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散文_1200字
文章摘要:高三散文作文:怎么写好韩愈散文1200字作文?【1】严密的论述逻辑和生动的对比手法是这篇文章突出的艺术特色。文中多处对比,皆以耻为关纽,以轻重贵贱为砝码,取事捉对,增强了艺术效果。且每一对比,皆作诘问,含义无尽。这些表达自然灵活,使得文章跌宕流走,富有气势与韵味,涵蕴不尽。以下是叶瑾玉写的《韩愈散文》范文;
- 作者:叶瑾玉
- 班级:高中高三
- 字数:1200字作文
- 体裁:散文
- 段落:分24段叙写
- 更新:2023年07月23日 22时10分
【1】
严密的论述逻辑和生动的对比手法是这篇文章突出的艺术特色。文中多处对比,皆以耻为关纽,以轻重贵贱为砝码,取事捉对,增强了艺术效果。且每一对比,皆作诘问,含义无尽。这些表达自然灵活,使得文章跌宕流走,富有气势与韵味,涵蕴不尽。
【3】
子产不毁乡校颂
【原文】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①。以礼相国②,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③,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④。下塞上聋,邦其⑤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⑥。及其已衰,谤者使监⑦。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⑧。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是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⑨,施及无垠。於虖⑩!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注解】
①伊:句首助词,无实义。侨:子产的名字叫做公孙侨。
②以礼相国:用礼法治理国家。相,治理。
③维善维否(pǐ):是善是恶。
④弭:堵塞,制止。⑤其:将要。
⑥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古代的一种礼制。《诗经》里讲周文王的祖先公刘,举行养老典礼,尊崇年高德馨的老人,并请他们提出一些建议,作为施政的参考。
{7}谤者使监:派人去监视议论国政的人。
{8}式:法式,榜样。
{9}旁:通溥,普遍。
{10}於虖:同呜呼。
【赏析】
《子产不毁乡校》是《左传》中的著名篇章。子产是春秋郑国著名的政治家。春秋时,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当时执政的是子产,他以礼法纲纪治国,进行了一些大胆改革。这就招致一些人的不满、批评,甚至攻击。有人建议毁废人们聚集论事的乡校,子产坚决反对。本文创作时间说法不一致,一说为唐德宗贞元末年,一说为宪宗元和末年。颂是古代一种称颂功德的文体,文章主题明确,是为了歌颂子产的明智举措。
子产不毁乡校和周厉王监谤的故事,人们都不陌生。但韩愈却在他的《子产不毁乡校颂》中把二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这就使人感到很有新意,而且能够从中得到深刻的历史教训。经过这样的对比,韩愈在文中说:成败之迹,昭然可观。他通过两个历史故事中采用两种方法带来两种结果,说明管理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当然,韩愈只是从巩固封建制度的立场出发的,但从认识论角度看,却有普遍的意义。
除了赞美子产之外,韩愈在这篇文章中思古喻今,顿生感慨: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同时也讽刺了当时执政者的独断专行。韩愈认为,天下之所以得不到正确的治理,就在于没有称职的良臣。其实,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像子产这样的良臣,是很难被重用的,纵使一时能执掌权柄,实施改革,也免不了要遭到保守势力的攻击,一旦失势或死亡,其改革的善政便又复归失败,即所谓政以人举,也必以人亡。韩愈一生仕途不顺利,多半因为君王昏聩,不听谏言。因此,他对子产特别怀念。
最后,韩愈为子产的教化只限于一个郑国而大发感慨。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此外,本文作为评论文可谓是短小精悍。全文仅用了169个字,但对郑子产不毁乡校一事作了准确精当的评价,多一字则费,少一字则失。其语言之高度凝练,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