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写人作文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 > 2500字作文 > 正文

如何贯彻“学生会的老师不教”这条原则?_2500字

文章摘要:高三写人作文:怎么写好如何贯彻“学生会的老师不教”这条原则?2500字作文?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魏书生老师提出的“学生会的老师不教”这条原则来论述什么是学生“会的”,什么是老师“不教”的,以及贯彻这条原则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关键词:教师,学生们,学生会的,教,不教,主观能动性特级教师魏书生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提出了“学生会的老师不教”这条教学原则。以下是唐雪芳写的《如何贯彻“学生会的老师不教”这条原则?》范文;

  • 作者:唐雪芳
  • 班级:高中高三
  • 字数2500字作文
  • 体裁:写人
  • 段落:分24段叙写
  • 更新:2024年11月27日 18时07分

高中高三写人作文2500字   唐雪芳   淮北市 高中高三学生(1)班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魏书生老师提出的“学生会的老师不教”这条原则来论述什么是学生“会的”,什么是老师“不教”的,以及贯彻这条原则所带来的积极效果。

关键词:教师,学生们,学生会的,教,不教,主观能动性

特级教师魏书生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提出了“学生会的老师不教”这条教学原则。魏老师教的是语文,但教学都是相通的,本人作为英语老师,在教学实践发现如果能运用好这一条原则,不仅能有效减轻教师本人的工作量,而且能更大地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提高学生的效率。

一、如何去发现学生会的东西

“学生会的老师不教”,具体说开来,什么是学生会的、能做到的呢?我们且不能一竿子打到底:如果是学生会的、懂得做的东西,干嘛还要来上学让老师教?学生来学校当然是学习知识。而有些知识,不用老师教,只须转换个角度去看待,不会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可能变成会的。这就需要老师用心去发现,去引导!以下就是具体的实施与效果:1.

固定任务。给学生们布置任务时,老师们也许会明显地感觉到:如果布置的是作业,学生们一定会按时地完成,如果是课后练习,难免有部分学生偷懒,不及时做好。所以,如果把相应的练习作为固定作业让学生完成,那么效率是不是会得到提高呢?事例1:对于成绩是中等或中下的班级学生来说,要熟读高中英语课文不是一件易事。句子长,课文长,记住的单词很快又忘掉,所以相当部分的学生对读课文望而却步。以往应学生们的要求,我会给他们带读单词以及课文,放录音给他们听、跟读,但收效甚微,过后学生们还是抱怨不会读或者根本读不完一篇课文。这让我苦恼了很久,自己越努力反而越是做不好。学生有不懂的为什么又不问老师呢?于是我试着像布置作业那样,让学生每学一个单元都要去组长那里读课文,不愿读的学生可以选择抄写课文三遍。一下子,情况变得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学生的读书声变得疯狂起来了,再也不用我带读了,再也不用我催促他们读了,不会读的学生也开始频频地提问或者查电子词典、下载录音跟读,没能及时读的学生只好抄写大篇幅的课文,机率也只有3%-8%左右。随着这个任务的逐步进行,我把它分成等次:优先完成任务的前几名有奖品可以领;读得又快又流利的学生可以只读一半或大半内容就行;实在没能及时读或抄写的学生只有接受“劳教”了,或跑操场两圈或做俯卧撑20个。赏罚条例一出来,学生们对于读书再也没用怨言了,都争着要领奖品呢。

同样的方法我还运用到了练习册上。以往我总是逐一每条题从头到尾给他们讲解,耗费的时间长不说,学生听得久了容易分心,效率不高。现在我给出固定的时间让他们提前完成,再让他们提出不懂的一起来分析。这样,学生会做的习题就排除掉了,不会做的难题专注地一起讨论、分析、总结。既节省了时间,也真正是帮学生“解惑”了!因此,要解决一些看似棘手的问题,懂得转换方式非常重要!2.“实验”试探。做实验时,实验员往往会通过物质的反应现象来判断事物的性质。在教学英语时,老师们就可以频繁地借用这一步骤来对学生进行试探。

事例2:学生遇到不会读的单词往往会跑去问老师。对于已学过几年英语的学生来说,通过看音标来读出单词的问题不大。他们之所以问老师,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读法还不太确定而已。而我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先读,读音出入不大时,肯定他们的读音就行了。同样,在理解句子时,我发现很多情况是学生也许不理解一整个句子,但鼓励他们从句子中认识的几个单词里去猜句子的意思,通常,他们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这时,老师就没有必要再去长篇大论地“教”了。只须帮学生坚定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大胆地去探索即可。3.

相信学生。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意识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它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停在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在实践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离不开教师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办事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已经由以上的例子可以得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方面的例子。

事例3:学生学外语之余,我会给他们播放一些相关的外语影片看。由于教室里没有平台,只得跟学校借用会议室里的平台,而这通常得花上好几天时间才能借到,一方面由于影片长要跟其他老师借课,另一方面是实在要等到平台空闲下来才能去借。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班上有一些学生是学生会的干部,也经常借用会议室开会。于是,我试着让他们来安排看影片。没想到,第二天就能让学生看上片子了!而且学生能很快记住影片中一些实用的语句并在生活中运用起来。效率之高着实让我吃惊!也让我更加坚信学生的自主能力了!

二、“不教”是为了“教”

二十世纪60年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提出过“教是为了不教”。二旅美教育学专家黄全愈先生则根据自己在国外的教育经验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不教是为了教”这条原则。他的解释是:

“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可以分解为“教”是手段,“不教”是目的。也就是,通过“教”,让孩子“学会”后,就达到目的,可以“不教”了。同样“不教是为了教”这句话也可分解为“不教”是手段,“教”是目的。也就是,通过“不教”的手段,让孩子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会学”的能力,从而达到“教”的目的。当然,世上没有绝对不“教”的教育。美国家长和老师的“不教”,不是什么都不管不问,而是在培养孩子的能力问题上(如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等等,这是我们家长和老师无法“教”给孩子的,只能培养),不作过多的个人说教,让孩子自己去观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分析,整理出能说服自己的想法,然后确定目标,制订达到目标的计划和步骤,并在实施计划中自己管理自己。这就是通过“不教”达到“教”的目的。(2)

下面我们具体通过两个事例来对比就可以清晰地理解黄全愈先生的话了。

事例4:有一位外国教师中国考察教育,碰巧临近圣诞节了,那位教师就让孩子们画一颗圣诞树。使她诧异的是,孩子们画的圣诞树都是一个模样的。怎么回事呢?原来在讲台的一旁就放着一颗圣诞树,所以孩子们都依样画葫芦了。于是,老师把树遮起来,让孩子们重新画一幅不一样的。但是过了许久她都不见孩子们动笔。经其他老师解释她才知道,孩子们画画从来都是跟着老师的板儿走的,而且,见过的被装饰的圣诞树从来都是三角塔形的,除此之外,真的不知道还有其它什么形状的圣诞树。最后,这位外国教师只能很气馁地把遮起来的树又展现出来,让孩子们接着画他们眼中的圣诞树。

事例5:在进行单词听写时,以前我会把自己构造好的句子说出来让他们写。他们可以写出来,但是用的频率并不高,几乎仅限于听写而已。有一回,我试着改变以往的形式:把重点词说出来,让学生自己造句。很快端倪出来了:哪些词学生用得恰当,哪些需要更正,学生们有哪些想法,看他们造的句子就一目了然了。例如:Due

(错误的)Due

(正确的)我构思的句子:I

house.学生们造的句子:I

basketball.…

不久,我发现多让学生自己造句,他们不仅变得“敢说”了,他们写的文章也顺了不少,而且使我为他们高兴的是,刚学到的一些新词句能很快地出现在他们的作文以及英语周记中。看来,学生们其实是更想、也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们本会画树,只是一开始,人们在孩子们的脑中植入定型的圣诞树,于是孩子们知道的圣诞树再也不会是其它的样儿了;学生本就会造句,用不着老师去教,老师要做的就是尽情地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让他们把想到的句子写出来,把错误的东西自己更正过来。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我们就会发掘出学生身上的许多亮点。很多东西其实是学生本身会的,关键是我们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引导,那么“教”就变得游刃“有余”了。本人希望能在这一点上做得越来越好!参考文献:(1)《哲学》上册

第五课第一节“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edu/07/0211/113198813.shtml

查看:93054   时间:2024-11-27 18:07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网址:
https://m.98zw.com/2500zizuowen/1288392.html

作者:高中高三学生(1)班 唐雪芳

相关写人2500字作文

大家正在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