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论据

动车惨案2_2012年高考时事作文素材

文章摘要: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动车惨案2人民网评:24小时内免掉局长,只是取信于民的第一步——聚焦温州动车追尾事故据人民网报道,7月24日下午,铁道部党组研究决定,对发生甬温线“7·23”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的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工作的副局长何胜利免去现任职务并进行调查。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动车惨案2

人民网评:24小时内免掉局长,只是取信于民的第一步

——聚焦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据人民网报道,7月24日下午,铁道部党组研究决定,对发生甬温线“7·23”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的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工作的副局长何胜利免去现任职务并进行调查。

龙京等人的乌纱帽被闪电般摘掉,距离事故发生时间还不到24小时。问责速度如此之快,释放出的最直接信号就是,铁道部迫切希望取信于民,通过问责官员以告慰死伤者及其家属,以平息舆论质疑,求得公众谅解,同时也足以说明相关部门意欲查明真相的决心。诚然,惟有使相关责任人受到应有的惩处,才能纾解民怨,给公众一个交代,否则民怨必然滚雪球般蔓延。

局长被免职,咎由自取。一个细节是,就在事故发生的四天前(7月19日),铁道部还曾指出,由于近来大范围的大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增多,对铁路行车设备安全造成较大威胁。铁道部要求,一旦遇有设备故障或事故、对客车运行秩序造成影响时,各有关部门要立即派人到调度台处置,迅速摸清情况,制订合理的救援和处置方案,尽快恢复秩序。特别是对动车组故障,相关铁路局要按照比普通客车高一格的要求进行处置。一纸要求也许偏软,但事故仍然发生,足以说明执行者把要求当做耳旁风,也检验出了制度漏洞和执行困境等积弊。

局长被免职,只是取信于民的第一步。很显然,纵观“7·23”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其所涉及的责任人,绝不只有龙京、李嘉和何胜利这三人,而且责任人不能仅仅被免职了事。

当然,惩处责任人不是最终目的。当前,除了尽最大努力救人和积极善后之外,还应该最大程度地还原真相,正如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要查明事故原因”。目前,铁道部表示,事故初步原因是雷击造成设备故障导致。但是这一说法未被公众广泛接受,事故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惩处责任人只是必需的一个环节,其根本落点应该是,通过惩处责任人,使相关部门引以为鉴,提高警惕,切勿重蹈覆辙。当然,仅靠相关官员的道德自觉,是无济于事的,此时,最需要的是进行制度重建,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从源头上遏制交通事故重演!

总之,局长被免职,是取信于民的有效步骤。如何还原真相,如何找出真正的事故原因,如何进行制度重建,避免悲剧重演,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智慧与决心!

人民网评:珍视动车事故面前的人性力量

——聚焦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有人说过,灾难是一面镜子,或者试金石,它可以让你看到平时看不到,甚至想不到的真相。7月23日晚8时,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与D3115次列车在温州追尾的那一刻,灾难的黑夜瞬间降临,30多个鲜活的生命不幸逝去,200多人受伤。从这一刻起,奔驰的动车戛然而止,而人性的动车却勇往直前,以其蓬勃不息的力量,奋力穿越灾难,驶向生命的明天。

D301次动车司机潘一恒在最危险时刻,果断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为了使旅客多赢得一份生机,坚守岗位直至胸口被闸把穿透;在事故车厢中,乘客们相互安慰和救助,车门打开后,排成长队自发疏散,没有人争先抢后;在事故现场,医护人员、消防人员加紧工作,救死扶伤;在温州,各级团组织、志愿者团队在医疗、心理、救援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志愿服务活动,医院里满是赶来献血的市民;在网上,数百万网友参与转发量过50万条的“微博寻人”......

火车追尾事故触目惊心,然而灾难并未使时间停滞,恐惧也不能遏制人们行动的步伐。动车内外,多少感人的故事不断发生,责任的力量、爱的力量井喷似地激荡在事故地点、温州大地,创造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生命传奇。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乘客不慌乱,而是保持秩序,唤起爱心,勇敢而理性地经受生死考验;公众不冷漠,而是热心参与,无私奉献,通过各种方式,尽力为遭遇不幸的人们做点什么。大爱澎湃,守望相助,人性力量的涌动,检验了公民素质,映照着公民道德,有力地配合了政府部门的救援行动,推动了救人抢险进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事故造成的巨大心灵伤痛。

人性力量的爆发,也再一次在危难时刻彰显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时代理念。事故发生后,胡锦涛、温家宝、周永康、张德江等中央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率有关部门负责人迅速赶赴温州,驻军、武警紧急出动,各个单位、各级组织自觉行动,与时间赛跑,为生命开路,在争分夺秒、不惜代价的救援行动中体现了对人民生命的高度尊重。

民心可用,爱心可贵,正如我们在面对汶川大地震、玉树强震等灾难时所表现的那样,温州动车追尾事故面前的人性力量,显示了国家行动和公民行为汇成的强大合力,这种人本关怀、人道精神、团结氛围,是我们面对一切风险挑战的底气,值得永远珍视和发扬。

恩格斯说过,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面对如此善良、可爱的人民,面对社会各界对公共安全的强烈期待,有关方面更应负责地做好事故的后续处理和深入调查,认真查找事故原因,举一反三,见微知著,全面反思管理运行中的漏洞、隐患,把事故救援中集中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贯彻到铁路发展和运营的日常工作中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安全生产能力,确保神州大地上奔驰的每一列火车,都安全舒适,真正让人民放心满意。

钱江晚报戎国强:动车追尾,人祸几何

关于“7·23”事故原因,官方给出的说法是前方列车遭雷击,动车自控系统自控停车,导致后面的车追尾。该说法受到业内人士质疑。据悉,铁路防撞技术已经很成熟,一旦发生意外停车,至少有三项措施可以避免撞车事故发生,一是自动的“闭塞区间”技术;二是前车驾乘人员通知调度人员或后方车站;三是后车自动防撞停车技术。只要其中一项措施有效,追尾事故就可以避免。因此,多位专家质疑官方的说法:“D3115遭雷击停车了,此时司机干什么去了?他的作用为什么没发挥出来?”另外,“后车同样有自控系统装置,为什么没有停车?”如果前车尽到了责任,向调度人员或后方车站发出了报警,那么就要问“此时调度人员或后方车站干什么去了”?他或他们的安全意识为什么“打盹”了?自动化技术失灵后,“手动”技术似乎也没有采用,这不能不令人推想:是不是驾乘人员太相信自动化技术,放弃了人工措施?

再强大的设备,再高端的技术,都架不住一个“意外”。万无一失,百分百保险的事情是没有的,因此,使用、掌控设备和技术的人的主观意识就非常重要,因为人的警觉而避免悲剧发生的事例也不在少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这类观念的“警钟长鸣”就显得十分必要,绝不能因为技术先进而须臾疏忽。虽然这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忘记这个道理就要付出代价。

但是,铁道部给外界的印象是,铁道部上上下下,对高铁的安全十分乐观,绝口不提安全风险,别人提了,他还要设法打消你的顾虑。今年3月9日,两会期间,《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曾经就高铁安全采访了新任铁道部长盛光祖。盛光祖说:“高铁是安全的,这一点大家可以放心,不会因为质量问题而影响高铁的正常运营。”似乎设备好,或施工质量有保证,高铁就安全了;那么人的因素呢?铁道部重视了吗?有足够的教育和强调吗?

据报道,相撞列车上的“黑匣子”已经找到,更具体的事故原因不难查清,但是,我们希望,在对事故做技术分析时,也要找找人的原因,尤其是负有重要责任的人的原因,并以此为鉴,警醒后人。

广州日报舒圣祥:对公众质疑不能总说“反正我信”

问:现场指挥部多次证实现场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为什么最后还会发现那个幸存的小女孩。

答:这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全场哗然)。

问:为何车体被就地掩埋,是不是为了掩盖证据?

答:当时现场抢险环境非常复杂......所以他们把车头埋在下面,盖上土,主要是便于抢险。他们给出的解释是这样,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是信的。

这是24日深夜在温州召开的

编辑:周子愉   查看:17676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址:https://m.98zw.com/zwsc/16788.html

相关时事论据作文素材

大家正在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