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_1500字
文章摘要:教育作文1500字:怎么写好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1500字作文?在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加强学校环境教育已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当今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将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最大受害者,又是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大受益者,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生存空间。以下是韩谊写的《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范文;
- 作者:韩谊
- 班级:高中高三
- 字数:1500字作文
- 体裁:
- 段落:分11段叙写
- 更新:2025年01月23日 02时13分
在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加强学校环境教育已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当今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将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最大受害者,又是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大受益者,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生存空间。小学生幼稚单纯,可塑性大,是非观念方向的影响及形成将伴随终生,而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又将决定未来的发展趋向。因此,运用课堂教学的有利因素渗透环保教育,在目前小学没有专门开设环保课的情况下,是一个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适当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有效措施。
课文中出现一些环境基础知识的名词,要讲清其词义,渗透教育是显而易见的事。有些名词如“龙“、“犸“等,看来与环境教育无关,其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花三两句话就能使学生受到一次环境教育。“龙“除了传说中是能呼风唤雨的动物及帝王的象征外,还有一种解释是“近代古生物学上指一些巨大的有脚有尾的爬虫“如恐龙,翼手龙。它们生活在广阔的湿地,吃大量的藻类植物,地球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早就灭绝了。“犸“是古哺乳动物,近似现代象,体披棕色长毛,门齿向上弯曲,已绝种。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被毁,珍禽异兽就会灭绝,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目的地请学生在课内外集一些词语,既可使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语文能力,又能使教师见锋插针地渗透环境教育。比如,收集同竹有关的成语:胸有成竹、势如破竹、罄竹难书、雨后春笋、立竿见影、节外生枝、滥竽充数、梦笔生花、箭在弦上、寄人篱下……之所以有这么多有关竹的成语,是因为中国盛产竹,现在多生长在南方,秦汉以前北方林木密布,草地丰泽,气候比现在温暖,黄河以北的地区还产竹。这样古人衣食住行便同竹发生了密切的关系,“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篾……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耶。“(苏轼语)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如果古代气候也像现在这样,黄河南北很难植竹,就不可能产生这么多有关竹的成语了。可见,生态环境同语言文字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指导阅读理解,渗透环境教育。课堂教学时,有些科普说明文容易渗透环境教育,因为它们本身富有环保方面的知识,但是为了应试需要,有的教师删去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他们认为这些语段不是考试的重点。写人叙事的文章似乎和环境教育无关,然而教师如果心中有“环保“,就一定能渗透教育。结合语文整体内容进行环境教育,有时教师讲几点,有时让学生交头接耳讨论几分钟,这样教育效果更佳。
二、指导学生写作,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习作本身就是语文学科最有效的基本技能和思想品质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训练方式。每个学期有计划地安排一、二次成功的环境内容的作文,做到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相辅相成。环境教育题材的作文要因地制宜,不要脱离本地区实际。要针对本地区环境问题的实际去写,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收集材料,找出症结,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般学生都能写出成功之作。
有些命题作文,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写,教师在指导时可以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写环境方面的内容。例如,学生写《我的家乡》,多数人从家乡巨变,经济建设的成就方面入手,但同是也要认识到工农业生产发展了,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恶化了。以前天是湛蓝的水是清澈的。现在天是灰蒙蒙的,水是混浊浊的,许多飞鸟走兽不现其踪迹,鱼虾之类少得可怜。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要引起人们的警觉。只要人类正视人地关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那么环境一定会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发展。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能还我天之蓝,水之清,飞鸟走兽一定能和人类协调共处。
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只要我们教师胸中有“环保“,那么语文教学中一定能成功地渗透环境教育,收到可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