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

唯才是举的汉武帝

文章摘要:唯才每天,我总爱坐在屋檐下:捧上一本书,听着泉水的旋律,我读书的节奏总能朗朗上口,心照不宣;唯才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午后,我跟朋友辗转了几次车程才来到了珠海外伶丁岛,顺着盘山半路而下就看到了苍茫大海,目光所及只不过初窥一角,却震撼惊心。唯才是举捧着飘落的花瓣,恍然萌动了一种禅意:这不是偶然,而是一种际遇,亦或我与花儿是前世文字之旅的恋人、相识一世的旧友。

古训: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汉武帝时代人才辈出,使汉王朝达到了鼎盛,这与汉武帝唯才是举的用人思想分不开。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武故事》里记载这样一件事:汉武帝到郎署见一老翁,白发苍苍,步履蹒跚,衣衫不整。武帝奇怪,一般郎官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而这位须鬓皆白为什么还当郎官呢?于是就问他:"公何时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以文帝时为郎。"上问曰:"何其老而不遇也?"驷曰:"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听颜驷这么一说,武帝深为震惊,这么一位三朝为官的老者,就是因为碰不上皇帝所好,总也得不到提拔重用,干了大半辈子还是个郎官,这不是颜驷的过错,而是用人上的疏误,武帝考察了颜驷的才识,即任命他为会稽都尉,也就是会稽郡的军事首领。从此出来一个"颜郎老"的典型,成为生不逢时、老而不遇的代名词。

汉武帝即位后对汉初的用人政策作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汉初用人看重资历,担任一定的官职还要有相应的财产标准,凡是两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吏,都可以保举自己的子弟做官。这种近亲繁殖的制度,造成了人才的退化,压制优秀人才的崛起。元朔元年,他下了一道"兴廉举孝"的诏书,宣布不讲出身门第,"唯才是举",并把它制度化,哪级官吏"不举孝、不察廉"就免职罢官。武帝上台后还有一个很大的举动,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他在选用人才时并不是"唯儒是用",提拔到内朝作为心腹之臣的。都不是"醇儒",而是看真才实学。他十分欣赏儒学大师董仲舒的学问,但他始终没有得到重用,最大的官是"江都相",后来还降为中大夫,大概看他是能说不能做。

编辑:宋大诚   查看:8344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址:https://m.98zw.com/zwsc/7123.html

相关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大家正在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