但他却时常感到茫然与无助。他说以前他总是一个人在家等爸爸妈妈回家,但妈妈总是打牌到很晚,爸爸一回家就让空气中充满酒气。于是寂寞与忧伤渐渐占领了他的心,他不再奢望家的温暖

所以,我们并不是真正地喜欢忧伤与寂寞,“90后”的我们只是奢求那些简单而温暖的爱与关怀。我们另类地穿行在城市之中,每一步都透出“非主流”的气息,但在我们内心却是一个主流的世界。在这个主流的世界中,有红花绿草,有蔚蓝的天穹,有很多我爱的和爱我的人;在这个主流的世界中,我们都是自由的,我们都可以乘着梦想去看星星。别说你们不理解我们,正是你们的不理解,才让我们如此让人不理解。

哈罗德•罗森堡在《荒野之死》中说:“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我们“非主流”的叛逆,也许就是一种变革的呐喊吧主流之外

我们张扬着自己走在主流之外,心中盛开着主流之内的世界。

——题记

十七岁生日那天,我走在街上,笑着对身边的朋友们说,我长大了。他们停下脚步看着我,没有说话,然后我们都笑了。我接着说,还差一年就成年了,有点不甘心呢。他们轻轻地点了点头,依旧没有说话,但我知道,他们想说,我们都不愿长大

90后”,这个只属于我们的名词开始在这个世界走俏了。以前,当我们还在阳光手拉手玩游戏时,一个叫做“80后”的名词充斥着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的我们不明白什么叫做“垮掉的一代”,我们只关心手里的棒棒糖,以及奥特曼到底怎么样才能打败怪兽。

后来,“80后”这个词的人气渐渐向“90后”漫溯,那些本属于“80后”的词汇,开始被一点点地强加到我们的头上。从“迷惘的一代”“愤青”“垮掉的一代”,到现在的“新新人类”,那些很遥远的词开始在我们“90后”的天空显露痕迹

我总是很好奇为什么人们老爱对我们喋喋不休,是因为我们用了“火星文”么?是因为我们开始“非主流”了么?还是说,他们终于发现了我们的存在,发现了我们骨子里的叛逆以及对世界淡淡的抗拒?

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我们“90后”并不是“80后”,我们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青春

关于寂寞与忧伤

他们说“90后”的孩子们荒唐地继承了“80后”的无病呻吟,他们说小孩子知道什么忧伤!“90后”的文字大多是忧伤而寂寞的,这来自于我们内心的那座空空的城。我一直觉得寂寞与忧伤是主流之外的一类情感,它们让人想逃避却又容易让人产生依赖。我们从小就生活在繁华的“水泥森林”里,妈妈很早就告诉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所以,童年时的我们总喜欢爬上安着铁护栏的阳台,小小的身躯在风中瑟瑟发抖。我们好奇地看着自己脚下那些行人与车流,既兴奋又害怕。我想,从那一刻起,我们心里就种下了一粒叫做寂寞的种子,那种寂寞不是麦当劳或者凯蒂猫就可以驱散得了的。

长大后,这份寂寞仍旧挥之不去,可我们却无法排遣,我们无法像大人般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于是我们只能将自己的寂寞化为那些忧伤的文字,然后再一次面对别人“无病呻吟”的指责。

关于自由梦想

我们有着最为纯净的梦想和最为美好渴望。我们在内心深处描绘着世界,并为它的美丽而感到欣喜。长大后,我们渐渐明白了什么是“人情世故”,知道了什么叫“圆滑”。原来世界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个样子,它真实得让人害怕。那些最初的梦想,开始渐渐变得支离破碎。我们不能把音乐画画当做梦想,但我们必须学会这些“特长”,这样大人们就可以拿我们去炫耀了。我们要去挤考试的单行道,大家彼此“厮杀”,明争暗斗。我们有过很多很多的梦,但在高考这场战役中,所有的梦都已经夭折。

但还有个梦想一直在我们心中,那就是自由。我们不想在名利场上看着人们挑选不得不戴的面具,我们不想虚伪地将自己掩埋,我们想逃离张扬的城市、喧嚣的人群,我们想过一种我们的父母从不敢奢望的生活,那就是我们“90后”所追求的自由。

关于“非主流”

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什么是“非主流”了。寂寞、忧伤、自由、梦想,它们构成了“90后”的“非主流”世界。你们看到的是那些怪异的灰黑图片、“火星文”、过分渲染忧伤的文字、叛逆的孩子。你们看不到的是其中躲藏的自由与梦想。

我有一个朋友,他总是夜不归宿,生活放纵。他有着“非主流”的着装和红色的头发,但他却时常感到茫然与无助。他说以前他总是一个人在家等爸爸妈妈回家,但妈妈总是打牌到很晚,爸爸一回家就让空气中充满酒气。于是寂寞与忧伤渐渐占领了他的心,他不再奢望家的温暖

所以,我们并不是真正地喜欢忧伤与寂寞,“90后”的我们只是奢求那些简单而温暖的爱与关怀。我们另类地穿行在城市之中,每一步都透出“非主流”的气息,但在我们内心却是一个主流的世界。在这个主流的世界中,有红花绿草,有蔚蓝的天穹,有很多我爱的和爱我的人;在这个主流的世界中,我们都是自由的,我们都可以乘着梦想去看星星。别说你们不理解我们,正是你们的不理解,才让我们如此让人不理解。

哈罗德•罗森堡在《荒野之死》中说:“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我们“非主流”的叛逆,也许就是一种变革的呐喊吧主流之外

我们张扬着自己走在主流之外,心中盛开着主流之内的世界。

——题记

十七岁生日那天,我走在街上,笑着对身边的朋友们说,我长大了。他们停下脚步看着我,没有说话,然后我们都笑了。我接着说,还差一年就成年了,有点不甘心呢。他们轻轻地点了点头,依旧没有说话,但我知道,他们想说,我们都不愿长大

90后”,这个只属于我们的名词开始在这个世界走俏了。以前,当我们还在阳光手拉手玩游戏时,一个叫做“80后”的名词充斥着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的我们不明白什么叫做“垮掉的一代”,我们只关心手里的棒棒糖,以及奥特曼到底怎么样才能打败怪兽。

后来,“80后”这个词的人气渐渐向“90后”漫溯,那些本属于“80后”的词汇,开始被一点点地强加到我们的头上。从“迷惘的一代”“愤青”“垮掉的一代”,到现在的“新新人类”,那些很遥远的词开始在我们“90后”的天空显露痕迹

我总是很好奇为什么人们老爱对我们喋喋不休,是因为我们用了“火星文”么?是因为我们开始“非主流”了么?还是说,他们终于发现了我们的存在,发现了我们骨子里的叛逆以及对世界淡淡的抗拒?

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我们“90后”并不是“80后”,我们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青春

关于寂寞与忧伤

他们说“90后”的孩子们荒唐地继承了“80后”的无病呻吟,他们说小孩子知道什么忧伤!“90后”的文字大多是忧伤而寂寞的,这来自于我们内心的那座空空的城。我一直觉得寂寞与忧伤是主流之外的一类情感,它们让人想逃避却又容易让人产生依赖。我们从小就生活在繁华的“水泥森林”里,妈妈很早就告诉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所以,童年时的我们总喜欢爬上安着铁护栏的阳台,小小的身躯在风中瑟瑟发抖。我们好奇地看着自己脚下那些行人与车流,既兴奋又害怕。我想,从那一刻起,我们心里就种下了一粒叫做寂寞的种子,那种寂寞不是麦当劳或者凯蒂猫就可以驱散得了的。

长大后,这份寂寞仍旧挥之不去,可我们却无法排遣,我们无法像大人般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于是我们只能将自己的寂寞化为那些忧伤的文字,然后再一次面对别人“无病呻吟”的指责。

关于自由梦想

我们有着最为纯净的梦想和最为美好渴望。我们在内心深处描绘着世界,并为它的美丽而感到欣喜。长大后,我们渐渐明白了什么是“人情世故”,知道了什么叫“圆滑”。原来世界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个样子,它真实得让人害怕。那些最初的梦想,开始渐渐变得支离破碎。我们不能把音乐画画当做梦想,但我们必须学会这些“特长”,这样大人们就可以拿我们去炫耀了。我们要去挤考试的单行道,大家彼此“厮杀”,明争暗斗。我们有过很多很多的梦,但在高考这场战役中,所有的梦都已经夭折。

但还有个梦想一直在我们心中,那就是自由。我们不想在名利场上看着人们挑选不得不戴的面具,我们不想虚伪地将自己掩埋,我们想逃离张扬的城市、喧嚣的人群,我们想过一种我们的父母从不敢奢望的生活,那就是我们“90后”所追求的自由。

关于“非主流”

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什么是“非主流”了。寂寞、忧伤、自由、梦想,它们构成了“90后”的“非主流”世界。你们看到的是那些怪异的灰黑图片、“火星文”、过分渲染忧伤的文字、叛逆的孩子。你们看不到的是其中躲藏的自由与梦想。

我有一个朋友,他总是夜不归宿,生活放纵。他有着“非主流”的着装和红色的头发,但他却时常感到茫然与无助。他说以前他总是一个人在家等爸爸妈妈回家,但妈妈总是打牌到很晚,爸爸一回家就让空气中充满酒气。于是寂寞与忧伤渐渐占领了他的心,他不再奢望家的温暖

所以,我们并不是真正地喜欢忧伤与寂寞,“90后”的我们只是奢求那些简单而温暖的爱与关怀。我们另类地穿行在城市之中,每一步都透出“非主流”的气息,但在我们内心却是一个主流的世界。在这个主流的世界中,有红花绿草,有蔚蓝的天穹,有很多我爱的和爱我的人;在这个主流的世界中,我们都是自由的,我们都可以乘着梦想去看星星。别说你们不理解我们,正是你们的不理解,才让我们如此让人不理解。

哈罗德•罗森堡在《荒野之死》中说:“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我们“非主流”的叛逆,也许就是一种变革的呐喊吧主流之外

我们张扬着自己走在主流之外,心中盛开着主流之内的世界。

——题记

十七岁生日那天,我走在街上,笑着对身边的朋友们说,我长大了。他们停下脚步看着我,没有说话,然后我们都笑了。我接着说,还差一年就成年了,有点不甘心呢。他们轻轻地点了点头,依旧没有说话,但我知道,他们想说,我们都不愿长大

90后”,这个只属于我们的名词开始在这个世界走俏了。以前,当我们还在阳光手拉手玩游戏时,一个叫做“80后”的名词充斥着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的我们不明白什么叫做“垮掉的一代”,我们只关心手里的棒棒糖,以及奥特曼到底怎么样才能打败怪兽。

后来,“80后”这个词的人气渐渐向“90后”漫溯,那些本属于“80后”的词汇,开始被一点点地强加到我们的头上。从“迷惘的一代”“愤青”“垮掉的一代”,到现在的“新新人类”,那些很遥远的词开始在我们“90后”的天空显露痕迹

我总是很好奇为什么人们老爱对我们喋喋不休,是因为我们用了“火星文”么?是因为我们开始“非主流”了么?还是说,他们终于发现了我们的存在,发现了我们骨子里的叛逆以及对世界淡淡的抗拒?

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我们“90后”并不是“80后”,我们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青春

关于寂寞与忧伤

他们说“90后”的孩子们荒唐地继承了“80后”的无病呻吟,他们说小孩子知道什么忧伤!“90后”的文字大多是忧伤而寂寞的,这来自于我们内心的那座空空的城。我一直觉得寂寞与忧伤是主流之外的一类情感,它们让人想逃避却又容易让人产生依赖。我们从小就生活在繁华的“水泥森林”里,妈妈很早就告诉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所以,童年时的我们总喜欢爬上安着铁护栏的阳台,小小的身躯在风中瑟瑟发抖。我们好奇地看着自己脚下那些行人与车流,既兴奋又害怕。我想,从那一刻起,我们心里就种下了一粒叫做寂寞的种子,那种寂寞不是麦当劳或者凯蒂猫就可以驱散得了的。

长大后,这份寂寞仍旧挥之不去,可我们却无法排遣,我们无法像大人般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于是我们只能将自己的寂寞化为那些忧伤的文字,然后再一次面对别人“无病呻吟”的指责。

关于自由梦想

我们有着最为纯净的梦想和最为美好渴望。我们在内心深处描绘着世界,并为它的美丽而感到欣喜。长大后,我们渐渐明白了什么是“人情世故”,知道了什么叫“圆滑”。原来世界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个样子,它真实得让人害怕。那些最初的梦想,开始渐渐变得支离破碎。我们不能把音乐画画当做梦想,但我们必须学会这些“特长”,这样大人们就可以拿我们去炫耀了。我们要去挤考试的单行道,大家彼此“厮杀”,明争暗斗。我们有过很多很多的梦,但在高考这场战役中,所有的梦都已经夭折。

但还有个梦想一直在我们心中,那就是自由。我们不想在名利场上看着人们挑选不得不戴的面具,我们不想虚伪地将自己掩埋,我们想逃离张扬的城市、喧嚣的人群,我们想过一种我们的父母从不敢奢望的生活,那就是我们“90后”所追求的自由。

关于“非主流”

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什么是“非主流”了。寂寞、忧伤、自由、梦想,它们构成了“90后”的“非主流”世界。你们看到的是那些怪异的灰黑图片、“火星文”、过分渲染忧伤的文字、叛逆的孩子。你们看不到的是其中躲藏的自由与梦想。

我有一个朋友,他总是夜不归宿,生活放纵。他有着“非主流”的着装和红色的头发,但他却时常感到茫然与无助。他说以前他总是一个人在家等爸爸妈妈回家,但妈妈总是打牌到很晚,爸爸一回家就让空气中充满酒气。于是寂寞与忧伤渐渐占领了他的心,他不再奢望家的温暖

所以,我们并不是真正地喜欢忧伤与寂寞,“90后”的我们只是奢求那些简单而温暖的爱与关怀。我们另类地穿行在城市之中,每一步都透出“非主流”的气息,但在我们内心却是一个主流的世界。在这个主流的世界中,有红花绿草,有蔚蓝的天穹,有很多我爱的和爱我的人;在这个主流的世界中,我们都是自由的,我们都可以乘着梦想去看星星。别说你们不理解我们,正是你们的不理解,才让我们如此让人不理解。

哈罗德•罗森堡在《荒野之死》中说:“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我们“非主流”的叛逆,也许就是一种变革的呐喊吧主流之外

我们张扬着自己走在主流之外,心中盛开着主流之内的世界。

——题记

十七岁生日那天,我走在街上,笑着对身边的朋友们说,我长大了。他们停下脚步看着我,没有说话,然后我们都笑了。我接着说,还差一年就成年了,有点不甘心呢。他们轻轻地点了点头,依旧没有说话,但我知道,他们想说,我们都不愿长大

90后”,这个只属于我们的名词开始在这个世界走俏了。以前,当我们还在阳光手拉手玩游戏时,一个叫做“80后”的名词充斥着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的我们不明白什么叫做“垮掉的一代”,我们只关心手里的棒棒糖,以及奥特曼到底怎么样才能打败怪兽。

后来,“80后”这个词的人气渐渐向“90后”漫溯,那些本属于“80后”的词汇,开始被一点点地强加到我们的头上。从“迷惘的一代”“愤青”“垮掉的一代”,到现在的“新新人类”,那些很遥远的词开始在我们“90后”的天空显露痕迹

我总是很好奇为什么人们老爱对我们喋喋不休,是因为我们用了“火星文”么?是因为我们开始“非主流”了么?还是说,他们终于发现了我们的存在,发现了我们骨子里的叛逆以及对世界淡淡的抗拒?

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我们“90后”并不是“80后”,我们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青春

关于寂寞与忧伤

他们说“90后”的孩子们荒唐地继承了“80后”的无病呻吟,他们说小孩子知道什么忧伤!“90后”的文字大多是忧伤而寂寞的,这来自于我们内心的那座空空的城。我一直觉得寂寞与忧伤是主流之外的一类情感,它们让人想逃避却又容易让人产生依赖。我们从小就生活在繁华的“水泥森林”里,妈妈很早就告诉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所以,童年时的我们总喜欢爬上安着铁护栏的阳台,小小的身躯在风中瑟瑟发抖。我们好奇地看着自己脚下那些行人与车流,既兴奋又害怕。我想,从那一刻起,我们心里就种下了一粒叫做寂寞的种子,那种寂寞不是麦当劳或者凯蒂猫就可以驱散得了的。

长大后,这份寂寞仍旧挥之不去,可我们却无法排遣,我们无法像大人般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于是我们只能将自己的寂寞化为那些忧伤的文字,然后再一次面对别人“无病呻吟”的指责。

关于自由梦想

我们有着最为纯净的梦想和最为美好渴望。我们在内心深处描绘着世界,并为它的美丽而感到欣喜。长大后,我们渐渐明白了什么是“人情世故”,知道了什么叫“圆滑”。原来世界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个样子,它真实得让人害怕。那些最初的梦想,开始渐渐变得支离破碎。我们不能把音乐画画当做梦想,但我们必须学会这些“特长”,这样大人们就可以拿我们去炫耀了。我们要去挤考试的单行道,大家彼此“厮杀”,明争暗斗。我们有过很多很多的梦,但在高考这场战役中,所有的梦都已经夭折。

但还有个梦想一直在我们心中,那就是自由。我们不想在名利场上看着人们挑选不得不戴的面具,我们不想虚伪地将自己掩埋,我们想逃离张扬的城市、喧嚣的人群,我们想过一种我们的父母从不敢奢望的生活,那就是我们“90后”所追求的自由。

关于“非主流”

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什么是“非主流”了。寂寞、忧伤、自由、梦想,它们构成了“90后”的“非主流”世界。你们看到的是那些怪异的灰黑图片、“火星文”、过分渲染忧伤的文字、叛逆的孩子。你们看不到的是其中躲藏的自由与梦想。

我有一个朋友,他总是夜不归宿,生活放纵。他有着“非主流”的着装和红色的头发,但他却时常感到茫然与无助。他说以前他总是一个人在家等爸爸妈妈回家,但妈妈总是打牌到很晚,爸爸一回家就让空气中充满酒气。于是寂寞与忧伤渐渐占领了他的心,他不再奢望家的温暖

所以,我们并不是真正地喜欢忧伤与寂寞,“90后”的我们只是奢求那些简单而温暖的爱与关怀。我们另类地穿行在城市之中,每一步都透出“非主流”的气息,但在我们内心却是一个主流的世界。在这个主流的世界中,有红花绿草,有蔚蓝的天穹,有很多我爱的和爱我的人;在这个主流的世界中,我们都是自由的,我们都可以乘着梦想去看星星。别说你们不理解我们,正是你们的不理解,才让我们如此让人不理解。

哈罗德•罗森堡在《荒野之死》中说:“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我们“非主流”的叛逆,也许就是一种变革的呐喊吧主流之外

我们张扬着自己走在主流之外,心中盛开着主流之内的世界。

——题记

十七岁生日那天,我走在街上,笑着对身边的朋友们说,我长大了。他们停下脚步看着我,没有说话,然后我们都笑了。我接着说,还差一年就成年了,有点不甘心呢。他们轻轻地点了点头,依旧没有说话,但我知道,他们想说,我们都不愿长大

90后”,这个只属于我们的名词开始在这个世界走俏了。以前,当我们还在阳光手拉手玩游戏时,一个叫做“80后”的名词充斥着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的我们不明白什么叫做“垮掉的一代”,我们只关心手里的棒棒糖,以及奥特曼到底怎么样才能打败怪兽。

后来,“80后”这个词的人气渐渐向“90后”漫溯,那些本属于“80后”的词汇,开始被一点点地强加到我们的头上。从“迷惘的一代”“愤青”“垮掉的一代”,到现在的“新新人类”,那些很遥远的词开始在我们“90后”的天空显露痕迹

我总是很好奇为什么人们老爱对我们喋喋不休,是因为我们用了“火星文”么?是因为我们开始“非主流”了么?还是说,他们终于发现了我们的存在,发现了我们骨子里的叛逆以及对世界淡淡的抗拒?

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我们“90后”并不是“80后”,我们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青春

关于寂寞与忧伤

他们说“90后”的孩子们荒唐地继承了“80后”的无病呻吟,他们说小孩子知道什么忧伤!“90后”的文字大多是忧伤而寂寞的,这来自于我们内心的那座空空的城。我一直觉得寂寞与忧伤是主流之外的一类情感,它们让人想逃避却又容易让人产生依赖。我们从小就生活在繁华的“水泥森林”里,妈妈很早就告诉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所以,童年时的我们总喜欢爬上安着铁护栏的阳台,小小的身躯在风中瑟瑟发抖。我们好奇地看着自己脚下那些行人与车流,既兴奋又害怕。我想,从那一刻起,我们心里就种下了一粒叫做寂寞的种子,那种寂寞不是麦当劳或者凯蒂猫就可以驱散得了的。

长大后,这份寂寞仍旧挥之不去,可我们却无法排遣,我们无法像大人般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于是我们只能将自己的寂寞化为那些忧伤的文字,然后再一次面对别人“无病呻吟”的指责。

关于自由梦想

我们有着最为纯净的梦想和最为美好渴望。我们在内心深处描绘着世界,并为它的美丽而感到欣喜。长大后,我们渐渐明白了什么是“人情世故”,知道了什么叫“圆滑”。原来世界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个样子,它真实得让人害怕。那些最初的梦想,开始渐渐变得支离破碎。我们不能把音乐画画当做梦想,但我们必须学会这些“特长”,这样大人们就可以拿我们去炫耀了。我们要去挤考试的单行道,大家彼此“厮杀”,明争暗斗。我们有过很多很多的梦,但在高考这场战役中,所有的梦都已经夭折。

但还有个梦想一直在我们心中,那就是自由。我们不想在名利场上看着人们挑选不得不戴的面具,我们不想虚伪地将自己掩埋,我们想逃离张扬的城市、喧嚣的人群,我们想过一种我们的父母从不敢奢望的生活,那就是我们“90后”所追求的自由。

关于“非主流”

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什么是“非主流”了。寂寞、忧伤、自由、梦想,它们构成了“90后”的“非主流”世界。你们看到的是那些怪异的灰黑图片、“火星文”、过分渲染忧伤的文字、叛逆的孩子。你们看不到的是其中躲藏的自由与梦想。

我有一个朋友,他总是夜不归宿,生活放纵。他有着“非主流”的着装和红色的头发,但他却时常感到茫然与无助。他说以前他总是一个人在家等爸爸妈妈回家,但妈妈总是打牌到很晚,爸爸一回家就让空气中充满酒气。于是寂寞与忧伤渐渐占领了他的心,他不再奢望家的温暖

所以,我们并不是真正地喜欢忧伤与寂寞,“90后”的我们只是奢求那些简单而温暖的爱与关怀。我们另类地穿行在城市之中,每一步都透出“非主流”的气息,但在我们内心却是一个主流的世界。在这个主流的世界中,有红花绿草,有蔚蓝的天穹,有很多我爱的和爱我的人;在这个主流的世界中,我们都是自由的,我们都可以乘着梦想去看星星。别说你们不理解我们,正是你们的不理解,才让我们如此让人不理解。

哈罗德•罗森堡在《荒野之死》中说:“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我们“非主流”的叛逆,也许就是一种变革的呐喊吧主流之外

我们张扬着自己走在主流之外,心中盛开着主流之内的世界。

——题记

十七岁生日那天,我走在街上,笑着对身边的朋友们说,我长大了。他们停下脚步看着我,没有说话,然后我们都笑了。我接着说,还差一年就成年了,有点不甘心呢。他们轻轻地点了点头,依旧没有说话,但我知道,他们想说,我们都不愿长大

90后”,这个只属于我们的名词开始在这个世界走俏了。以前,当我们还在阳光手拉手玩游戏时,一个叫做“80后”的名词充斥着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的我们不明白什么叫做“垮掉的一代”,我们只关心手里的棒棒糖,以及奥特曼到底怎么样才能打败怪兽。

后来,“80后”这个词的人气渐渐向“90后”漫溯,那些本属于“80后”的词汇,开始被一点点地强加到我们的头上。从“迷惘的一代”“愤青”“垮掉的一代”,到现在的“新新人类”,那些很遥远的词开始在我们“90后”的天空显露痕迹

我总是很好奇为什么人们老爱对我们喋喋不休,是因为我们用了“火星文”么?是因为我们开始“非主流”了么?还是说,他们终于发现了我们的存在,发现了我们骨子里的叛逆以及对世界淡淡的抗拒?

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我们“90后”并不是“80后”,我们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青春

关于寂寞与忧伤

他们说“90后”的孩子们荒唐地继承了“80后”的无病呻吟,他们说小孩子知道什么忧伤!“90后”的文字大多是忧伤而寂寞的,这来自于我们内心的那座空空的城。我一直觉得寂寞与忧伤是主流之外的一类情感,它们让人想逃避却又容易让人产生依赖。我们从小就生活在繁华的“水泥森林”里,妈妈很早就告诉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所以,童年时的我们总喜欢爬上安着铁护栏的阳台,小小的身躯在风中瑟瑟发抖。我们好奇地看着自己脚下那些行人与车流,既兴奋又害怕。我想,从那一刻起,我们心里就种下了一粒叫做寂寞的种子,那种寂寞不是麦当劳或者凯蒂猫就可以驱散得了的。

长大后,这份寂寞仍旧挥之不去,可我们却无法排遣,我们无法像大人般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于是我们只能将自己的寂寞化为那些忧伤的文字,然后再一次面对别人“无病呻吟”的指责。

关于自由梦想

我们有着最为纯净的梦想和最为美好渴望。我们在内心深处描绘着世界,并为它的美丽而感到欣喜。长大后,我们渐渐明白了什么是“人情世故”,知道了什么叫“圆滑”。原来世界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个样子,它真实得让人害怕。那些最初的梦想,开始渐渐变得支离破碎。我们不能把音乐画画当做梦想,但我们必须学会这些“特长”,这样大人们就可以拿我们去炫耀了。我们要去挤考试的单行道,大家彼此“厮杀”,明争暗斗。我们有过很多很多的梦,但在高考这场战役中,所有的梦都已经夭折。

但还有个梦想一直在我们心中,那就是自由。我们不想在名利场上看着人们挑选不得不戴的面具,我们不想虚伪地将自己掩埋,我们想逃离张扬的城市、喧嚣的人群,我们想过一种我们的父母从不敢奢望的生活,那就是我们“90后”所追求的自由。

关于“非主流”

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什么是“非主流”了。寂寞、忧伤、自由、梦想,它们构成了“90后”的“非主流”世界。你们看到的是那些怪异的灰黑图片、“火星文”、过分渲染忧伤的文字、叛逆的孩子。你们看不到的是其中躲藏的自由与梦想。

我有一个朋友,他总是夜不归宿,生活放纵。他有着“非主流”的着装和红色的头发,但他却时常感到茫然与无助。他说以前他总是一个人在家等爸爸妈妈回家,但妈妈总是打牌到很晚,爸爸一回家就让空气中充满酒气。于是寂寞与忧伤渐渐占领了他的心,他不再奢望家的温暖

所以,我们并不是真正地喜欢忧伤与寂寞,“90后”的我们只是奢求那些简单而温暖的爱与关怀。我们另类地穿行在城市之中,每一步都透出“非主流”的气息,但在我们内心却是一个主流的世界。在这个主流的世界中,有红花绿草,有蔚蓝的天穹,有很多我爱的和爱我的人;在这个主流的世界中,我们都是自由的,我们都可以乘着梦想去看星星。别说你们不理解我们,正是你们的不理解,才让我们如此让人不理解。

哈罗德•罗森堡在《荒野之死》中说:“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我们“非主流”的叛逆,也许就是一种变革的呐喊吧

查看:26967   时间:2022-11-12 04:30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网址:
https://m.98zw.com/10000zizuowen/926745.html

作者:高中高三学生(2)班 孙潇颖

相关10000字作文

大家正在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