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论据

运用事例论据有哪些误区_2012高考作文冲刺

文章摘要:学生在运用事例论据上出现的误区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论据不够准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若写议论文,就必须要弄清“记忆”与“记忆力”的区别,有的考生举了郭沫若倒背《红楼梦》的事例,使说服力大打折扣。

学生在运用事例论据上出现的误区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据不够准确

苦难成就人生。举申雪/赵宏博,不准确

二、堆砌材料,缺少分析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写一部史书,从小研读库存史书,在不幸遭受宫刑之后,他并没有因为世人的白眼与唾弃而选择放弃,更加潜心钻研经史。他终于写出了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成为了厚实宝贵的文化遗产,千古流传。

文化英雄鲁迅用他那刀枪般锋利的文字与国民党,与黑暗社会作斗争,虽然反动派对其恨之入骨,对其进行迫害,但鲁迅毫无惧色,反而写出来的文章一篇比一篇捅得敌人心痛。

三、不抓侧重点,材料与论点脱节

即使是同一件事,如果把握不好其中诸多因素的细微差异,就会打“擦边球”,造成论据与论点的脱节。这是没搞清楚素材与论据的区别

在例子上要求什么?

1、选择素材(素材,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一般要求:准确、典型、多样、学生流于滥俗。一论“勤奋”就是“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一论“发现”就是“瓦特的水壶盖”、“牛顿的苹果”,

怎样的才好?把老师唬住,体现出你的阅读面。

更高要求:新颖。写改革家。写卢梭不如写梭伦(古希腊七贤之一)写舍身求法,写玄奘不如写鉴真,更不如写法显65岁的法显用6年毅然西赴天竺,寻求戒律。文天祥、贝多芬、司马迁等成为万能材料。这是万万不能的,

例如文学写作中,要勤于观察,勤于思考问题:

著名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就善于观察生活,提炼素材,写了大量的悲喜剧以及诗歌,终于成了不朽的艺术大师。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傍晚乘凉时发现苹果往地上掉,为什么不往天上掉?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得出了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这一科学论断(低幼啊)

例如写身残志坚:邰丽华、贝多芬、张海迪、霍金、朱彦夫、史铁生、海伦.凯勒、.奥斯特洛夫斯基、郑智化、帕格尼尼、弥尔顿(你选那几个)

还要认识到“我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只用古代例子,怎样得分?现实的例子更有针对性

议反腐,正有方志敏,反有刘青山。而那鲜活的徐虎、孔繁森、李素丽、王宝森、陈良宇等却被轻易放过了。这样舍“新”求“老”,又怎么能不使一天要阅上百份试卷的老师生厌呢

例:良好的修养是必须的。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及其学生谢鸣的一篇收录在某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中的论文又被曝抄袭。

上海某区选拔三好学生,笔试口试样样精通,但却在一项事先未通知的修养测试中全军覆没。17人削铅笔,只有三人放草稿纸上。考场门口一把扫帚躺在地上,无人理会

2、形成例子。生活“素材”,如果经过作者的集中、提炼、加工和改造,并写入作品之后,即成为“题材”了,也就是例子。这个加工处理的过程是由作者的认识,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注意1、必要的叙述交代是必须的,但不是抄材料,也不能平铺直叙,而是概括或描述。它的叙述是高度概括的,但不要笼统,要抓细节。

更高要求:注意语言的诗化。论辩阐析,文情并茂

孔子曰:“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即使写议论文,也不能忘了要讲究文采。

近来来,“议论性散文”逐渐为学生们所熟知,也为老师们所青睐。资料显示,公开了的高考优秀作文,70%左右是“议论性散文”!

请仔细品味下面文字:

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谈意气》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任时间长河滚滚不息,他们没有忘记。犹太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知道知耻而后勇,于是在诺贝尔奖面前,他们经常是胜利者。德国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把昨日的罪过,当作今日的教训,防止明日的错误。全世界的人民都不会忘记,因为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渴望。

——摘自2007年山东满分卷《当记忆流经奥斯威辛》

例:渺渺宇宙,灿烂星空,当你抬头仰望之时是否还记得已经逝去的钱老?他淡忘金钱与名利,他不惧强迫与阻挠,他只要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奉献。五年的阻隔,十年研究,他用科学家的淡泊与率真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可敬的形象。

例子:有了子期,伯牙才知道,原来琴可以弹得“感心动耳,回肠荡气”;快乐的感觉,不仅有笑,还有泪,更有默契。所以,子期驾鹤西去后,伯牙怎能不摔琴?知音去矣!谁复知音?难道今后就要“对牛弹琴”了?

2、特别注意侧重点。

论点不同,材料的转述点的侧重就不同。同一则材料在证明不同的观点时,必须在叙述角度方面作出适当的调整,这样,材料才能与观点紧密联系,有说服力。它必须抓住材料的基本事实,选择与观点紧密相关的内容。无关内容一句带过,或者不写

训练观点:只有树立明确的目标,才能走向成功,创造辉煌。材料描写: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赦免回国后,暗暗立志——兴越灭吴,目标廓清了他心头的迷雾,点燃了他心中的明灯,照亮了他前进的航线,卧薪尝胆,虽历尽艰辛,但他始终不懈怠,终于在公元前473年一举灭掉吴国,成为长江流域的霸主。

观点: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就事业。材料描写:越王勾践为了实现这灭吴的目标,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勾践亲自耕种,夫人亲自织布,鼓励生产,勤训甲兵,持之以恒,十年如一日,苦心人,天不负,终于在公元前473年一举灭掉吴国。

写作:布鲁诺为哥白尼的日心说的传播而努力,被指控为异教徒,他只好长期漂流在异国他乡。但他始终不渝的宣传真理,抨击教会。1592年,被教会逮捕,折磨了8年,企图迫使他悔悟。但这都不能动摇布鲁诺的信念。1600年,在罗马的百花广场被处以火刑。当他听完宣判时,面不改色的轻蔑的说:你们宣读判决时的恐惧心理,比我走向火堆要大得多。

1、科学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

2、科学家要具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黑暗势力有时是强大的

第二个观点:你看到了吗,那罗马百花广场上昂然高扬的头颅?脚下的木柴在噼啪作响,布鲁诺的生命即将被燃尽,而他仍然面不改色:“你们宣读判决时的恐惧心理,比我走向火堆要大得多。”火堆旁的教士们为他的平静和正气震惊了:缘何到死还还不为触犯了神明感到耻辱和痛苦?愚昧的人们啊,你们又怎么理解一个科学斗士的心:为捍卫真理而斗争是一个科学家人生最大的快乐。即使被烧成粉末,我亦无悔于自己心灵的选择。布鲁诺啊,你为科学而勇于献身的精神将与世长存!

2、一个完整的例段基本上由三部分构成。首先要从某个角度阐释观点,进行扣题性的解说,然后是述例,就是使用事实论据阐述;最后是引申挖掘,再议论。

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孤立无援,论据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所以,论点论据要分析仔细分析讲道理前后勾连成一体。

例子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完成角色赋予的任务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人君就应以仁为责,为人臣就应以忠为责,为人子就应以孝为责。汉高祖以仁为责,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让百姓摆脱了饥饿和战乱之苦;诸葛亮以忠为责,一生追随刘备建立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世所传颂;李密以孝为责,弃官不做,侍奉在祖母的身边,成为孝之楷模。他们把责任作为自己的做人规则,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路,无愧于人无愧于心更无愧于世。正像一曲激昂的歌,响彻云霄。

例文一:“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缺点:“观点+论据”格局

“自古才子出寒门”。寒门就像才子植根的土壤,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宋代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美国的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他们的遭遇告诉我们,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

展开分析的几种方法:

1、“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因。

例1: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方法:直接陈述原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岳武穆统帅“岳家军”,屡战金兵,频频告捷,那是因为_①_。毛泽东同志率工农红军,以持久之战打退日本侵略者,那是因为_②_。以往凡有所成就的人和集体,无不严于律法,以成文的规定来约束。因为他们知道在绝对自由之下的惰性将急剧膨胀,只有在适当的管束之下,人才能发挥出潜在的能量,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

①他有严明的军纪,旅进旅退,赏罚分明,于是金人喟然而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②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主义”,严格执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于是在日军和国民党的夹击下生存壮大。

例2、论点: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方法:自问自答]

2、“假设分析法”:

《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假设分析法: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例子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做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试想,如果贝多芬在厄境中缺少了顽强的意志,还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敢肯定的说,只有有了顽强的意志,才可能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练习:“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分析:这一语段陈述了达.芬奇的奋斗结果并且作了简单的原因分析,应该说有“叙”也有“议”。但说理是可否再深入一点,再透彻一些呢?

3、比较分析法

将所举两个对比的事例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分析,能够透过表象,指出实质。

2000年奥运会上。面对枪靶,44岁“高龄”王义夫老枪新传,一枪失准,下枪再来,最后关头的二次举枪显示出过人的老练,终于用金牌洗雪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遗憾。而英国网球运动员亨曼虽然一直保持在一流选手的行列之中,但从未拿过一项大满贯赛事冠军。在2005年的奥网赛场上,比他小7岁的俄罗斯选手达维登科都能教训他一把。

同样是一流高手,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个人的品质和心理起了关键的作用。王义夫因为有了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镇定,所以在一枪失准的情况下,能快速调整心态,重振旗鼓,在下面的几次射击中打出最好的成绩,赢得了金牌。而英国网球运动员亨曼却因为丧失了意志力,惨败连连,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我们猜您可能喜欢以下文章:2012高考作文冲刺:介绍一般书信的格式2012高考作文冲刺:写好应用文须从两方面着手2012高考作文冲刺:写作说明文要牢记四条2012高考作文冲刺:高考说明文写法总结2012高考作文冲刺:高考议论文七大注意事项2012高考作文冲刺:学会运用哲学原理写作议论文2012高考作文冲刺:什么是议论文中的自戒法收尾2012高考作文冲刺:按作文模式设计相应的写作模板2012高考作文冲刺:高考议论文片面性错误2012高考作文冲刺:议论文总起段构建训练

编辑:韩洋   查看:26726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址:https://m.98zw.com/zwsc/26282.html

相关时事论据作文素材

大家正在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