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读后感作文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 > 2000字作文 > 正文

松竹梅_2000字

文章摘要:高三读后感作文:怎么写好松竹梅2000字作文?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欹斜层叠,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松树的品格是国人最为崇拜的。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以下是沈御杰写的《松竹梅》范文;

  • 作者:沈御杰
  • 班级:高中高三
  • 字数2000字作文
  • 体裁:读后感
  • 段落:分6段叙写
  • 更新:2023年01月06日 08时18分

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欹斜层叠,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松树的品格是国人最为崇拜的。 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梅花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雪之际,独有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这是何等的可爱、可贵! 松、竹、梅具有不畏严寒的共同习性,又有着坚贞、不屈、清高等共性特征,“志同道合”,故被喻为“岁寒三友”。松之挺劲、竹之潇洒、梅之秀逸,显示了天籁之美、气韵之美。松、竹叶色苍翠,梅花喷红吐绿,艳丽的色彩令人赏心悦目。更有意义的是,观赏者只要稍加体味,便能领悟到“雪压风摧等闲看,清幽淡远品自高”的寓意。“岁寒三友”,网络佳友,未来岁月,我们一起淌佯。 从宋代开始,中国画里的花草树木,在讲究其形态之外,也多具有象徵的意涵。松、竹

岁寒三友的说法,最初源于苏轼。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遭权臣迫害,被安置黄州管制。他在荒地上栽种农作物,又筑园围墙,造起房屋。房子取名“雪堂”,并在四壁都画上雪花;园子里,则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一年春天,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打趣道:“你这房间起居睡卧,环顾侧看处处是雪。当真天寒飘雪时,人迹难至,不觉得太冷清吗?”苏轼手指院内花木,爽朗大笑: “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为风声、泉声就是可解寂寞的两部乐章,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雪开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 以后,“岁寒三友”便常常用来歌颂品格之高洁,生命之长青。

在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中,关于“岁寒三友”的诗和画,可谓比比皆是;松竹梅的品格,也在众多诗人的刻画中,更加丰满起来。许多诗篇,往往蕴含着托物言志的意蕴,于是在诗人中,提起松树,会想到王维,他的田园诗中,松树永远是那高洁挺拔的意象——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提起竹子,会想到苏轼,一生刚直,种竹、用竹、画竹、咏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提起梅花,会想到林逋,梅妻鹤子,爱梅成痴,一生守护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山园小梅。松竹梅的诗,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诗人对于坚贞品格的追求。品读这些诗作,就好像那不同朝代,不同背景的诗人,在一棵老松、一片竹林,或是一枝梅花的召唤下,隔着时空,绵绵倾诉着对理想精神的追求。 刚劲松有迎客臂,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我爱你们,岁寒三友,更爱具有岁寒三友精神的人。2007年新春将至,今天已是小年,大年将至,这里提前给各位吧友拜个年。江城学子在网络里结识了不少挚友。彼此心心相通,休戚与共,好似岁寒三友。你看,在那 深冬时候,万木凋零,严寒之下,唯有松竹的颜色依旧;数九寒天,百花失色,白雪之中,唯有梅花鲜妍怒放。“岁寒三友”松竹梅,便同这傲霜斗雪、铁骨冰心的坚贞品格一道,为世人所称颂。把这岁寒三友比作网络挚友,再恰当不过了。 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叶密生而有层云簇拥之势,欹斜层叠,不啻马远、刘松年笔意。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松树的品格是国人最为崇拜的。 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梅花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雪之际,独有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这是何等的可爱、可贵! 松、竹、梅具有不畏严寒的共同习性,又有着坚贞、不屈、清高等共性特征,“志同道合”,故被喻为“岁寒三友”。松之挺劲、竹之潇洒、梅之秀逸,显示了天籁之美、气韵之美。松、竹叶色苍翠,梅花喷红吐绿,艳丽的色彩令人赏心悦目。更有意义的是,观赏者只要稍加体味,便能领悟到“雪压风摧等闲看,清幽淡远品自高”的寓意。“岁寒三友”,网络佳友,未来岁月,我们一起淌佯。 从宋代开始,中国画里的花草树木,在讲究其形态之外,也多具有象徵的意涵。松、竹、梅,因为能耐寒,所以很早就在文学艺术中,得到许多人们的青睐与赞赏。但将它们组成「三友」,并用来比况身处乱世,不变其节的忠贞之士,却已是南宋末年的事了。

岁寒三友的说法,最初源于苏轼。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遭权臣迫害,被安置黄州管制。他在荒地上栽种农作物,又筑园围墙,造起房屋。房子取名“雪堂”,并在四壁都画上雪花;园子里,则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一年春天,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打趣道:“你这房间起居睡卧,环顾侧看处处是雪。当真天寒飘雪时,人迹难至,不觉得太冷清吗?”苏轼手指院内花木,爽朗大笑: “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为风声、泉声就是可解寂寞的两部乐章,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雪开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 以后,“岁寒三友”便常常用来歌颂品格之高洁,生命之长青。

在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中,关于“岁寒三友”的诗和画,可谓比比皆是;松竹梅的品格,也在众多诗人的刻画中,更加丰满起来。许多诗篇,往往蕴含着托物言志的意蕴,于是在诗人中,提起松树,会想到王维,他的田园诗中,松树永远是那高洁挺拔的意象——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提起竹子,会想到苏轼,一生刚直,种竹、用竹、画竹、咏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提起梅花,会想到林逋,梅妻鹤子,爱梅成痴,一生守护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山园小梅。松竹梅的诗,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诗人对于坚贞品格的追求。品读这些诗作,就好像那不同朝代,不同背景的诗人,在一棵老松、一片竹林,或是一枝梅花的召唤下,隔着时空,绵绵倾诉着对理想精神的追求。 刚劲松有迎客臂,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我爱你们,岁寒三友,更爱具有岁寒三友精神的人。

查看:88051   时间:2023-1-6 08:18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网址:
https://m.98zw.com/2000zizuowen/387718.html

作者:高中高三学生(3)班 沈御杰

相关读后感2000字作文

大家正在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