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话粽子_1500字
文章摘要:端午节作文1500字:怎么写好端午佳节话粽子1500字作文?端午佳节话粽子。“柳叶青,梅子黄,家家户户过端阳。”今年公历6月12日是又一年的端午节。到了端午节,我就不然的想起家乡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的粽子。说起端午食粽这一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于粽子的缘起,大多数人认为那只不过是纪念屈原这一榆木疙瘩而已。以下是郑春海写的《端午佳节话粽子》范文;
- 作者:郑春海
- 班级:高中高三
- 字数:1500字作文
- 体裁:
- 段落:分7段叙写
- 更新:2022年10月07日 19时28分
端午佳节话粽子。“柳叶青,梅子黄,家家户户过端阳。”今年公历6月12日是又一年的端午节。到了端午节,我就不然的想起家乡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的粽子。
说起端午食粽这一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于粽子的缘起,大多数人认为那只不过是纪念屈原这一榆木疙瘩而已。此说的依据是南朝梁吴均在《续齐谐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回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回日: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绿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回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 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也记载“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汩罗之遗风也”。 屈原死于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点争议倒不大。但是,关于“蛟龙所惮”的说法是值得怀疑的。闻一多生前就坚持认为,包括粽子和龙舟在内的种种端午礼俗,实际上与“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有关。也就是说,沉入江中的粽子很可能只是单纯地为了拜祭蛟龙,而不是作为深水炸弹去“恐吓”那些对屈原不利的蛟龙或者转移它们的注意力。所谓端午食粽是祭祀屈原,纯粹是后人穿凿附会而成的。另外,粽子作为民间比较普通的一种食品,也不一定非要到端午才吃。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还有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呢。 不仅如此,古代还有夏至食粽的风尚。《荆楚岁时记》里面就说:“夏至节日食粽。”
当然粽子的起源不止这一种说法,只不过这种说法的影响面比较广而已。关于五月五日食粽这一习俗,就不得不说一说端午的来历。端午的来历,最早起缘于上古三代的“兰浴”。 按照《大戴礼记·夏小正》的解释,“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目的是“此日蓄采众药,以触除毒气”。古人相信,五月五日这一天阳气至极,万物茂盛,正是“毒气”最旺的日子,故端午之为节尚得服药,多少有些“排毒养颜”的概念。《荆楚岁时记》里面也说:“民斩新竹为筒粽。练叶插头,五彩缕之,投之以为辟水厄。”由此可看出,角黍和角粽的本来作用是投在江河湖泊之中以镇压禳解水患,是一种原始巫术。然而,这种朴素的“天人感应”后来还是被复杂的“人人感应”所取代,以至以讹传讹。
粽子在这两千多年的交递嬗变中大体经过了筒粽、角黍、馅粽三个阶段。据记载,春秋时期的粽子是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为“筒粽”,所以《说文解字》才将“粽”解释为“芦叶裹米也”。后来改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制成,呈牛角状,称为“角黍”。东汉时,制粽先用草木灰水浸黍米,再用菰叶包制成四角形,因水中含碱,煮熟就成碱水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周处《风土记》载:“仲夏端午,烹骛角黍。”这时不仅制作粽子的技艺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粽子的品种增多,米中还掺杂肉、板栗、红枣、赤豆等物。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元稹);粽的形状也已出现锥形、菱形等形状:“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姚合)。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时于粽里见杨梅”(苏轼);并且吃粽子已成为时尚:“门楣束艾作神人,团粽盘中节物新”(陆游)。元代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这样就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开始用芦苇叶包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粽的品种也更加丰富多彩。清代出现了“火腿粽”:“扬州洪府制粽,取顶高糯米,捡其完善长白者,去其半颗散碎者,淘之极熟,用大箬叶裹之,中放好火腿一大块,封锅焖煨,一日一夜,柴薪不断。食之滑腻温柔,肉与米化。”(袁枚《随园食单》)
就地域而言,南北多少有些差异。北方以一般用芦苇叶卷为漏斗状。因芦苇细长而窄,常需两、三片相叠才能缚粽。一般只有甜素馅,多用红豆沙或小枣做馅,多做成棱锥正四面体形状。南方多以竹叶、箬叶包粽,以棕叶缚粽,形状接近三角锥。馅料只用糯米,但有咸甜荤素各种口味及花色。如今的粽子早已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不一而足。
记得以前长辈们把箬叶买回家,裹上白糯米,加上豆沙、红枣等馅就成了一串串粽子。在包粽子过程中,最后的扎绳极为关键,不但要扎紧还要扎得巧。一旦扎松了,粽子就会散开的。当一只只枕头粽、小脚粽、锥形粽香飘出锅时,急得口水直往肚子里咽。现在方便了,想吃就可到超市和菜场去买现成的,省时省力,但也少了那种自已动手而为之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