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的成语典故
文章摘要:曲高一起闲步古城的街道,绕过喧嚣,走过一座村庄的小桥!曲高和风筝借助风力扶摇直上。曲高和寡习惯真的是一种足以让人畏惧的东西,让人忘了痛的味道。曲高和寡的旭是我高中接触的第一个女孩,自然成了好朋友,我经常写一些属于青春的哀伤,或句或段,她喜欢这些文字,后来,距离远了,她也很少看了,不过还是怀念她看那些短小的语句,感受我心中的淡淡的凉;
客有歌子郢中者……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释义曲调越高雅,跟着唱的人就越少。用来比喻知音难得。又被用来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故事宋玉是战国时楚国著名的文学家,在楚襄王手下做事。有一次,楚襄王问他;"先生最近有行为失检的地方吗?为什么有人对你有许多不好的议论呢?"宋玉若无其事地回答说:"喂,是的,有这回事。请大王宽恕我,听我讲个故事:最近,有位客人来到我们郢都唱歌。他开始唱的,是非常通俗的《下里》和《巴人》,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好几千人。接着,他唱起了还算通俗的《阳阿》和《薤露》,城里跟他唱的要比开始的少多了,但还有好几百人。后来他唱格调比较高难的《阳春》和《白雪》,城里跟他唱的只有几十个人了。最后,他唱出格调高雅的商音、羽音,又杂以流利的徵音,城里跟着唱的人更少,只有几个人了。"说到这里,宋玉对楚王说:"由此可见,唱的曲子格调越是高雅,能跟着唱的也就越少。圣人有奇伟的思想和表现,所以超出常人。一般人又怎能理解我的所作所为呢?"楚王听了,说:"哦!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