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资料:历经辛亥腥风血雨
文章摘要:辛亥睡太子峰下成群飞灒的石洞槽瀑布更为壮观,最大的约有四五十米多高,最小的也在 三十米 之间,其高山流水之景尤为神韵,让人赞不绝口,更是那宏大的流水声响彻了整个山谷;辛亥资我想成为这样一个女子,她拥有平凡的外表,却有一颗足够强大的内心,她会很平凡,但她绝不会平庸。
说起辛亥革命与中国铁路的关系,渊源颇深。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直接点燃了武昌起义的导火线,促使了辛亥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而在上海,曾经的铁路枢纽老北站也见证了辛亥革命时期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孙文北上南京就任总统及轰动一时的"刺宋案"。
上海老北站建于1909年,2004年在此基础上建成上海铁路博物馆。近日,记者走进这座英伦古典萨拉逊风格的建筑,寻觅那些历经辛亥腥风血雨的痕迹。
共和之路自此驶出
1912年1月1日上午10时,孙中山从上海起程,前往南京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前,虽然孙中山早已声名远扬,但他的行踪却并非完全公开和自由。为保障安全,有时还不得不乔装出行。可现在不同了,此次赴任,声势浩大。他搭乘汽车到上海北站,沪军都督陈其美、民政长李平书已在寒风中等候多时。孙中山的随行人员有专程赶赴上海迎接的17省代表汤尔和、王宠惠、宋耀如等,一时间云集万人。
孙中山一行抵达时,上海各军队已先期集结,擎枪排列。孙中山先与欢送者代表合影,然后登车,担任列车警卫的是沪军敢死队45名队员,由郭汉章任队长。11时,列车启动,鸣炮示庆,响彻上海上空。
1932年一二八事变,上海老北站的四层办公楼房毁于战火,次年修复部分楼层。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八一三事变,北站再遭侵华日军的持续轰炸而受严重破坏,四层楼房只剩下一层,因此,在很多老上海人记忆里,北站就是一座平房车站。反倒是1987年"退役"后,又恢复了最初模样。值得一提的是,铁路博物馆珍藏的一张黑背景照片格外显眼,孙中山身穿黑色呢子大衣,戴平顶军帽,神情肃穆,两侧是持枪敬礼的战士,欢送人群紧紧簇拥在身后。
最终,孙中山顺利抵达南京担当总统之职。"南京临时政权的价值,长期以来被历史学家低估了,虽然它的寿命很短,只有短短的3个月,但那毕竟是中国第一个民主政权。"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宪文教授说,"这个政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选举,制定了第一部宪法,第一次提出了人民公仆的概念,第一次有了国家领土和民族团结的观念等等一系列的开创性工作,真正奠定了共和的意识。"
宪政之梦在此破碎
1913年3月20日晚上,老北站依然像白天一样人来人往。夜间10点45分,广播喇叭女声播出通知:"11点钟开往南京的沪宁快车开始检票了。"
这时,从车站贵宾休息室里走出六七个人。走在中间的是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意气风发的他即将出任第一任内阁总理。陪同他的是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人。快要走进检票口时,从宋教仁背后闪出一人,拔出手枪对准宋教仁连发三弹。只见宋教仁身子一晃,趴倒在一张椅子上。
鲜血从宋教仁的腰部直涌出来。只见一个穿黑呢军装的矮汉子,从人群中不顾一切地逃窜。
于右任赶紧跑到车站外,拦住了一辆汽车,把宋教仁送到了离车站最近的沪宁铁路医院抢救。沪宁铁路医院就在老靶子路上,也就是今天的武进路,离开老北站大概数百米。3月22日凌晨3时左右,宋教仁伤势转重,到4时48分逝世。这一年,他才32岁。
到底是谁杀了宋教仁?直到现在,这依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谜。各涉案人物的相继死去更使案情显得扑朔迷离。凶手武士英吃了应桂馨死党送的毒馒头,暴毙狱中。应桂馨趁二次革命兵荒马乱之机越狱潜逃,后被人乱刀砍死。赵秉钧一年后突然中毒,七窍流血而死。洪述祖潜逃多年,直到1917年才重新在上海露面,但很快被宋教仁的儿子宋中发现,被逮捕后处以绞刑。
宋教仁的死从根本上打破了实行宪政民主的梦想。他的死导致了国民党的瓦解。他被暗杀后,国民党失去了精神支柱和在实际中能够控驭的健将,很快就在袁世凯的利诱威逼之下四分五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