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

关于毛泽东的资料

文章摘要:由于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拒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严重失败,被迫长征。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八万六千余人,从江西、福建突围出发,开始长征。

由于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拒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严重失败,被迫长征。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八万六千余人,从江西、福建突围出发,开始长征。

长征前,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没有让毛泽东参加长征的准备工作,毛泽东是在出发前最后一刻才接到参加长征的通知。毛泽东认为,红军突围长征不是消极的逃跑,而应是积极的行动,其基本任务一是为了保存主力红军的有生力量;二是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歼灭敌人,以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三是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继续逐步实现中国革命的胜利。但是,在中央红军长征初期,"左"倾领导人又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使红军损失惨重,到12月初过湘江时人员已损失大半,锐减到只剩三万余人。这时,蒋介石又纠集四十万大军,构成口袋形的第五道封锁线,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但此时李德、博古却主张死拼硬打,坚持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若照此办理,中央红军将与十倍于自己的优势敌军决战,可能导致全军覆灭。

在这非常危急的关头,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在湖南通道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果断提出放弃中央红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他的这一正确主张,得到多数领导人的赞同,对挽救红军和中央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经过毛泽东再次摆事实、讲道理,会议正式通过决议,放弃向湘西进军的计划,否定了李德、博古坚持的错误主张,肯定了毛泽东关于向贵州进军的正确战略方向和主张。随后,红军强渡天险乌江,攻占黔北重镇遵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最紧迫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重新肯定了毛泽东等人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根据会议精神,在行军途中,政治局常委决定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指挥全军的行动,这是当时中共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事实上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为以后战胜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遵义会议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功,是与毛泽东参加长征后的重大贡献密切相关的。

正当红军在毛泽东领导下四渡赤水,巧渡天堑金沙江,继续胜利前进的时候,林彪却散布流言蜚语,埋怨毛泽东在川、黔、慎地区实行的战略战术是走"弓背路","造成疲劳","拖垮部队",说毛泽东"指挥不行",要"撤换领导",并且还给中央写了信。红军过金沙江到达会理后,5月12日,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共中央在会理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与会同志看了林彪写给中央的信,严肃批评了林彪的错误。会上,毛泽东强调指出,我们在这个时候跟敌人硬顶不行,绕点圈子多走点路是必要的。红军抢渡金沙江成功,证明遵义会议以后党中央的战略方针是正确的。他还建议红军迅速抢渡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创建革命根据地。大家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意见。会理会议后,红军进入川西大凉山彝族地区。为了顺利通过这个地区,在红军出发前,毛泽东派先遣队调查了彝族的风俗习惯,并对红军干部战士进行了党的民族政策教育。红军进入彝族地区时,毛泽东带头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纪律。刘伯承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率领先遣队广泛宣传和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还同彝族沽基部落首领小叶丹执行歃血为盟。因此,使红军得到了彝族人民的信任和支援,顺利通过了大凉山彝族地区。

接着,毛泽东领导红军向大渡河安顺场挺进。安顺场是大渡河南岸的一个险要渡口。蒋介石知道红军要到安顺场时,猖狂叫嚣"要使共军成为石达开第二"。根据万分紧急的敌情,毛泽东和红军总部领导同志研究后,在擦罗场急令部队连夜向安顺场出发,并且命令每人携带两根毛竹,准备在大渡河架设浮桥过河使用。毛泽东带头执行命令,自己带了四根毛竹,还帮助身负重伤的战士和炊事员背枪、背米,顶风冒雨夜行军。在行军途中,毛泽东还给干部战士讲了当年石达开在安顺场渡河未成,全军覆灭的故事。强调说:"共产党人和红军是顶天立地的英雄,石达开没有走通的路我们一定能走通。"他号召大家战胜强渡大渡河的困难,使蒋介石和四川军阀要把红军消灭在安顺场的幻想破灭。

为了抢在敌军援兵的前头,粉碎敌人前后夹击合围的阴谋,毛泽东和军委决定提前夺取大渡河的另一险要渡口沪定桥。于是,红军先遣队以一昼夜走240里路的急行军,赶到沪定桥,以22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冒着敌军的密集火力,攀着悬空的铁索桥,成功飞夺沪定桥,使中央红军胜利渡过了天险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后,毛泽东率领部队翻越夹金山。这座山海拔四千多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气候十分恶劣。当地群众把这座大雪山称作"神山"。毛泽东对干部战士风趣地说,"神山"不可怕,红军有志气,和"神山"比一比,一定要翻过去。他的话,给红军指战员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行军,毛泽东手拉木棍艰难地走着,坚持不骑马、不坐担架。有时警卫员想搀扶他一下,也被谢绝了。同志们劝他骑马,毛泽东微笑着说:"马,首先应该让给伤病员和体弱的女同志。多有一个同志爬过这雪山,就为革命多保存一份力量啊!"6月中旬,红军越过夹金山,到达四川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6月下旬,中共中央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关于红军北上的战略方针,否定了张国焘的南下川康边境或西进青海、新疆的退却逃跑主张。会后,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接连翻过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仓德山等四座大雪山,于7月下旬到达四川毛儿盖地区。8月上旬,中共中央在沙窝召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重申两河口会议确定的北上方针,具体阐明了到西北陕甘地区创建根据地的重要性和有利条件,并强调党中央对红军的领导和红一、四方面军团结的重要性,批评了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方针的错误,还对张国焘进行了耐心说服教育。为此,中央政治局于8月召开毛儿盖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夏洮战役计划的报告,阐明红军应向挑河以东发展、不应向黄河以西发展的方针,与会同志同意毛泽东的报告。当时,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根据敌情的重大变化,决定将红军分成左、右两路军,经大草地北上甘南。

过草地前,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示红军,在毛儿盖等地筹备粮食,进行过草地的准备。红军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广泛宣传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严守纪律,克服困难,用实际行动做了大量的感化工作,使藏族同胞不久就回来了。这时,毛泽东又指示干部战士积极帮助藏民收割成熟了的青稞麦子,组织革命政府等工作,毛泽东不仅指挥先头部队和殿后部队与敌人作战,而且还和红军干部战士一起割麦、打麦,并从一二十里以外背着几十斤青稞麦子回来。毛泽东和红军指战员们的言行,使藏族人民深受感动,纷纷前来慰问红军,支援红军。

8月21日,右路军在毛泽东等率领下,从毛儿盖出发进入大草地。毛泽东对先遣队的干部说:"草地是阴雾腾腾、水草丛生、方向莫辨的一片泽国,你们必须从茫茫的草地走出一条北上的行军路线,战胜敌军新的罪恶阴谋和进攻。"先遣队、右路军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深人进行了过草地的政治动员,大家决心克服过草地的一切困难。毛泽东曾回忆说:"我们长征路上过草地,根本没有房子,就那么睡......我们的部队没有粮食,就吃树皮、树叶。"有些同志吃野菜中毒牺牲了,不少同志因长期饥寒和重病,在草地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警卫班的戴天福,因患病体弱和爬雪山过草地太劳累牺牲了。毛泽东沉痛地对大家说:"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了。他们视死如归,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他们前进。这种精神一定会感动全国人民,感动全世界人民,来支持我们的正义事业,这种正义事业是必定胜利的!"

毛泽东等人率领的右路军,经过六天六夜的艰苦行军,在8月下旬走出了草地到达巴西地区,并在这个地区消灭了敌军一个师。

9月初,左路军到达阿坝后,张国焘又重弹南下、西进的老调,擅自命令左路军回头南下。为了贯彻北上方针,并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毛泽东、周恩来等当晚在巴西召开紧急会议,采取果断措施,连夜率领红一、三军团及中央纵队迅速脱离危险区,先行北上。9月12日,党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听取毛泽东关于与红四方面军领导者张国焘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并通过了"关于处理张国焘错误的决定",严肃批判了张国焘的退却路线、军阀主义和分裂红军的严重错误。此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同志,还继续与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坚决斗争,迫使他取消了伪中央,不得不同意北上。

俄界会议后,中央红军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以连为单位上政治课,其中心内容是进入回族地区应遵守的纪律和注意事项。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办事,红军得到了回、汉族地区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支援,顺利越过了岷山,到达甘南的哈达铺。此时,蒋介石反动派又急忙调集二三十万大军,准备在渭水一线堵截红军北上。9月22日,中共中央在哈达铺召开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形势和任务的政治报告,强调要慎重对付敌军,继续克服困难,同陕北红军会合,完成北上抗日计划。他还宣布中央决定将北上的红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毛泽东为政委,彭德怀为总指挥。

哈达销会议后,毛泽东、彭德怀等指挥红军突破了敌军的涓水封锁线。9月27日,中央政治局在榜罗镇召开会议,正式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保卫和扩大陕北根据地,担负起中国革命中心力量的任务。紧接着,毛泽东等人又指挥红军突破了几道封锁线,战胜了敌军四个骑兵团的追击,翻越六盘山高峰,终于在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红十五军团会师,胜利结束了中央红军的长征。1936年7月甘孜会议后,红二、四方面军北上。毛泽东闻讯后极为欣慰,多次去电报给予重要指示和鼓励,并及时派聂荣臻、左权率一方面军西征,接应二、四方面军。这样,使红一、二、四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震撼世界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全部结束。

毛泽东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气势磅礴、豪情奔放的诗句,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和伟大精神,也是长征途中毛泽东光辉形象的生动写照。在长征途中,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胸怀革命的宏伟理想,努力实现党的正确领导;实事求是,群策群力;战略上藐视困难,战术上重视困难;坚持正确的进军战略方向,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反对消极防御和消极退却,反对军事冒险主义;维护党和红军的坚强团结和统一,纠正党内的"左""右"倾错误;进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使红军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并且以身作则,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克服困难。因此,红军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下,能粉碎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克服党内错误造成的严重危机,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的折磨,历尽千辛万苦,征服千难万险,跨过万水千山,实现了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长征途中的毛泽东,为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卓越功勋,为中国革命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编辑:郭以孚   查看:21277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址:https://m.98zw.com/zwsc/20833.html

相关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大家正在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