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

《马说》拓展阅读

文章摘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 ...

《马说》拓展阅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

思考探究

韩愈用伯乐、千里马比喻什么?你对二者的关系有什么看法?

九方皋相马

《列子·说符》

秦穆公谓伯乐①曰:“子之年长②矣,子姓③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④也。天下之马者⑤,若灭若没,若亡若失⑥若此者绝尘弭辙⑦。臣之子皆下才⑧也,可告以良马⑨,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⑩薪莱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11.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12.三月而反13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

对曰:“牝14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15.穆公不说16,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17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18曰:“一至于此乎19!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20.若皋之所观,天机21也。得其精而忘其粗22,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23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注释】①[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伯乐:古时善于识马的人。②[年长]年纪老了。③[子姓]子孙。④[相(xiàng)]察看。⑤[天下之马者]天下无双的千里马。⑥[若灭若没,若亡若失]意思说千里马好像没有标准可说,或无法捉摸。⑦[绝尘弭辙]形容马跑得极快,跑时没有扬起尘土,跑过不留下足迹。⑧[下才]才能低下的人。⑨[良马]一般的好马。⑩[缨(mò)]挑东西的绳索。11[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他相马的本领不比我差。12[使行求马]派遣他到外面去找千里马。13[反]同“返”,回来。14[牝(pin)]雌性的鸟兽叫牝。15[牡而骊]牡,雄性的鸟兽叫牡。骊,纯黑丽。16[说]同“悦”,高兴。17[色物]色,纯色;物,杂色。两者指马的颜色。18[喟(kuì)然]叹息的样子。19[一至于此乎]难道竟达到这种地步了吗?20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就是他比我强千万倍还不止的地方啊!21[天机]非常情深的道理。22[贵]可贵,宝贵。

一点感悟

伯乐以善于相马著称,却甚赞九方皋比自己高明干百倍,他不仅善于相马,更善于用人!

思考探究

九方皋相马有什么特点?你从中收到什么启发?

韩幹画马赞

◇苏轼

韩幹①之马四:其一在陆,骧首奋鬣②,若有所望,顿足而长鸣;其一欲涉,尻高首下,择所由济③,跼蹐④而未成;其二在水,前者反顾,若以鼻语,后者不应,欲饮而留行。

以为厩马也,则前无羁络,后无箠策⑤;以为野马也,则隅目⑥耸耳,丰臆⑦细尾,皆中度程⑧。萧然⑨如贤大夫、贵公子,相与解带脱帽,临水而濯缨⑩。遂欲高举远引,友麋鹿11而终天年,则不可得矣;盖优哉游哉12,聊以卒岁而无营13.

(选自《苏轼文集》)

【注释】①韩幹,唐代画家。善画人物,尤工鞍马。曾为玄宗名马画图。②(骧(xiáng)曲首奋鬣(1iè)]昂首摇鬃。骧,上举。鬣,兽颈上的长毛。③[尻(kāo)高首下,择所由济]屁股在上,头朝下,选择渡河的路。尻,屁股。④[跼蹐(jújí)]局促徘徊。⑤[箠(chuí)策]鞭子。⑥[隅(yù)目]眼眶棱角分明。⑦[丰臆]丰满的胸肌。⑧[皆中度程]全符合良马的标准。度程,标准。⑨[萧然]潇洒自然。⑩[临水而濯缨(Zhuóyīng)]表明志向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濯,洗涤。缨,帽带。古诗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的句子。11(友麇鹿]以麋鹿为友。12[优哉游哉]悠闲自得的样子。13[无营]无所求。营,经营。

一点感悟

苏轼把韩幹画的良马比喻为贤大夫、贵公子,羡慕其优哉游哉,也像韩愈一样在借马喻人,抒写情怀。

思考探究

韩幹画的四匹马各具怎样的形态?作者怎样比喻它们的神采?

编辑:吴勇清   查看:43273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址:https://m.98zw.com/xzjq/42385.html

相关文学常识写作技巧

大家正在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