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龙的哭泣――读《龙在哭泣》有感_750字
文章摘要:初一读后感作文:怎么写好谁来拯救龙的哭泣――读《龙在哭泣》有感750字作文?谁来拯救龙的哭泣――读《龙在哭泣》有感文章由一则报道引起:2006年12月4日《新闻晨报》报道,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构建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以下是郭建瑶写的《谁来拯救龙的哭泣――读《龙在哭泣》有感》范文;
- 作者:郭建瑶
- 班级:初中初一
- 字数:750字作文
- 体裁:读后感
- 段落:分8段叙写
- 更新:2021年05月10日 02时09分
谁来拯救龙的哭泣
――读《龙在哭泣》有感
文章由一则报道引起:2006年12月4日《新闻晨报》报道,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构建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这些专家认为:“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
我和作者一样,强烈反驳这种观点。
正如作者所说:“某些专家对本土文化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热爱”,的确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可谓物质大国。早在远古时代,就有关于龙的传说,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就发掘了“骑龙上天”的神话,那时那些所谓的经济强国云游何方?谁晓得!人们只晓得五千年前,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 就是中国,他承载着来自宇宙的基因,背负着中华儿女的希翼,在飞翔。
如今,我们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确实存在缺失,在普及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没有与时俱进的新元素,这就需要我们再接再厉,而不是像那些所谓的专家一样在认识上出现障碍,一叶障目,去推翻几千年来传承的文化――简直是谬论,难道还让类似于“韩国抢注端午节”事件再次发生吗?
单凭一个英语单词“Dragon”,能说明什么?这也只能说明它的中文的翻译是“龙”,仅此而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乎?不可!同样,他有国言论更不可指导中国人民热爱的风向标。龙代表了中国人的勇气和智慧,象征着尊贵和吉祥,怎么可以随便听别国的言论,就去改变?难道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优劣标准要由外国人来评判?
龙图腾在无声的哭泣,看着他的传人走到今天,它仿佛在哀其不幸.龙不容改变,更不能脱离我们,我为是龙的传人而骄傲,更为那些所谓的专家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