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事七个“结尾”作文如何展现独特自我_1200字
文章摘要:高三写人作文:怎么写好一个故事七个“结尾”作文如何展现独特自我1200字作文?朱光潜先生在他的美学论文《慢慢走,欣赏啊》中有这样一段话:“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蹙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蹙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以下是王爱玲写的《一个故事七个“结尾”作文如何展现独特自我》范文;
- 作者:王爱玲
- 班级:高中高三
- 字数:1200字作文
- 体裁:写人
- 段落:分19段叙写
- 更新:2020年12月19日 03时19分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美学论文《慢慢走,欣赏啊》中有这样一段话:“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蹙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蹙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
同学们都知道这篇文章用了东施效颦的典故,朱光潜先生是从“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的角度去开掘这个材料的,读后你是否想过这则材料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再加以开拓呢?有了这种思路,你就不会再为阅读少、不会说理而忧虑了,相反,你一定会为作文能展现独特的自我而兴奋不已。
共性与个性
东施的问题出在她只知道美是共性的,而不知道美还应该有个性。远古的群居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共性的依赖。使“共性”成为生活审美的第一需要,稍有出格,即视为个性之丑。然而从现代的眼光看,个性之美也不应该被忽略,正如刘熙载所言:自然状态的怪石,比经过加工的平整的石头美,因为怪石有象征义,它的丑就转化为奇特之美,朴拙之美……
模仿与创新
模仿与创新的差别在哪里?模仿是“描红”,以丝毫不差为最高水平,然而,创新就是在“描红”的基础上,还能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东施在模仿西施的时候想到过西施美在何处吗?显然没有。她只是一味地模仿外形,没有联系自身的特点,加以创造性地学习,而一旦有了创造性学习的想法,东施就不会有这个贻笑大方的故事了。
人人都有爱美权利
东施长得不美,但丑人就没有爱美的权利了吗?我们不妨逆向思维,为东施鸣不平,东施的确只有模仿,没有创造,闹了笑话,但我们不能以此断定东施永远都找不到自己的“美”来,宽容东施,理解东施,相信东施,或许你能写出一篇东施的《爱美思痛录》来。
美由内而外
东施太在乎外在美了,西施的外在美或许是东施穷其一生也无法追求到的,然而,就内在美而言,东施就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了,美由内而外,这个似乎人人都懂的道理,真正实践起来,却非人人都能做到。
换一个角度比美
钱钟书在《读<伊索寓言>》中曾经重批过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母蛙与牛比大小,结果肚胀而死。钱老在故事的结尾重批道:“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应该跟牛比娇小。”其实,东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东施以西施的标准与西施比美,结局当然是东施惨败,如果东施能换一个角度比美,也许能比出信心,比出强势,比出自我来。
西施美,东施丑,从这个角度讲,是西施“得”,而东施“失”。然而,西施红颜薄命,东施则能子孙满堂、老于户牖之下,好像又是东施“得”,而西施“失”了。不过,西施凭柔弱之身,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不能不“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而东施尽管能“尽其天年”,却摆脱不了“人皆得以隶使之”的命运,从这个角度看又是西施“得”,而东施“失”了。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得失之道”呢?或许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从价值观的角度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再谈西施、东施的问题呢?因为其有时代意义。不妨借鉴舒婷《致橡树》中的意象“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尝试构思《当东施遇到西施时》,东施作为“树的形象”和西施“站在一起”……
其实,以上所举的例子和所有的发散联想全部出自高中语文教材,就算一个平时积累很少的同学,只要能养成爱思考、能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就能借助教材的资源,写出出色的文章来。
以下的成语典故也都出自教材,你不妨运用发散思维,给它们寻找多个有趣的“结尾”:班门弄斧、邯郸学步、异想天开、井底之蛙……
高级教师 易水寒
- 上一篇:陕西考生:昭君行
- 下一篇: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