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5000字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 > 5000字作文 > 正文

高考作文胜棋四步_5000字

文章摘要:高考作文5000字:怎么写好高考作文胜棋四步5000字作文?高考作文,是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急就章,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因此,在写作中,要理清思路,沉着应战,抓住几个关键,顺序展开文章,当能旗开得胜。下面是要走好的关键四步棋: 一、认真审题把握文意中国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下是魏琳津写的《高考作文胜棋四步》范文;

  • 作者:魏琳津
  • 班级:高中高考
  • 字数5000字作文
  • 体裁
  • 段落:分73段叙写
  • 更新:2024年10月12日 19时34分

高考作文,是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急就章,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因此,在写作中,要理清思路,沉着应战,抓住几个关键,顺序展开文章,当能旗开得胜。下面是要走好的关键四步棋: 一、认真审题

把握文意

中国从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开始全国统一命题。从统一命题的21年看,高考作文有缩写、改写、补写,有命题作文,有材料作文,但不给题目、不给材料,任由考生自我发挥的情况还绝无仅有。这样,作文考试,考生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审题,审清题意,吃透材料,从而快速构思文章的整体布局。

在审题过程中,要注意将题目中的所有信息弄清楚,然后抓住关键信息,也就是“题眼”,从而抓住主题、扣住主题,才能写好文章。

1996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仔细观察下面《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

在一次漫画欣赏会上,对这两幅漫画,有人说这幅好,有人说我喜欢那幅,那么你呢?请以“我更喜欢漫画《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

这一题目的“题眼”是“更”,只有抓住“更”这一关键词,考生才能在文章中将两幅漫画做简单的描述,进行比较,然后阐述自己“喜欢”哪一幅,同时“更喜欢”哪一幅漫画的原因、理由。

这一个题目,既考察了考生的审题能力、刻划描写能力,同时又考察了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可谓“一石三鸟”。如果未抓住“更”字,可能会全盘皆输。

作文题目中,往往有明确的标记词,它们既说明了文体,又提出了写作要求。如:重在记人、记事、描景、状物的记、忆、访、游、行之类;重在抒情、歌颂、铺陈的颂、歌、赋、曲、赞之类;重在议论、说理的辩、析、驳、说、谈、评、论之类;重在收获启示启迪、感、悟之类。而题目中一个关键词的改变,就可能改变了一篇文章的体裁。如从《我的课外阅读》到《我说课外阅读》,一个“的”变为“说”,文章体裁截然不同。

我们在命题作文中,要注意认真审题,而在材料作文中,如果需要自拟题目进行作文,也一样需要认真审题。命题要考虑到文章的结构、文章的写作,这与审题是一个反思维的问题。只有合适、恰当的题目,才能使写作顺利开展。

如1993年的高考题: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下……

啪!随着细微而清脆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露出了鲜嫩的新皮。

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了一串赞叹……

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了一串赞美……

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俩说的那样……

有的考生吃透了材料,找准了题目,以《新与老》、《新老交替颂》之类为题目,文章主题清楚,写起来也顺畅自然。而有的考生以《纳凉夜话》、《夏夜,一个永恒的话题》,主题依然未变,题目更见文彩。

材料作文大多都对考生如何作文有几句简单的提示。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些提示,从而把握题目规定的内容和中心、选材范围、写作形式。

如1986年高考作文的提示是:“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告诉我们,必须按照题目去从现实生活中找出可类比的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展开论述。而1990年高考作文的其中一项提示是:“根据提供的材料,请你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展开议论。”这就规定了考生必须对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之,在文章审题中,我们要做整体把握,认真审视题目、审视材料,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逼近题目、材料中心,弄清题目蕴含的深意,才能很好作文。 二、理顺思路

确定结构

写作的主题清楚之后,关键问题就是理顺思路,确定结构。只有思路清楚了,结构合理了,一篇文章才能井然有条,顺序展开,所谓纲举目张是也。

结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19996年版)定义:⑴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文章的结构、语言的结构、原子结构;⑵建筑物上随重力或外力的部分构造:砖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我想,文章的结构之义很有可能是建筑结构之义的延伸:文章各部分的排列、搭配,就如同建筑物的框架支撑重物一样,支撑文章的主题。所以,我觉得港澳台语言中把结构叫做“架构”更为准确地反映了结构的意义。

那么,怎样确定文章的结构呢?

无论是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散文……都有其内在的结构性。我们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主题,分析它本身具有几个层次、几个方面,我们准备分几个层次、几个方面去展开议论、说明、记叙、抒情……或以时空变化为序,或以问题性质为序;或总分、或递进、或对比,文章的条理、结构自然就出来了。

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工作方式是抓典型,我们最喜欢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实际上,麻雀之于所有的动物,确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典型。弄清了麻雀的五脏,其他动物的“内在结构”自然也就大致明白了。我们说文章结构,不妨以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的课文为例: 花园

我们村种了许多果树。

春天到了,桃花开了,梨花开了,苹果花也开了。我们村成了花园。

秋天到了,桃子熟了,梨熟了,苹果也熟了。我们村成了果园。 文章的主题即文章的标题:(我们村是)花园、果园。文章的主题就隐含着文章的结构:并列两个层次,一说花园,一说果园。于是文章开篇在交代了大前提、必要条件“我们村种了许多果树”之后,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层表述花园,一层表述果园。文章的层次非常简单,但结构非常完整。

小学语文课文如此,其他任何文章也如此,作文也不例外,只不过结构、层次复杂点而已。比如1996年的高考作文《我更喜欢漫画(

)》,一个“更”字,即表表了文章的层次:两幅漫画,不是喜欢一幅,不喜欢另一幅;也不是两幅都一样喜欢,而是喜欢一幅,但更喜欢另一幅。它的结构应是递进式的。文章自然要简要介绍两幅漫画的内容,通过对比,表明自己的观点:更喜欢某一漫画。也许更喜欢的理由有三,也许有五,必须条分缕析,错落有致,一一道来,以支持“更喜欢”这一观点。

“新概念”作文大赛,因邮路的原因,上海松江二中高一学生韩寒未能准时参加复赛。但复赛评委被韩寒初赛作品所显露的才华深深打动,爱才惜才的评委决定让韩寒补考。上海作家李期纲受评委委托出题。他随手将一团道林纸置入一个有半杯水的水杯:“这就是题目。”韩寒在一个钟点后,写出了《杯中窥人》。那么,韩寒在极短的时间内,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呢?

一张纸(韩寒文中处理成布)在半杯水的浸泡、沉降的物理过程,被韩寒机智地处理成一个人(广义的人)从出生到被社会浸染的象征性的同构过程。文章的结构因此有了很坚实的骨架。这样,韩寒就可以很轻易地往这骨架上填塞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某些看法。韩寒的文章结构可请简单,但又非常精妙。

文章的层次结构清楚了,接下来就是要考虑如何展开这一层次。相对来说,每一层次,在层次这一主体中,它也具有自己的主题,自己的结构。在写作中,对每一层次的条理、结构也不能掉以轻心。美学,可是讲究细节的哦。

文章精彩与否,条理、层次是一个关键。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我们在设计文章的结构的过程 ,一定要把开头和结尾一并考虑,以期取得一个功德圆满的结果。 三、与众不同

别出心裁

由于考试作文是人数众多的“同题作文”,又是考生在短短几十分钟内炮制出的“快餐”作文,那么,要想赢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好评,取得理想的成绩,就要求考生在作文常规之外,出众、出新,别出心裁,与众不同

(一)、开篇引人,快速点题。

当几乎千篇一律,或者千篇相似的应试作文源源不断、铺天盖地而来,忙得阅卷老师喘不过气来,腻得提不起神来的时候,一开篇引人的作文出现了,老师会是一种什么反映?一定是“味道好极了”。老师会情不自禁地把你的文章读下去,把你的分数提上来。

1985年高考作文是就环境污染问题,让考生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封信,反映情况,申述理由,呼吁解决。一考生的开头这样写道:

编辑同志:

看到信封上“澄溪中学”几个字,你们也许会想到我们学校一定会有一条澄碧的小溪。是的,几年前它是澄碧的。你们猜那里面一定是鱼光鳞鳞,岸边鸟语花香,环境宜人。是的,几年前确是如此。在这样得天独厚的地方,学生们一定在溪边读书散步、谈心。不错,几年前就是这样的。 文章以“澄溪中学”起兴,紧扣“澄溪”,简单几笔,勾划出学校前几年的优美环境,文笔清新简洁,吸引老师读下去。同时又为下文反映学校周围环境污染问题打下了伏笔,形成了强烈的反衬。这篇文章的开头,被许多老师所称道,整篇文章也被判为满分。

1998年高考作文《坚韧——我追求的品格》,一考生开头写道:“自小我就喜欢藤本植物。它们没有松柏耐看的外表,没有垂柳的轻柔,没有紫荆的繁茂,没有白杨的挺拔。但我喜欢它的坚韧。”在酷热的评卷场上,能多多看到这样的文章,是一件赏心乐事。

应试作文开篇要简洁明快,迅速切入主题,以突兀、悬念、假设等笔法,干净、精彩的语言抓住人、打动人,一开篇就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

(二)、结尾巧妙,余音绕梁。

林纾先生说:“为人重晚节,行文重结穴。”结穴,即文章的结尾。结尾是文章前后呼应、结构完整的重要一环,是文章的重点。人们对文章总体印象的好坏,文章的结尾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结尾,能使文章产生意味深长、余音绕梁的效果。

1986年高考作文《树木·森林·气候》,让考生以比喻论证的方式,阐述生活中“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的道理。一考生在结尾时说:“一个马胜利只能改造一个造纸厂,而‘森林’一样的马胜利却能振兴一个国家。”把“人才”与“森林”巧妙结合,使主题得到了升华。1993年的高考作文,一考生以《新老交替颂》为题,对给定的材料进行了改写。他在结尾写道:“正在这时,电视里传来了北京的最强音:废除干部终身制;我们伟大的祖国选出了新的……”,一样把自然现象与政治生活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意味深长、引人回味

(三)、独树一帜,卓然不群。

同题作文,关键在新,在别致。应试作文在立意上要跳出一般人的思维圈子,大胆出新。只有这样,才能标新立异,才能使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

应试作文,切忌“懒”。懒于思考,懒于出新,不假思索地选一个大路的主题、简单的方法,随随便便地写下去,写下去……

同样是1986年高考作文《树木·森林·气候》,考生所谈的多是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社会风气、改革等一类的热门话题。而一考生“杀出一匹黑马”,将平日谈滥的“青春期男女生交往”的问题搬上了作文,注入了与题目相关的活力,一举避开了“众口一词”的俗套,在文章立意上独树一帜,取得了卓然不群的效果。而作为正处在青春期的作者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因此文章新颖别致,内容充实,当然也就被评为上乘之作。

总之,应试作文不仅在开头、结尾上要新,在主题、立意上也要新,避开众口一词,避开千篇一律,以自己独到、新颖的结构与内容赢得好评、取得好成绩。 四、巧妙构思

玉润珠圆 高考命题是面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所有考生,要求考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公平竞争。这就决定了它必须照顾全局,让考生人人有话说。因此,高考作文题目就必须明白、易懂。从过去20多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看,人人看了都觉得题目清楚,主题鲜明,绝少让考生闷题、晕题、不知所云的现象。

但是,正因为高考作文题目明白、易懂,人人都知道写什么,可写好却不容易。就如萝卜、白菜谁都会炒,但炒好,炒得色、香、味俱全,炒得适合人的口味却难。

以1998年的高考作文为例: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坚韧——我追求性格/战胜脆弱

本来,只要选准和写好造成困难压力和脆弱的事件,具体刻画和分析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转变,写出真情实感,就可以了。实在的,这样的作文并不难。

但根据河南省高考年报介绍,一本30份的卷子中竟有十多人举这样的例子:高考临近,父亲或者母亲或者自己最亲的人突然去世,给自己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心理一下子就要崩溃了。当然,我们不能妄然断定这些考生都是编造的,但这么多的情况都集中到一起,也有点太离谱了。而另据报载,有的考区,竟有高达20%(?)的考生“制造”了父母双亡、离异或自己有残疾而又奋斗不息的“事实”。

这些考生由于不能从自己的生活中去“选”取合情、合理的合适事件、情节,去表现自己战胜脆弱、追求坚韧的心路历程,只是一味编造、虚构,写出的文章就不真实、不感人,自然也不会有理想的成绩。而且,这种编造、虚构又会落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俗套,无疑是雪上加霜。

而一位考生仅仅选取了过去“高考落榜”这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件,很好地表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战胜脆弱

七月流火,知了热得在树上吱吱啦啦地叫,而我站在成绩公布栏前,心却一阵阵发冷。黑色七月,我终于没能逃脱厄运。

回到家里,不吃不喝的睡了两天,没有人理我。爹妈都是老实的农民,都指望我能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也好光宗耀祖。而我却交了一份无力的答卷,没能给他们挣到脸面。

第三天早上喂罢牛,爹就叫我起来同他一块去开一块荒地。我们村属岗地,好田不多,所以每家都要种一些荒地。我有气无力地跟在爹的后面,我可以不吃不喝,但我却没有理由不干活,因为我生在农家。

清晨的风吹着,倒也不怎么热。其实并没有我什么活,只是把整堆的土粪撒开就行了。我坐在地头看爹犁地,因为爹并没有叫我走。随着牛铃声一次次由近到远,又一次次由远到近,天气也越来越热,把一块地犁完是不可能的了,我心里想。果然,在炎热太阳下,那头老牛的汗开始顺了布满一根根突出的血管的瘦腿往下流,喘气越来越重,走得越来越慢。我抬眼望父亲,他也一脸的汗水,眼望着牛,眼神中分明流露出关爱感激,这头牛为我家出力已六七年了。但父亲并没有停止吆喝,手中的鞭高高的扬着,不肯放下

一下又一下,鞭子每打一下,那头老牛就快走几步,每一鞭打在牛身上,也像打在我身上,我的心一次次抽紧。我并没有劝父亲回家,我知道,种地就是这样,你不可能因为心痛牛就及早回家。

中午时分,一块地竟犁完了。父亲甩完最后一下鞭子,老牛用力向前迈完最后一步。父亲停住了,我的泪也流下来。“爹,我想复习。”

就这样,我成了一名复习生。每当生活中学习遇到困难,我都会想起父亲所甩的最后一鞭,最后一鞭也是那么响亮,那么有力。

感谢老牛,感谢父亲。 这位考生没有过多地描述落榜的过程,只有开篇以热与冷的对照,鲜明地点明出了七月的黑色和自己的厄运。再将父母希望与自己之落榜进行联系,突出强大的精神压力。下面,作者并不急于写自己如何面对压力、战胜脆弱,而把笔锋一转,写自己和爹爹一块去开垦荒地。通过对拓荒老牛的描写,通过老父手中高扬的鞭子,老牛坚韧奋进用力向前的精神,给了自己战胜脆弱的能力信心

文章如一个令人感动回味的小故事,完全为那一种精神、氛围感动了、流泪了,让人体味到它不是一篇应试作文,而是一篇韵味隽永的小品文。

仔细审视这篇文章,它非常平常,选材、叙述、描述、情节,都很平常。但最大的特点是合情、合理,感人至深。这给我们每一个考生都是一个启示:选材要贴近生活,让人读起来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通过平实、普通的文字,把一个感人的事件、完整的情节叙述、描写出来,就能达到玉润珠圆。

查看:43733   时间:2024-10-12 19:34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网址:
https://m.98zw.com/5000zizuowen/243289.html

作者:高中高考学生(5)班 魏琳津

相关5000字作文

大家正在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