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作文最后提醒贴近生活不要拘泥事实_1500字
文章摘要:八年级作文1500字:怎么写好2008年中考作文最后提醒贴近生活不要拘泥事实1500字作文?中考作文最后提醒 贴近生活不要拘泥事实中考在即,在此只想就作文对考生提醒几句,它也许能从一个新的角度使你的备考更趋周全。知己知彼抓住决战制胜点作为考生,不仅要了解自己的写作实力,做到“知己”,还应做到“知彼”,这个“彼”即作文命题一方,“知彼”就是要了解其“出牌”的特点及隐含的意图。以下是谭超键写的《2008年中考作文最后提醒贴近生活不要拘泥事实》范文;
- 作者:谭超键
- 班级:初中八年级
- 字数:1500字作文
- 体裁:
- 段落:分14段叙写
- 更新:2021年03月08日 02时35分
中考作文最后提醒 贴近生活不要拘泥事实
中考在即,在此只想就作文对考生提醒几句,它也许能从一个新的角度使你的备考更趋周全。
知己知彼抓住决战制胜点
作为考生,不仅要了解自己的写作实力,做到“知己”,还应做到“知彼”,这个“彼”即作文命题一方,“知彼”就是要了解其“出牌”的特点及隐含的意图。
时至今日,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已成“三分天下”之势(去年江苏的题目还把这三种方式组合在一起),所以,遇到哪种类型题目的可能性都很大。用哪种形式命题对考生来说并不重要,只要能激活自己的潜在智慧和体验,就能写出好文章。常听有的考生说,喜欢话题作文,不喜欢命题或材料作文,这种想法主观无据,有害无益,应予抛弃。
纵观近年来各地的命题,偏向感性者居多。这类作文题容易唤醒情绪、激发想象。擅长形象思维而拙于理性思考的考生,在写这类文题时,往往下笔千言,这时就更要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做到“知彼”。以去年北京的中考作文题“北京的符号”为例,擅长感性写作的考生一般会把它写成以描写抒情为主的散文,但得分却不会高,正如作家梁晓声所说,命题者故意模糊了感性和理性之间的界线。他还认为这个题目较难,“就看考生能不能悟出其中的双重性”。现在,这种看似感性而实寓理性的题目很多,“杂”“忙”“面对大海”都属于这类题目。如果只考虑到这个题目感性的一面,只注意到“扬长”,还不能算是找到了“制胜点”。比如写“北京的符号”,只有写出北京符号的历史积淀和民族文化价值,文章的思想内容才能到位,做到感性和理性的和谐统一。
去年开始出现的一种不同声音,也许会影响今年的作文命题,那就是批评中考作文命题的去生活化,它们远离现实,不去引导学生对民生等社会问题进行真实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加强社会责任感,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笔者认为,即使作文题目没有直接与现实民生挂钩,考生在写作时也应善作这方面的联想或引申。
贴近生活不要拘泥于事实
贴近生活是中考作文命题的一贯原则,让每个考生有话可讲,才能即刻成文。有些考生总爱在考前把作文题想象得很难很玄,见到之后又会因觉得有话可讲而滋生轻敌思想。作文题很贴近生活,考生却写不出好文章,这可以说是普遍现象,什么原因呢?———因为文章是精神的表现,对写作而言,生活并不是指原生态的事实,而是指与心灵产生了碰撞交流并被心灵所同化了的那一部分生活内容。如果拘泥于事实,文章必然零乱死板、平淡无趣,所以,看到作文题后,即使感到有话可讲,也不要马上秉笔急书,重要的是要让心灵活跃起来,对粗浅无序的生活加以概括、提炼,按心灵的秩序重新组合生活,让写作素材与情智交融,使之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个很生活化的题目,如果写握住母亲、好友、老师的手,很容易敷衍成篇,难呈亮色。中考作文写得好的,往往不是写实性的,而是那些虚拟的充满想象而超越了日常生活之作。身临考场,心存压力,要在短时间内焕发激情,放飞想象,非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莫能为也,但起码也要做到不拘谨、不紧张、不要关闭创意之门。
辩证地对待求稳和求新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在考前提醒考生写作要求稳。这也没错,生死攸关的考试,岂敢随意为之?由于普遍存有求稳心理,大量平庸之作的诞生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写作思维不同于一般解题思维,欲想成功,就要突破常规,光是按部就班、四平八稳还远远不够,求新才是制胜的出路。无数的中考佳作证明,敢于独辟蹊径方能高人一筹,勇于标新立异才能技压群芳。许多平时的写作高手,就是因为一味求稳致使中考作文平平,反让那些写作基础并不算太好的考生占了先,他们的作文或立意不凡,或构思巧妙,或选材独特。俗话说艺高者胆大,其实有时是胆大者艺高。
也不要把中考作文的求新看得难于上青天,一篇千字文,只要在某一方面稍有突破即可,即使是灵机一动、豁然开窍、转念而思、点破窗纸这类的小智慧小聪明这时也能解决大问题。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