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论据

高考作文素材-考场失误文

文章摘要:【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 北京一考生 人,活在世上,不仅仅是为了每天的三餐饭,也不仅仅是为了铜臭,而是为了灵魂的永存。 皑皑白雪,你是否已迷失了归途的方向;浓密的森林,你是否已看不清灿烂的天空。忘记自己的细微,忘掉自己的渺小,在雪地中奔跑,拨开森林的迷雾,你的身影将会变得高大,你的人生也定会精彩。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是朝廷的闲花,他空有满腔的抱负却无计可施,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把对朝廷的失望,对自己的希望化作了人类不朽的诗篇,这滴春雨,这片闲花,化作无数的雨滴,无数的鲜花,落进千家万户,洒遍中华大地。 胸纳幽兰,神容主若。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虽是奴才却不甘做奴才。他叫纳兰容若,与康熙相伴了31年的臣子。在他的生命中,他的主子驱使了他的一切,雪藏了他的才华。他只能作康熙的陪衬,做君王身边的细雨闲花,但即使如此,仍然没有人能漠视他的才华,他把幽怨化作了一支笔,书写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凄婉情怀。他忧郁而终,短短31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 萧红,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把人间的悲苦都化作了笔下灵动的文字,随着呼兰河水,汩汩流去。她是家庭的细雨,爱人的闲花。就是这滴细雨,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他们曾是社会中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却也在历史上留下了高大的背影。他们拥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经历,却共同昭示了一个道理——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 相信自己在皑皑白雪中终会找到归途的方向,在森林中终会看到明媚的阳光,虽然我们在宇宙中微小得如细雨闲花,但只要努力,不向命运低头,终有一天我们的灵魂会照亮未来。 细雨一定看得见,闲花定然听有声。 误区警示 这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但又是一篇值得为师者思考的文章。 主题集中、材料丰富、思路清楚、语言通畅,这些我们在平时作文训练中常提的标准,用来评价这篇文章,都不会让人觉得是溢美之词。 文章材料的表述也很“机灵”:李白、纳兰容若、萧红,都是文学史上的大家,可本文的主旨却是,细雨、闲花一般的“小人物”坚持不懈的努力也可以有大作为,作者清醒而巧妙地强调了这些名人未成名前也曾平凡的特点,使材料的使用具有合理性,实现了材料与题目的勾连。 似乎挑不出什么明显的毛病,也可以给它一个不错的分数,但我们在心底都不会觉得这是一篇让人叫好的“佳作”。问题出在哪里?抑或是缺了些什么?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过:“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因此,写作正可以说是眺望灵魂,作文的目的应该是表达思想。文章没有思想,就如同人没有灵魂。今年高考的作文题极富文化品位,其视野又极其开阔。而身处丰富、细腻、敏感的花季、雨季的小作者却选取了“小人物亦可成才”这一陈旧的主题,大有机会在云端个性化地舞蹈,却选择了在地面屈居人后爬行。实在让人遗憾。 此文的这一缺憾,暴露出的是中学生思想的贫乏与认识的浅薄。 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学会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同学们除了要学会从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外,还应该学会从社会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倾听时代的呼声,听从时代的召唤,描写时代的生活,展示时代的风采。要与时俱进、抒写时代的最强音。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能站立在时代的潮头,抒写时代的风采的文章总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其次要积淀深厚的思想。高考作文必须注意表现自己的深刻思想,它是作者独立思维能力的体现,是作者对生活理解能力的体现。思想的深刻与否,决定了作者思维品质的高下。那么,深刻的思想从哪里来呢?深刻的思想从阅读中来。须知,广泛的阅读乃是形成深厚思想的源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想积淀深厚的思想必须从阅读开始。广览天下优秀作品,逐步积累起一个博大的资源库。深刻的思想从生活中来。阅读是理性的,面对现实生活却是感性的,生活是如此广阔,处处时时都能给我们以思想的启迪,同学们应特别注意从生活中积淀思想。深刻的思想从反思中来。阅读书籍、感知生活,搜集到的只是思想的原材料,要成为自己独特的思想,还需进行行之有效的反思,反思的过程是过滤思想的过程,也是积淀思想的过程。深刻的思想从写作中来。积淀思想的目的是要将它通过语言的表达显示出来。深厚的思想只有在不断的写作中才能逐渐成熟。当思想的积淀达到了一定的厚度后,此时让你的思想在你的笔下纵横驰骋,定会薄发出震人心魄的力量来。 ◇点评名师:任维东 现场评分:内容16分+表达15分+发展4分=35分

高中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高中: 高考满分作文(zuowen)下一篇高中: 高考满分作文(zuowen)——季节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编辑:孙一翔   查看:22412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址:https://m.98zw.com/zwsc/20969.html

相关时事论据作文素材

大家正在看的作文: