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百姓”的来历
文章摘要:“黎然而周围共同呼吸着新鲜空气来赏月的人却少了一个!“黎民那三生石上的愿,依然深深的刻在石面。“黎民百可是当我走到了山路的尽头,举目四望,看到的却只有你安静的恬美&mdash。“黎民百姓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绝望和悲伤,眼泪被狠狠的咽在心里?“黎民百姓”这是我在火车上颠簸了十几个小时,第一次踏上兰州这片土地,这个城市留给我的最初印象。
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时代,部落间经常进行兼并战争。在黄河流域,当时集中着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有黄帝族、炎帝族、夷族和九黎族等。他们之间经过多年的征战和融合,最后形成了以黄帝族为主、炎帝族为辅的部落联盟,共同战胜了九黎族。其中黄、炎、夷三个部落的联盟,是由大约一百个氏族构成的。因此,属于这一百个氏族的人统称"百姓",而在战争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虏就称作"黎民"。百姓与黎民,意味着奴隶主与奴隶的区别。
到了西周奴隶制时期,百姓成为贵族的通称,属于统治阶级,包括王族、诸舅族和百工三个等级。这时的黎民(也称庶民)包括自由民、农奴、奴隶,与百姓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大阶级。
到了春秋末期,随着宗族世袭制的破坏,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百姓的地位才逐渐降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后也降到黎民的行列中来。因此,后来就将黎民与百姓统一称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