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有变 特点鲜明——简析03年高考作文_2500字
文章摘要:高考作文2500字:怎么写好稳中有变 特点鲜明——简析03年高考作文2500字?山东省单县教研室200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目是这样的: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下是郭雅艺写的《稳中有变 特点鲜明——简析03年高考作文》范文;
- 作者:郭雅艺
- 班级:高中高考
- 字数:2500字作文
- 体裁:
- 段落:分13段叙写
- 更新:2023年08月27日 23时31分
山东省单县教研室
200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目是这样的: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要求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今年高考作文命题较好地体现了高考命题“稳中有变”的原则,既有连续性、继承性,又有较大的变革和改进,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先说考题中稳定的一面,从形式上看,仍是话题作文,仍然采用“故事+提示+话题+要求”的四步结构,在材料后面连续提了两个问题,然后引出“话题”,“注意”也同往年一样,“一限三自”(内容限话题以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从内容上看,依然担负着折射、引领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的“使命”,材料引出了一个关于“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引领考生掠去浮华,去探询现象背后的实质,把握“情”与“理”的辨证关系,意在培养考生正确的人生认识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启迪广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思考生活、思考自我,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另一方面,今年的高考作文也有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这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1、话题的限制性增强了。应当说话题作文是高考命题改革的一大成果,它以命题的开放性、取材的多样性、文体选择的灵活性、立意构思的创造性为学生发挥特长、展示个性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而得到人们的认可,但是过于宽泛的外延也为“宿构”提供了可能,近几年高考作文中出现了大量“似曾相识”的“拷贝”文、“克隆”文,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了纠正这种偏差和净化写作风气,去年《心灵的选择》就对话题有所限制,但限制的程度还不够。
今年的作文题目是历年来对话题限制性最强的一年,反对“宿构”的导向是非常明显的。今年的话题作文所用的引导材料是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多借此喻彼,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以简短的故事寓深奥的道理,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喻性。由于寓言不是直书实事,所以可使读者产生丰富的感受、联想。就《智子疑邻》这则寓言来说,作者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除此以外,不同的读者还会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但是命题者却对寓言的理解角度和方向作了限制,把对寓言的理解限制在“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个话题上。“感情亲疏”不同于“感情冲动”“感情用事”“感情波动”等等泛感情的事情;“对事物的认知”即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认识判断,它也不同于一般的“理智”、“决定”。如果考生所写只是“感情与理智”“情感与判断”等不涉及“亲疏关系”导致“认知差异”内容的,就不算吻合题意。应该说这种对话题范围的限制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是最强的。
2、立意的自由度增大了。今年的高考作文 虽然话题相对“窄”了,但考生可选择的立论角度却更宽了,立意的自由度明显增大了,使今年的作文考题呈现出一个“外延缩小,内涵扩大”或者说是“话题严,主题宽”的特点。不管是前年的“诚信”还是去年的“心灵的选择”,都是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上引出的话题,考生要“反弹琵琶”“逆主流而动”,难度是比较大的,要冒的风险也是很大的。而今年的高考作文则不然,无论材料还是提示语都比较中立化,不像“诚信”等话题那样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
考题在材料后面有这样一段话:“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出题人在这段话中对考生抛出3个“暗示”词语:“类似的”、“不同的”、“相反的”,就现实、正反、程度、有无、形式诸多方面作出了提示。这就是说,考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选择,可以对感情与认知的关系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完全可以大胆立论,各抒己见, :可以阐释情与理的辨证关系,情影响理,理制约情,“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子有句名言:“发乎情,止乎礼,”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可以肯定“感情亲疏”对认知的积极意义,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亲其师信其道”、亲近之情引导审美意识等等;可以否定因“感情亲疏”导致的错误的思维模式,如现实中的任人惟亲、徇私情枉法理、以亲疏关系判断一切等等;可以阐述为什么实事求是是艰难的,影响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因素,除了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发展性、矛盾的隐蔽性和人们主观上的不足之外,感情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判断,感情越强烈,影响越大;还可以论述对事物认知的深浅不能以感情亲疏决定,认知错误的更深层次原因是调查研究不够,甚至也可以认为感情的亲疏远近和认知事物没有必然的、绝对的关系……这就给考生提供了更宽阔的思维空间,考生可以正写、可以反写,都不会错,考生完全可以跳出‘赞歌’式文章的束缚,多角度地看待这一问题。总之,今年的高考作文话题一改以往那种道德说教、只能褒不能贬的单一思维模式,更有利于独立思考、自由发挥,更有利于创新教育。
3、考题的思辩色彩更浓了。如果说前几年的高考作文伦理色彩较浓的话,那么今年的作文则思辩色彩更浓,这是今年的高考作文所呈现出的又一鲜明的特点。自1999年以来的高考作文话题,绝大多数都有明显的价值趋向和情感倾向,多是呈单向性的判断,非此即彼,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的思维都在这种“单刀直入”式的习惯中不同程度地僵化,往年的作文话题考生根据话题只能向一个方向思考,否则就有可能被视为偏题。如1999年的写作话题为“假如记忆是可以移植的”,考生便只能思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当如何?”考生便不能想象“假如记忆不能移植,会怎样?”如2000年的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本身就是一个肯定的判断,考生只能顺着这根杆子爬,如果提出“答案也可能是唯一的”就肯定会被视为跑题,再如2001年关于“诚信”的话题,众所周知,诚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恪守诚信是社会的“主流观念”,面对这样一个话题,考生立意为文可选择的余地也不大。
前几年的考题之所以呈现思维的单一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题目的取材多涉及道德观和生命价值等问题,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人们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考生要另辟蹊径、做出新解,确实是有较大难度的。而今年作文的话题取材是智慧问题,导向主要是考查、培养考生正确的人生认识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所以话题设置非常辩证,呈现出较浓重的思辨色彩,哲理意味浓郁,题中关于“感情的亲疏”与“认知的深浅”问题牵涉到“情和理”、“知和行”、“分析判断和处理”等方面的关系,从哲学层面看,“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一对矛盾,二者既有着紧密联系,又是互相制约的,谁是谁非、谁轻谁重,需要缜密思考、准确把握。要写好这篇作文,就要求考生要从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的辨证关系上选择切入点,可采取“相似”、“相关”的联想,也可以采用“相对”、“相反”的联想,运用“联系”的和“辨证”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揭示“情感与认知”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进而上升到一定的哲理高度,展示自己的思想内涵和认识修养。考生对此如缺乏辨证的理性思考,陷入顾此失彼、偏激绝对的写作思维模式,很容易流于肤浅的表层上,难以提升文章的“品位”。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年的高考作文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思维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认真分析总结高考作文的特点,预测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向,对于我们调整、改进平时作文教学和制定新的备考方略是有积极意义的。
作者邮箱: ygp_jys@
- 上一篇:高考作文也要讲究外在美
- 下一篇:2003年高考作文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