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语句

中国古代诗词对联欣赏 咏花篇_2012年高考作文素材

文章摘要: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中国古代诗词对联欣赏咏花篇(兰)一、兰花种类介绍兰花按生态习性主要分为地生兰、气生兰、腐生兰三大类。由于地生兰大部份品种原产中国,因此地生兰又称中国兰,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有上千种园艺品种。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中国古代诗词对联欣赏咏花篇(兰)

一、兰花种类介绍

兰花按生态习性主要分为地生兰、气生兰、腐生兰三大类。由于地生兰大部份品种原产中国,因此地生兰又称中国兰,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有上千种园艺品种。

春兰:春兰又名草兰、山兰。春兰分布较广,资源丰富。花期为一年的23月,时间可持续1个月左右。花朵香味浓郁纯正。名贵品种有各种颜色的荷、梅、水仙、蝶等瓣型。从瓣型上来讲,以江浙名品最具典型。

蕙兰:蕙兰根粗而长,,叶狭带形,质较粗糙、坚硬,苍绿色,叶缘锯齿明显,中脉显著。花朵浓香远溢而持久,花色有黄。白、绿、淡红及复色,多为彩花,也有素花及蝶花。

建兰:也叫四季兰,包括夏季开花的夏兰、秋兰等。四季兰健壮挺拔,叶绿花繁,香浓花美,不畏暑,不畏寒,生命力强,易栽培。不同品种花期各异,512月均可见花。

寒兰:寒兰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广东以及西南的云、贵、川等地。寒兰的叶片较四季兰细长,尤以叶基更细,叶姿幽雅潇洒,碧绿清秀,有大、中、细叶和镶边等品种。花色丰富,有黄、绿、紫红、深紫等色,一般有杂色脉纹与斑点,也有洁净无暇的素花。萼片与捧瓣都较狭细,别具风格,清秀可爱,香气袭人。墨兰:

二、国兰的起源与历史

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兰花又名山兰、幽兰等,还被古人尊为“幽客”、“芳友”。兰花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也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有“花中君子”、“空谷佳人”之誉。

兰花的花语是:正气清远、高雅、纯洁、君子、虔诚、历久不衰。在我国古代,兰花是尊贵、洁净之物,寓含善与美,志同道合之意。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愿兰蕙自然进入人们心灵的世界,共同将兰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国粹发扬光大,以兰会友,共同进步。

三、中国文人与兰

中国兰花梦如果以南北朝时隐居江苏茅山周弘让的《山兰赋》为标志,那么中国文人观赏和栽培兰花的历史至少有14OO余年了。兰对中国文人生活产生的影响可谓是广泛而深远的。养兰是中国“近古”(唐以后)社会中文人逸土最具代表性的雅事之一,它与茶文化、酒文化一样,是象征近古文化的一个符号。口舌之味通于道。近世社会文人生活无不打上“兰”的烙印,兰是打开近世文人心灵之门及艺术奥秘的一把金钥匙。

何谓文人?现代文人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大凡一切文化人都可以称为文人。而古代的文人概念则比较明确,主要是指从事读书及文学艺术活动的文墨之土。古代的文人之名称往往与士大夫相联而称文人士大夫,于此可见古代文人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文人,主要是指儒家的文人学士,而能文的道教徒与佛教徒,一般不称文人,文人与土大夫之间有着一定的重合,宋代以后,随着纯粹的文人阶层的出现,文人与土大夫开始出现部分的分离,本文所谓的文人,主要指文人。士大夫文人,甚至包括一些文人气味较浓的皇帝。

大千世界,人有其类。各类人由于知识结构,文化层次,职业分工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生活形态和性情。志趣,或清或浊或雅或俗,构成纷纭的人间万象。文人的特性,一字以蔽之,即是“文”,文人是对生活进行文化。美化、艺术化的人。文人最具“雅”的品质,他们往往是一个民族雅的品质的创造者、表现者与继承者。侍兰养兰之风在中唐兴起之后,文人积极参与并引导了这一新的生活时尚,且将自己的“文”渗透到侍兰之中去,使兰事活动“文”化,从而形成了兰文化。

文人兰文化较之其他形态的文化,具有精理、美韵、性灵等鲜明的特色。文人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他们对文化知识、文化精神的掌握,较之其他任何一类人都要丰富而深造,因而文人兰文化义理最精深,最具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与书卷香气。其次,文人兰文化的艺术化特征也很突出。文人是从事文化活动的人,对美有着特殊的感受力,将赏兰、侍兰活动发展成为艺术活动,将养兰过程发展成为审美过程,是文人对中国兰文化的重大贡献。再者,文人兰文化重在表现“自我”,着意在诗兰中展示自我“心灵的姿态”。出人道、趣之间,即执着严谨而又不拘一格,“道”心“文”趣兼备,是文人兰文化的显著特点。文人兰文化最具“文化”意蕴,无疑代表了中国兰文化的最高层次。

文人发展了兰文化,兰文化也成就了文人,文人与兰文化是双向渗透、双向影响的关系。兰文化对文人的人生志趣、生活情趣及文事活动等诸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探讨文人对兰文化的影响是一种文化学研究,而探讨兰文化对文人及其创作的影响,是一种文学的研究,而这些对我们来说,无疑是十分需要又有意义的事。

古代文人在放弃了人生终极价值追求之后,其人格的崇高性下降,人间性增强;与世俗的对抗性下降,调和性增强。然而文人虽然生活到了尘世之中,但毕竟不愿让自己的人生混同于世俗,消融于世俗,而要保持人生人格的独立性。要使轻小、玲成的小样人格,从世俗人格中独立出来,分离出来,则必须凭借文人的文化,要让平凡的生活文化化,日常的生活精神化,这样,便能于世俗人格之中另创一种文化人格与精神人格,虽然不能使人格变得高大,但能使人格于俗中脱俗,或者说是俗得有文化意昧。

侍兰、赏兰,是唐以后文人对世俗人格进行文化处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兰,是生于深山幽谷中的嘉木灵草,野、幽,是兰的突出禀性。赏兰、品兰、养兰、侍兰、玩兰、嗜兰,自然是对幽野的生活作风的崇尚。赏兰、品兰、作兰事,也就成了野事、幽事。“野”,是兰的资质。周弘让的《山兰赋》有句:“人坦道而销声,屏山幽而静异”,“爱有奇特之草,产于空崖之地”。侍兰人能识奇特之草,自然也就是禀受了兰的“野姿”,侍兰人也就成了“山野之人”了。宋朝苏辙在《答琳长老寄幽兰》一诗中写道:“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解脱清香本无染,更因一嗅识真如”。唐·唐彦谦《咏兰》诗中有句:“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描述兰生深山幽谷的野姿。“幽”就是兰的禀性。赏兰、侍兰便极能表现人的幽性。古代士大夫每好以兰来表现幽事。幽兴、幽居。“幽兰生前庭”(陶渊明·咏兰诗);“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苏辙《种兰》)“绿叶幽茂,丽蕊浓繁”(魏晋·嵇康《酒会诗》);“置之几案边,静对觉相宜。”诗人以种兰、赏兰之幽事来标榜其自由精神品格和追求“个性自由”。在唐以后文人的诗文里,兰以幽兰的名谓就成为一个比较固定又常见的意象。

野与幽,是与俗的品格相对的,是属于隐逸格调的。文人通过赏兰、诗兰来作一种野姿幽态,用以表现隐逸文化意味,从而使世俗人生具有逸的品格与雅的情调。“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李世民(芳兰》);“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李白颂兰诗),具有浅谈而雅逸之性的兰,便成了文人心目中与俗相对的物事,不懂赏兰,不居兰室,便被视为俗。侍兰,是文人自觉而着意创造的一种雅化世俗人生与逸化轻小人格的生活方式。

古代文人不仅利用兰来表现幽野的人生意趣,还进一步以兰创造一种“兰隐”的隐逸生活形态。中国古代有所谓大隐、小隐、中隐等多种隐逸形态。“大隐住朝市,小隐人丘樊......中隐留司官”。(白居易《中隐》)白居易主张“中隐”,中隐能在贵贱、丰约、旁通之间“改身吉且安”。然而“中隐”虽好,但须有官职,否则就中隐不成了。于是还得在中隐之外另找一种更平淡、自由、文人本位的隐逸,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兰为隐了。陶渊明以酒隐闻名,陆羽以茶隐名世,林通以梅隐为人生终级,而王庭坚、刘克庄、苏辙乃至清人郑板桥是否可以称为在“中隐”之后又选择了兰隐,或者说同时选择了兰隐呢?回答是肯定

编辑:潘俊韬   查看:15946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址:https://m.98zw.com/zwsc/15280.html

相关优美语句作文素材

大家正在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