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如何立意和构思
文章摘要:一、勇于挖掘 锐意求新话题作文是就某一话题写文章,因为范围大,选材自由灵活,只要与话题能沾上即可,所以写起来相对于命题作文和一般材料作文要容易些。在这种情况下,谁最有创新意识,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谁就能取胜。
一、勇于挖掘 锐意求新
话题作文是就某一话题写文章,因为范围大,选材自由灵活,只要与话题能沾上即可,所以写起来相对于命题作文和一般材料作文要容易些。在这种情况下,谁最有创新意识,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谁就能取胜。因此,教者在指导学生立意时,一定要求他们紧紧围绕所给话题大胆开掘,反复研究,努力提炼出一个新颖而不落俗套的主题。
那么,如何才能使提炼的主题既新颖又不落俗套?
1.广于思考,深入挖掘。就是说,作为教者要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努力挖掘主题到达的深度。这就要我们老师在每一次作文时对学生耐心地加以点拨,让他们对话题反复琢磨,深层次开掘,大胆质疑。同一个话题,不妨多挖掘几个主题,最后加以比较,选出最佳方案。
我指导的获“华夏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的习作《我心中有一支歌》就这么做的。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至情文章,起初,学生只是以“母亲时刻关心我的学习,病重也不例外”反映母爱的纯洁、伟大。这个主题太平常、太俗套了,后经过对他反复引导,不断锤炼,最终形成“正当我紧张复习,准备迎接高考时,母亲病倒了,整天卧床不起,胃病越来越重。弹指一挥间,新年来临了,家家户户鞭炮齐鸣,为祝福妈妈早日康复,为祝福远在海防前哨的爸爸四季戍守平安,我点燃‘电光鞭’,事故发生了,我的双眼被炸瞎了。这就意味着什么都完了。此时,妈妈心急如焚,后来瞒着我把她的双眼球移植给了我,我重新见到了光明,而妈妈终因病情恶化,离开了人世。”这样一个“崇高的母爱,无私的母爱,人世间最难忘的母爱”的主题,其深度、其科学性都远远超过前者。由此不难看出,引导学生深挖主题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透视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可看出广大考生平时作文在老师严格指导下,训练有素,文章的立意都不乏创新精神。例如,2000年高考作文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在高考中有很多考生大胆创造,深入开掘,写出了非常优秀的作文:《女孩,该是什么样》介绍了笑不露齿类、叽叽喳喳类、上树翻墙类,作者在苦恼选择中明白了,女孩也是各种各样的。《棱镜》讲爸爸下岗酗酒,又讲爸爸奋起,去打工,更难得的是苦难的生活锤炼了“我”的成长。生活本身就是一面三棱镜,能折射出七色的阳光。又如,2003年高考作文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也出现了有创意、主题深刻的优秀作文:《楚王的忏悔》紧扣话题,以《史记·屈原列传》为基本素材,演绎了楚国为秦所灭的历史悲剧,揭示了以个人感情的亲疏好恶来任人为政,必导致忠奸混淆、国破家亡的深刻教训,令人心灵震憾。《雾中的战场》则从爱国情蒙蔽了“我”的理智的角度切入话题,以“一个美军陆战队士兵”伊战后自我忏悔的形式结构全篇,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上述这些考场作文无论你怎么看,都很有灵气,探究其成功之处,不难发现这些考生善于思考,大胆挖掘,勇于创造,有丰富的文化积淀,从而使文章主题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平时指导学生立意和构思,强化训练,的确非常重要。
2.富于独创,标新立异。作文时,要引导学生发挥独创性,启发他们独立探索、思考,发现自己个体世界中前所未有的东西,激活创新意识,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深,常中求变,变中求新”的作文。作文时,哪怕是同一题材,也要引导学生提炼出不同的主题,这才不失创新精神,否则写出来的东西便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自然也失去了吸引力。就如写蜜蜂吧,一次作文课,我要求以“蜜蜂”为话题自由命题、选材,完成一篇文章。结果不少同学想到了曾在初中学的杨朔的散文《荔枝蜜》,都从蜜蜂酿蜜上做文章,歌颂蜜蜂的“勤劳”和“奉献”。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一点新意都没有,针对这种情况,我向他们介绍了作家秦牧的写法。我说:作家从蜂群有蜇死一匹马的威力,想到当然也能蜇死一个人,进而“想起既能辛勤劳动,必要时又能挺身战斗的人们。”从而写出了《花蜜与蜂刺》这样脍炙人口的散文。由于主题独特新颖,给人以新的启迪,因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我又以“马蜂”为话题,要求学生自由写作,结果学生很爱动脑筋,他们写道马蜂如何凶猛,但是他们还是大捅马蜂窝,并由此发挥开去,现在人类社会也存在着很多马蜂窝,诸如黑网吧、地下舞厅等,害人不浅,我们要大捅特捅。也有同学礼赞马蜂,把它誉为“圣战斗士”等等,这样写作就使主题新颖、深刻,富有很强的独创性。
作文的构思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构思是指作者获得素材之后、动笔行文之前,对拟写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做全面的思考和设计。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熔裁》中就概括了文章构思的全部过程“是以草创鸿笔,先立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旧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意思是:要写好大块文章,先要确立三个准则。首先要根据确立的主题,来确定文章的体制;其次要根据文章思想内容的需要来勘酌选取典型的事例;最后要选择恰当的文辞来显示文章的要义。
作文的狭义构思专指对文章结构的思考。结构问题是文章形式中最重要的问题。文章有了内容以后,如何去表现,用什么结构形式去体现出来,是至关重要的。但它远非构思阶段中的全部内容。道理很简单,比如选材、定体、布局、谋篇等等,均需服从于和服务于主题表达之需要,作为谋篇环节中的结构安排,若先于炼意或离开主题,则结构就失去了服务的目标,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由此看来,构思的确是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常说作文难,其实难也就难在构思上。有些同学拿到文题后,常不知写些什么和怎么写,陷于冥思苦想而无力解脱,这就是缺乏构思能力的典型表现。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应着重强化下列两个“引导”:
1.引导他们学会“量体裁衣”。也就是说要启发诱导学生在选材时精心取舍,在表达过程中根据主题需要,精心剪裁,主次、详略、轻重、虚实作好适当安排。重点部分不妨多写、详写,次要部分应该少写、略写,可有可无的部分坚决不写。这样文章才有表现力,才有感染力,更有震撼力,才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魏巍在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正是从众多的材料中精选出了三个材料,才更典型而充分地反映出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德,使文章重点突出,主题鲜明而深刻。
2.引导他们学会“抽丝剥茧”。就是说在构思时,要选取一条线索,从头贯穿到底,有步骤、有层次地把全部内容和思想表达出来。例如,2004年江苏高考一篇优秀作文《大师的画》就是采用“抽丝剥茧”的方法写成的。文章围绕绘画大师莫千之的画这条主线,就四位年轻人对一幅画的不同见解,逐层展开叙述,层层蓄势,最后妙点题旨。再如,我们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一开始便把一个能打动读者的结局推到人们面前,用以抓住读者,加深人们对结局的印象,引人入胜,然后再倒过来写事件的起因和经过。
“文章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只有立意新颖、构思独特的文章才能令人赏心悦目,才能使人读后回味无穷。我们教者决不能让学生作文拾人牙慧,人云亦云。好的文章总是“发人之未发,言人之不能言”。中国国画界有五日画一山,十日画一水的传统。技艺行当有“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习惯,想要使学生写作渐入佳境,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平时训练中“摸、爬、滚、打”,刻苦地磨炼。鉴于此,我们老师平时的作文教学应结合大纲和考纲,着力引导学生积极突破思维定势,发展思维的多极性、敏锐性、深刻性、创造性,从而为他们不断提高立意和构思能力,张扬个性、抒写心灵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