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部分文言虚词解释例析二
文章摘要:安an 1.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例解] 用作疑问副词。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相当于“怎么”“怎样”。 3.皮之不存,毛将安傅(附)?(《左传僖公十 ...
安an 1.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例解] 用作疑问副词。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相当于“怎么”“怎样”。 3.皮之不存,毛将安傅(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4.沛公安在?(《鸿门宴》) [例解] 用作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相当于“什么”“哪里”。而er 1.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例解] 用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例解]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例解]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例解] 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例解]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