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90狂_10000字
文章摘要:高三作文10000字:怎么写好我为90狂10000字作文?所谓90后,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了脑残的代表。贴吧,论坛,甚至是留言……现在人们所定义的我们,无非就是一群仗着自己飘逸的青春,飞扬跋扈,目空一切的疯子。无不敢为,无不敢想,甚至是踩着80后尾巴的蒋方舟,也很自然地把自己与她笔下所谓不能理解的90后分划出一条明显的界限。以下是孙小凯写的《我为90狂》范文;
- 作者:孙小凯
- 班级:高中高三
- 字数:10000字作文
- 体裁:
- 段落:分113段叙写
- 更新:2020年09月14日 05时29分
所谓90后,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了脑残的代表。贴吧,论坛,甚至是留言……现在人们所定义的我们,无非就是一群仗着自己飘逸的青春,飞扬跋扈,目空一切的疯子。无不敢为,无不敢想,甚至是踩着80后尾巴的蒋方舟,也很自然地把自己与她笔下所谓不能理解的90后分划出一条明显的界限。
于是,越来越多的回应甚至是对他们不理智的谩骂开始在网络上漫天飞舞,结果就是他们有了更多的论据来向无数人阐释90后的这群的无知。
所以我开始思考,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青春,都有着自己懵懂的年华,为何只有90后被定义成这种仿佛十恶不赦,从来就没有理解生活的糊涂蛋?
后来,我从越来越多的故事中读出了90后青春的含义,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的青春就是被人所诟病的,虽然,它们本身并没有多大的错误。
短短十五载,互联网便以惊人的速度掠遍神州,从刚开始的新鲜到现在连一年级的小朋友都乐此不疲地忙碌在“农场”。个人电脑从稀罕物到农村都随处可见,与网络与电脑共同成长着的90后当仁不让的最迅速地抓住了它,成为潮流中不可忽视的权威发言者。
当不少70甚至60后的父母们还在笨拙地学习在键盘上敲出文字的时候,魔兽世界,反恐精英,DOTA……它们就已经成为我们最亲密的朋友,成为我们发泄,消磨时光的工具,成为每个人在学校兴致盎然的谈资……
于是,狂热分子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从若干年前报纸中常常出现的“某某泡网吧七天七夜,父母心急如焚”,到现在所谓“杨教授网瘾戒除中心,网瘾少年悔恨而跪”。好像无数鲜活的反面事例都被90后们所占尽,家长和老师也把网络直接视作洪水猛兽,把自己的孩子想象成日夜奋战在网吧聚精会神的混混,勒令他们将网络抛弃并避而远之,还用自己不知何时保存下来的旧报纸上撕下来的新闻一遍遍地教育我们说不要学他们一样混蛋。
最后的结果便是,刚开始还迷迷糊糊相信的90后,在反复的让人厌烦的唠叨和课余失去与同学交流的能力后变得越来越不能忍受,加上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教授”的丑恶被身边的朋友揭穿后本能的愤青的反应。我们爆发了,青春期的叛逆在“杨教授”的“电击”之下以惊人的速度喷薄而出,与父母意见不合,顶嘴,出走,过激言论……恶性循环地开始一点一点地把90后的形象和尊严无情地消磨干净。因为网络,我们被人误解,被那个用战争年代逼供用的电击器的“教授”通通定义为“网瘾少年”。可是事实呢?我们反而在骄傲我们出色的领悟能力,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力,我们之中只有那一小部分作出过不理智的行为。我们默默忍受着众人的不理解,继续偷偷狂热地迷恋与我们一同长大的网络,就像红色年代的他们过分追逐毛主席的那种狂热……我们在受到莫名的指责后的黑夜孤独地在阳台举目苍穹,不是为了摘星取月,而是为了一个不屈服的姿态……
思考方式,又是他们所诟病的一部分,因为在他们眼中,90后思考方式都是不成熟的,不能与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是不可以认同的,愚蠢的行为也是现实所不能容忍的。特立独行,最好说胡作非为,才是我们的标志。
可是,究其原因,我们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因为我们是独生子女这一代,因为我们是被蜜罐泡大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没有经历过任何波涛和挑战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诱惑下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与父母代沟最深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学习压力最重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最早与培优班朝夕相处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没有过多课余的这一代……
我们有越来越好的生活条件,却被迫接受越来越重的压力。我们没有可以交心的哥哥姐姐,我们便开始封闭,开始作茧,开始在自己的一个小圈子里回味父母告诉我们的成功之路。
没错,因为我们就是中国第一代被迫用青春的幸福去换那不知道是否能实现的成功的90后。
我们的思考方式也因此变得偏激,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也因为这时代的潮流而生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只是他们一时还不能接受罢了。
我想,任何一个90后都不希望别人说他的思考一文所谓90后,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了脑残的代表。贴吧,论坛,甚至是留言……现在人们所定义的我们,无非就是一群仗着自己飘逸的青春,飞扬跋扈,目空一切的疯子。无不敢为,无不敢想,甚至是踩着80后尾巴的蒋方舟,也很自然地把自己与她笔下所谓不能理解的90后分划出一条明显的界限。于是,越来越多的回应甚至是对他们不理智的谩骂开始在网络上漫天飞舞,结果就是他们有了更多的论据来向无数人阐释90后的这群的无知。
所以我开始思考,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青春,都有着自己懵懂的年华,为何只有90后被定义成这种仿佛十恶不赦,从来就没有理解生活的糊涂蛋?
后来,我从越来越多的故事中读出了90后青春的含义,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的青春就是被人所诟病的,虽然,它们本身并没有多大的错误。
短短十五载,互联网便以惊人的速度掠遍神州,从刚开始的新鲜到现在连一年级的小朋友都乐此不疲地忙碌在“农场”。个人电脑从稀罕物到农村都随处可见,与网络与电脑共同成长着的90后当仁不让的最迅速地抓住了它,成为潮流中不可忽视的权威发言者。
当不少70甚至60后的父母们还在笨拙地学习在键盘上敲出文字的时候,魔兽世界,反恐精英,DOTA……它们就已经成为我们最亲密的朋友,成为我们发泄,消磨时光的工具,成为每个人在学校兴致盎然的谈资……
于是,狂热分子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从若干年前报纸中常常出现的“某某泡网吧七天七夜,父母心急如焚”,到现在所谓“杨教授网瘾戒除中心,网瘾少年悔恨而跪”。好像无数鲜活的反面事例都被90后们所占尽,家长和老师也把网络直接视作洪水猛兽,把自己的孩子想象成日夜奋战在网吧聚精会神的混混,勒令他们将网络抛弃并避而远之,还用自己不知何时保存下来的旧报纸上撕下来的新闻一遍遍地教育我们说不要学他们一样混蛋。
最后的结果便是,刚开始还迷迷糊糊相信的90后,在反复的让人厌烦的唠叨和课余失去与同学交流的能力后变得越来越不能忍受,加上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教授”的丑恶被身边的朋友揭穿后本能的愤青的反应。我们爆发了,青春期的叛逆在“杨教授”的“电击”之下以惊人的速度喷薄而出,与父母意见不合,顶嘴,出走,过激言论……恶性循环地开始一点一点地把90后的形象和尊严无情地消磨干净。因为网络,我们被人误解,被那个用战争年代逼供用的电击器的“教授”通通定义为“网瘾少年”。可是事实呢?我们反而在骄傲我们出色的领悟能力,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力,我们之中只有那一小部分作出过不理智的行为。我们默默忍受着众人的不理解,继续偷偷狂热地迷恋与我们一同长大的网络,就像红色年代的他们过分追逐毛主席的那种狂热……我们在受到莫名的指责后的黑夜孤独地在阳台举目苍穹,不是为了摘星取月,而是为了一个不屈服的姿态……
思考方式,又是他们所诟病的一部分,因为在他们眼中,90后思考方式都是不成熟的,不能与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是不可以认同的,愚蠢的行为也是现实所不能容忍的。特立独行,最好说胡作非为,才是我们的标志。
可是,究其原因,我们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因为我们是独生子女这一代,因为我们是被蜜罐泡大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没有经历过任何波涛和挑战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诱惑下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与父母代沟最深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学习压力最重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最早与培优班朝夕相处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没有过多课余的这一代……
我们有越来越好的生活条件,却被迫接受越来越重的压力。我们没有可以交心的哥哥姐姐,我们便开始封闭,开始作茧,开始在自己的一个小圈子里回味父母告诉我们的成功之路。
没错,因为我们就是中国第一代被迫用青春的幸福去换那不知道是否能实现的成功的90后。
我们的思考方式也因此变得偏激,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也因为这时代的潮流而生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只是他们一时还不能接受罢了。
我想,任何一个90后都不希望别人说他的思考一文所谓90后,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了脑残的代表。贴吧,论坛,甚至是留言……现在人们所定义的我们,无非就是一群仗着自己飘逸的青春,飞扬跋扈,目空一切的疯子。无不敢为,无不敢想,甚至是踩着80后尾巴的蒋方舟,也很自然地把自己与她笔下所谓不能理解的90后分划出一条明显的界限。于是,越来越多的回应甚至是对他们不理智的谩骂开始在网络上漫天飞舞,结果就是他们有了更多的论据来向无数人阐释90后的这群的无知。
所以我开始思考,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青春,都有着自己懵懂的年华,为何只有90后被定义成这种仿佛十恶不赦,从来就没有理解生活的糊涂蛋?
后来,我从越来越多的故事中读出了90后青春的含义,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的青春就是被人所诟病的,虽然,它们本身并没有多大的错误。
短短十五载,互联网便以惊人的速度掠遍神州,从刚开始的新鲜到现在连一年级的小朋友都乐此不疲地忙碌在“农场”。个人电脑从稀罕物到农村都随处可见,与网络与电脑共同成长着的90后当仁不让的最迅速地抓住了它,成为潮流中不可忽视的权威发言者。
当不少70甚至60后的父母们还在笨拙地学习在键盘上敲出文字的时候,魔兽世界,反恐精英,DOTA……它们就已经成为我们最亲密的朋友,成为我们发泄,消磨时光的工具,成为每个人在学校兴致盎然的谈资……
于是,狂热分子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从若干年前报纸中常常出现的“某某泡网吧七天七夜,父母心急如焚”,到现在所谓“杨教授网瘾戒除中心,网瘾少年悔恨而跪”。好像无数鲜活的反面事例都被90后们所占尽,家长和老师也把网络直接视作洪水猛兽,把自己的孩子想象成日夜奋战在网吧聚精会神的混混,勒令他们将网络抛弃并避而远之,还用自己不知何时保存下来的旧报纸上撕下来的新闻一遍遍地教育我们说不要学他们一样混蛋。
最后的结果便是,刚开始还迷迷糊糊相信的90后,在反复的让人厌烦的唠叨和课余失去与同学交流的能力后变得越来越不能忍受,加上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教授”的丑恶被身边的朋友揭穿后本能的愤青的反应。我们爆发了,青春期的叛逆在“杨教授”的“电击”之下以惊人的速度喷薄而出,与父母意见不合,顶嘴,出走,过激言论……恶性循环地开始一点一点地把90后的形象和尊严无情地消磨干净。因为网络,我们被人误解,被那个用战争年代逼供用的电击器的“教授”通通定义为“网瘾少年”。可是事实呢?我们反而在骄傲我们出色的领悟能力,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力,我们之中只有那一小部分作出过不理智的行为。我们默默忍受着众人的不理解,继续偷偷狂热地迷恋与我们一同长大的网络,就像红色年代的他们过分追逐毛主席的那种狂热……我们在受到莫名的指责后的黑夜孤独地在阳台举目苍穹,不是为了摘星取月,而是为了一个不屈服的姿态……
思考方式,又是他们所诟病的一部分,因为在他们眼中,90后思考方式都是不成熟的,不能与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是不可以认同的,愚蠢的行为也是现实所不能容忍的。特立独行,最好说胡作非为,才是我们的标志。
可是,究其原因,我们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因为我们是独生子女这一代,因为我们是被蜜罐泡大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没有经历过任何波涛和挑战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诱惑下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与父母代沟最深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学习压力最重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最早与培优班朝夕相处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没有过多课余的这一代……
我们有越来越好的生活条件,却被迫接受越来越重的压力。我们没有可以交心的哥哥姐姐,我们便开始封闭,开始作茧,开始在自己的一个小圈子里回味父母告诉我们的成功之路。
没错,因为我们就是中国第一代被迫用青春的幸福去换那不知道是否能实现的成功的90后。
我们的思考方式也因此变得偏激,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也因为这时代的潮流而生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只是他们一时还不能接受罢了。
我想,任何一个90后都不希望别人说他的思考一文所谓90后,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了脑残的代表。贴吧,论坛,甚至是留言……现在人们所定义的我们,无非就是一群仗着自己飘逸的青春,飞扬跋扈,目空一切的疯子。无不敢为,无不敢想,甚至是踩着80后尾巴的蒋方舟,也很自然地把自己与她笔下所谓不能理解的90后分划出一条明显的界限。于是,越来越多的回应甚至是对他们不理智的谩骂开始在网络上漫天飞舞,结果就是他们有了更多的论据来向无数人阐释90后的这群的无知。
所以我开始思考,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青春,都有着自己懵懂的年华,为何只有90后被定义成这种仿佛十恶不赦,从来就没有理解生活的糊涂蛋?
后来,我从越来越多的故事中读出了90后青春的含义,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的青春就是被人所诟病的,虽然,它们本身并没有多大的错误。
短短十五载,互联网便以惊人的速度掠遍神州,从刚开始的新鲜到现在连一年级的小朋友都乐此不疲地忙碌在“农场”。个人电脑从稀罕物到农村都随处可见,与网络与电脑共同成长着的90后当仁不让的最迅速地抓住了它,成为潮流中不可忽视的权威发言者。
当不少70甚至60后的父母们还在笨拙地学习在键盘上敲出文字的时候,魔兽世界,反恐精英,DOTA……它们就已经成为我们最亲密的朋友,成为我们发泄,消磨时光的工具,成为每个人在学校兴致盎然的谈资……
于是,狂热分子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从若干年前报纸中常常出现的“某某泡网吧七天七夜,父母心急如焚”,到现在所谓“杨教授网瘾戒除中心,网瘾少年悔恨而跪”。好像无数鲜活的反面事例都被90后们所占尽,家长和老师也把网络直接视作洪水猛兽,把自己的孩子想象成日夜奋战在网吧聚精会神的混混,勒令他们将网络抛弃并避而远之,还用自己不知何时保存下来的旧报纸上撕下来的新闻一遍遍地教育我们说不要学他们一样混蛋。
最后的结果便是,刚开始还迷迷糊糊相信的90后,在反复的让人厌烦的唠叨和课余失去与同学交流的能力后变得越来越不能忍受,加上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教授”的丑恶被身边的朋友揭穿后本能的愤青的反应。我们爆发了,青春期的叛逆在“杨教授”的“电击”之下以惊人的速度喷薄而出,与父母意见不合,顶嘴,出走,过激言论……恶性循环地开始一点一点地把90后的形象和尊严无情地消磨干净。因为网络,我们被人误解,被那个用战争年代逼供用的电击器的“教授”通通定义为“网瘾少年”。可是事实呢?我们反而在骄傲我们出色的领悟能力,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力,我们之中只有那一小部分作出过不理智的行为。我们默默忍受着众人的不理解,继续偷偷狂热地迷恋与我们一同长大的网络,就像红色年代的他们过分追逐毛主席的那种狂热……我们在受到莫名的指责后的黑夜孤独地在阳台举目苍穹,不是为了摘星取月,而是为了一个不屈服的姿态……
思考方式,又是他们所诟病的一部分,因为在他们眼中,90后思考方式都是不成熟的,不能与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是不可以认同的,愚蠢的行为也是现实所不能容忍的。特立独行,最好说胡作非为,才是我们的标志。
可是,究其原因,我们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因为我们是独生子女这一代,因为我们是被蜜罐泡大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没有经历过任何波涛和挑战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诱惑下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与父母代沟最深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学习压力最重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最早与培优班朝夕相处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没有过多课余的这一代……
我们有越来越好的生活条件,却被迫接受越来越重的压力。我们没有可以交心的哥哥姐姐,我们便开始封闭,开始作茧,开始在自己的一个小圈子里回味父母告诉我们的成功之路。
没错,因为我们就是中国第一代被迫用青春的幸福去换那不知道是否能实现的成功的90后。
我们的思考方式也因此变得偏激,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也因为这时代的潮流而生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只是他们一时还不能接受罢了。
我想,任何一个90后都不希望别人说他的思考一文所谓90后,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了脑残的代表。贴吧,论坛,甚至是留言……现在人们所定义的我们,无非就是一群仗着自己飘逸的青春,飞扬跋扈,目空一切的疯子。无不敢为,无不敢想,甚至是踩着80后尾巴的蒋方舟,也很自然地把自己与她笔下所谓不能理解的90后分划出一条明显的界限。于是,越来越多的回应甚至是对他们不理智的谩骂开始在网络上漫天飞舞,结果就是他们有了更多的论据来向无数人阐释90后的这群的无知。
所以我开始思考,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青春,都有着自己懵懂的年华,为何只有90后被定义成这种仿佛十恶不赦,从来就没有理解生活的糊涂蛋?
后来,我从越来越多的故事中读出了90后青春的含义,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的青春就是被人所诟病的,虽然,它们本身并没有多大的错误。
短短十五载,互联网便以惊人的速度掠遍神州,从刚开始的新鲜到现在连一年级的小朋友都乐此不疲地忙碌在“农场”。个人电脑从稀罕物到农村都随处可见,与网络与电脑共同成长着的90后当仁不让的最迅速地抓住了它,成为潮流中不可忽视的权威发言者。
当不少70甚至60后的父母们还在笨拙地学习在键盘上敲出文字的时候,魔兽世界,反恐精英,DOTA……它们就已经成为我们最亲密的朋友,成为我们发泄,消磨时光的工具,成为每个人在学校兴致盎然的谈资……
于是,狂热分子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从若干年前报纸中常常出现的“某某泡网吧七天七夜,父母心急如焚”,到现在所谓“杨教授网瘾戒除中心,网瘾少年悔恨而跪”。好像无数鲜活的反面事例都被90后们所占尽,家长和老师也把网络直接视作洪水猛兽,把自己的孩子想象成日夜奋战在网吧聚精会神的混混,勒令他们将网络抛弃并避而远之,还用自己不知何时保存下来的旧报纸上撕下来的新闻一遍遍地教育我们说不要学他们一样混蛋。
最后的结果便是,刚开始还迷迷糊糊相信的90后,在反复的让人厌烦的唠叨和课余失去与同学交流的能力后变得越来越不能忍受,加上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教授”的丑恶被身边的朋友揭穿后本能的愤青的反应。我们爆发了,青春期的叛逆在“杨教授”的“电击”之下以惊人的速度喷薄而出,与父母意见不合,顶嘴,出走,过激言论……恶性循环地开始一点一点地把90后的形象和尊严无情地消磨干净。因为网络,我们被人误解,被那个用战争年代逼供用的电击器的“教授”通通定义为“网瘾少年”。可是事实呢?我们反而在骄傲我们出色的领悟能力,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力,我们之中只有那一小部分作出过不理智的行为。我们默默忍受着众人的不理解,继续偷偷狂热地迷恋与我们一同长大的网络,就像红色年代的他们过分追逐毛主席的那种狂热……我们在受到莫名的指责后的黑夜孤独地在阳台举目苍穹,不是为了摘星取月,而是为了一个不屈服的姿态……
思考方式,又是他们所诟病的一部分,因为在他们眼中,90后思考方式都是不成熟的,不能与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是不可以认同的,愚蠢的行为也是现实所不能容忍的。特立独行,最好说胡作非为,才是我们的标志。
可是,究其原因,我们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因为我们是独生子女这一代,因为我们是被蜜罐泡大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没有经历过任何波涛和挑战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诱惑下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与父母代沟最深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学习压力最重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最早与培优班朝夕相处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没有过多课余的这一代……
我们有越来越好的生活条件,却被迫接受越来越重的压力。我们没有可以交心的哥哥姐姐,我们便开始封闭,开始作茧,开始在自己的一个小圈子里回味父母告诉我们的成功之路。
没错,因为我们就是中国第一代被迫用青春的幸福去换那不知道是否能实现的成功的90后。
我们的思考方式也因此变得偏激,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也因为这时代的潮流而生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只是他们一时还不能接受罢了。
我想,任何一个90后都不希望别人说他的思考一文所谓90后,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了脑残的代表。贴吧,论坛,甚至是留言……现在人们所定义的我们,无非就是一群仗着自己飘逸的青春,飞扬跋扈,目空一切的疯子。无不敢为,无不敢想,甚至是踩着80后尾巴的蒋方舟,也很自然地把自己与她笔下所谓不能理解的90后分划出一条明显的界限。于是,越来越多的回应甚至是对他们不理智的谩骂开始在网络上漫天飞舞,结果就是他们有了更多的论据来向无数人阐释90后的这群的无知。
所以我开始思考,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青春,都有着自己懵懂的年华,为何只有90后被定义成这种仿佛十恶不赦,从来就没有理解生活的糊涂蛋?
后来,我从越来越多的故事中读出了90后青春的含义,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的青春就是被人所诟病的,虽然,它们本身并没有多大的错误。
短短十五载,互联网便以惊人的速度掠遍神州,从刚开始的新鲜到现在连一年级的小朋友都乐此不疲地忙碌在“农场”。个人电脑从稀罕物到农村都随处可见,与网络与电脑共同成长着的90后当仁不让的最迅速地抓住了它,成为潮流中不可忽视的权威发言者。
当不少70甚至60后的父母们还在笨拙地学习在键盘上敲出文字的时候,魔兽世界,反恐精英,DOTA……它们就已经成为我们最亲密的朋友,成为我们发泄,消磨时光的工具,成为每个人在学校兴致盎然的谈资……
于是,狂热分子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从若干年前报纸中常常出现的“某某泡网吧七天七夜,父母心急如焚”,到现在所谓“杨教授网瘾戒除中心,网瘾少年悔恨而跪”。好像无数鲜活的反面事例都被90后们所占尽,家长和老师也把网络直接视作洪水猛兽,把自己的孩子想象成日夜奋战在网吧聚精会神的混混,勒令他们将网络抛弃并避而远之,还用自己不知何时保存下来的旧报纸上撕下来的新闻一遍遍地教育我们说不要学他们一样混蛋。
最后的结果便是,刚开始还迷迷糊糊相信的90后,在反复的让人厌烦的唠叨和课余失去与同学交流的能力后变得越来越不能忍受,加上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教授”的丑恶被身边的朋友揭穿后本能的愤青的反应。我们爆发了,青春期的叛逆在“杨教授”的“电击”之下以惊人的速度喷薄而出,与父母意见不合,顶嘴,出走,过激言论……恶性循环地开始一点一点地把90后的形象和尊严无情地消磨干净。因为网络,我们被人误解,被那个用战争年代逼供用的电击器的“教授”通通定义为“网瘾少年”。可是事实呢?我们反而在骄傲我们出色的领悟能力,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力,我们之中只有那一小部分作出过不理智的行为。我们默默忍受着众人的不理解,继续偷偷狂热地迷恋与我们一同长大的网络,就像红色年代的他们过分追逐毛主席的那种狂热……我们在受到莫名的指责后的黑夜孤独地在阳台举目苍穹,不是为了摘星取月,而是为了一个不屈服的姿态……
思考方式,又是他们所诟病的一部分,因为在他们眼中,90后思考方式都是不成熟的,不能与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是不可以认同的,愚蠢的行为也是现实所不能容忍的。特立独行,最好说胡作非为,才是我们的标志。
可是,究其原因,我们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因为我们是独生子女这一代,因为我们是被蜜罐泡大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没有经历过任何波涛和挑战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诱惑下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与父母代沟最深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学习压力最重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最早与培优班朝夕相处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没有过多课余的这一代……
我们有越来越好的生活条件,却被迫接受越来越重的压力。我们没有可以交心的哥哥姐姐,我们便开始封闭,开始作茧,开始在自己的一个小圈子里回味父母告诉我们的成功之路。
没错,因为我们就是中国第一代被迫用青春的幸福去换那不知道是否能实现的成功的90后。
我们的思考方式也因此变得偏激,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也因为这时代的潮流而生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只是他们一时还不能接受罢了。
我想,任何一个90后都不希望别人说他的思考一文所谓90后,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了脑残的代表。贴吧,论坛,甚至是留言……现在人们所定义的我们,无非就是一群仗着自己飘逸的青春,飞扬跋扈,目空一切的疯子。无不敢为,无不敢想,甚至是踩着80后尾巴的蒋方舟,也很自然地把自己与她笔下所谓不能理解的90后分划出一条明显的界限。于是,越来越多的回应甚至是对他们不理智的谩骂开始在网络上漫天飞舞,结果就是他们有了更多的论据来向无数人阐释90后的这群的无知。
所以我开始思考,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青春,都有着自己懵懂的年华,为何只有90后被定义成这种仿佛十恶不赦,从来就没有理解生活的糊涂蛋?
后来,我从越来越多的故事中读出了90后青春的含义,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的青春就是被人所诟病的,虽然,它们本身并没有多大的错误。
短短十五载,互联网便以惊人的速度掠遍神州,从刚开始的新鲜到现在连一年级的小朋友都乐此不疲地忙碌在“农场”。个人电脑从稀罕物到农村都随处可见,与网络与电脑共同成长着的90后当仁不让的最迅速地抓住了它,成为潮流中不可忽视的权威发言者。
当不少70甚至60后的父母们还在笨拙地学习在键盘上敲出文字的时候,魔兽世界,反恐精英,DOTA……它们就已经成为我们最亲密的朋友,成为我们发泄,消磨时光的工具,成为每个人在学校兴致盎然的谈资……
于是,狂热分子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从若干年前报纸中常常出现的“某某泡网吧七天七夜,父母心急如焚”,到现在所谓“杨教授网瘾戒除中心,网瘾少年悔恨而跪”。好像无数鲜活的反面事例都被90后们所占尽,家长和老师也把网络直接视作洪水猛兽,把自己的孩子想象成日夜奋战在网吧聚精会神的混混,勒令他们将网络抛弃并避而远之,还用自己不知何时保存下来的旧报纸上撕下来的新闻一遍遍地教育我们说不要学他们一样混蛋。
最后的结果便是,刚开始还迷迷糊糊相信的90后,在反复的让人厌烦的唠叨和课余失去与同学交流的能力后变得越来越不能忍受,加上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教授”的丑恶被身边的朋友揭穿后本能的愤青的反应。我们爆发了,青春期的叛逆在“杨教授”的“电击”之下以惊人的速度喷薄而出,与父母意见不合,顶嘴,出走,过激言论……恶性循环地开始一点一点地把90后的形象和尊严无情地消磨干净。因为网络,我们被人误解,被那个用战争年代逼供用的电击器的“教授”通通定义为“网瘾少年”。可是事实呢?我们反而在骄傲我们出色的领悟能力,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力,我们之中只有那一小部分作出过不理智的行为。我们默默忍受着众人的不理解,继续偷偷狂热地迷恋与我们一同长大的网络,就像红色年代的他们过分追逐毛主席的那种狂热……我们在受到莫名的指责后的黑夜孤独地在阳台举目苍穹,不是为了摘星取月,而是为了一个不屈服的姿态……
思考方式,又是他们所诟病的一部分,因为在他们眼中,90后思考方式都是不成熟的,不能与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是不可以认同的,愚蠢的行为也是现实所不能容忍的。特立独行,最好说胡作非为,才是我们的标志。
可是,究其原因,我们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因为我们是独生子女这一代,因为我们是被蜜罐泡大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没有经历过任何波涛和挑战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诱惑下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与父母代沟最深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学习压力最重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最早与培优班朝夕相处的这一代,因为我们是没有过多课余的这一代……
我们有越来越好的生活条件,却被迫接受越来越重的压力。我们没有可以交心的哥哥姐姐,我们便开始封闭,开始作茧,开始在自己的一个小圈子里回味父母告诉我们的成功之路。
没错,因为我们就是中国第一代被迫用青春的幸福去换那不知道是否能实现的成功的90后。
我们的思考方式也因此变得偏激,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也因为这时代的潮流而生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只是他们一时还不能接受罢了。
我想,任何一个90后都不希望别人说他的思考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